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逍遙農場> 正文_第355章 枯燥難懂的中醫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正文_第355章 枯燥難懂的中醫⑴

  “對於西醫來說,中醫擁有更爲豐富的歷史典故和悠久的歷史;公元前26到22世紀之時,也就是傳說當中的黃帝時代,是當時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姓姬號軒轅氏、有熊氏。岐伯則是傳說當中的醫家,黃帝的臣子;而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黃帝內經》,就是後人假託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且以問答的形式而成的書籍,後世被中醫學者稱爲‘岐黃’、‘岐黃之術’。《史記扁鵲侖公列傳》載: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姓秦,名越人,其治趙簡子、太子疾;《列子力命篇》記載:醫者盧氏被人稱爲‘神醫’,扁鵲盧氏就是‘正統神醫’;《後漢書?費長房傳》記載了一則史事:市井中有一老翁賣藥,懸一壺於市頭,而他的藥給人治病,每每藥到病除,非常有效,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些發現這個神奇的老頭,每次在落市關門後,他就會跳隨身攜帶的葫蘆當中;古代醫藥是不分家的,就有了‘懸壺’作爲行醫的一種代稱,而一些開業的中醫也就以此葫蘆作爲招牌,表示開婁應診的意思,也就有了‘懸壺濟世’的稱呼,我自主夥,中醫的醫藥不應該分家的,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中醫治療病症的最佳效果。” 

  “三國時代董奉的由於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爲人治病,不受謝,不受禮,只要求治癒者在他房前栽種杏樹作爲紀念,重症愈者種五株,輕者種一株,數年後,蔚然成林,紅杏累累,也就有了中醫的別稱杏林高手;他建了‘草倉’,告訴人們,要杏果的,不用付錢,只要拿一斗穀子來換一斗杏果;這樣用杏果換來的穀子堆積滿倉,他用這些穀子救濟貧民;人們非常感謝他,送他匾額上寫‘杏林’、‘醫林’、‘譽滿杏林’、‘杏林春暖’,而這些讚譽之 

  詞成爲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雅稱;關於董奉還有一個實則,虎守杏林,就是說他在回家的途中遇到茅草叢中臥着一隻老虎,仔細觀察,見沒有吃人的兇相,只是一動不動,擡頭張嘴,粗重地喘氣,流着淚,表情非常的痛苦,是求董奉治病的;董奉仔細看了老虎說:‘明在此時你來此等我,我給你治病。’老虎點點頭便走了,第二天董奉的胳膊上套着兩個鐵環,讓老虎張口嘴,鐵環是用來防止老虎咬胳膊的;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嚨間卡着的骨頭,治癒了老虎的病,後來老虎爲了報恩,便成爲董奉守護着杏林,這也是稱讚像董奉那樣醫術高明的杏林高人。” 

  “還有一則歷史典故當中記載:華佗採藥途中,見有人出殯,發現棺槨縫隙裡流出來的血液,看來像活人的血液,於是便上前救治,終於救活了棺槨裡假死的產婦,更是被後人稱譽爲‘神醫’;他精通內、外、婦、兒、鍼灸各科。《三國志》這本史書當中記載,他爲曹操開頭顱治其頭風病,後人更是用‘再世華佗’讚譽醫術的高明;而青囊指古代醫生用來裝醫書的囊,後世是指醫術;《後漢書?華佗傳》張冀《補註》當中就有記載:‘吳性獄卒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便告訴他:‘我死非命,有青囊未傳,二子不能繼業,修書與汝,可往取之’。吳至金城,取又藏之;而此時佗知不免,大飲如醉而殂;吳棄役回家,向妻索書,妻日:‘縱學得神術,終斃於獄中,故我以囊燒燬也’;由於華佗精通醫術,生前行醫各地,聲名頗望,也就有‘青囊’成爲醫術的代稱;唐代藥王孫思邈,醫德高尚,堪稱醫學界的典範,他在《千金要方》當中寫着:‘若有疾厄(災難)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怨親善友,華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不得瞻前顧後,慮吉凶,護措身命。深心悽愴,勿避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成蒼生大醫。’,後人對醫德高尚的醫生尊稱爲‘蒼生大醫’。” 

  “安迪先生,我可以問一下嗎?”李修明的一個學生有些納悶地問道。 

  “請說。” 

  “安迪先生,爲什麼你要給我講如此之多的中醫的發展史及文化,而極少提極治療手段呢?” 

  “先前我已經說過這方面的原因,在我看來,中國已經不是一門藝術,而是一種文化,也可以稱爲中醫文化,如果不瞭解中醫的發展歷史、文化,要想真正掌握中醫的精髓是很困難的,其實這當中與中醫的來源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相比西醫那種科學明良的理論而言,中醫理論真的非常的複雜、深奧難懂的;主要的原因,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 

  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這也是西方的西醫專家無法理解的,認爲就是神話,或者說是巫術。” 

  “既然你們都是中醫方面的學者專家,中國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肯定是讀過的,這就是中醫學的基礎,就是放在現在,中國傳統的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都可以這本書當中找到根源;中醫學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期的臨牀實踐,在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的,它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通過對現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內在機理;所以,中醫學這種獨特的理論體系當中,我認爲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辯證診治;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主要包括陰陽、五行、氣血津液、髒象、經絡、運氣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運氣學說:運氣學說又稱五運六氣,就是指研究、探索自然界的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是指自然界當中一年的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六氣則是指一年四季當中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曆法參數用來推算、預測來年的天象、氣候、疾病發生流行的規律,並提供預防、養生的方法。” 

  “精氣學說:精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精氣的運動稱爲“氣機”,有‘升降出入’的四種形式,由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稱爲‘氣化’,比如動物的‘生長壯老已’;植物的‘生長化收藏’;精氣是天地萬物之間的中介,可以使其得以交感相應,比如:‘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天地的精華生爲人。” 

  “陰陽學說:陰陽是宇宙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者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爲陽,背日光爲陰,陰陽的交互作用包括:陰陽交感、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範疇;鄧氏的現代陰陽是指‘對立統一’或者‘矛盾關係’的一種劃分也可以說是細化,兩都是種屬關係;對立統一規律是‘陰陽’的上位屬概念,陰陽則是對立統一的兩個下位種概念;陰陽是互不相容且又緊密聯繫的兩個對立面的一對性態或者屬性;陰陽的內涵互相否定,一個概念‘陰’肯定對象的陰的屬性,另一個概念‘陽’則以否定陰概念所肯定的屬性,作爲陽對象的屬性;陰陽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補,其總和等於它們最鄰近的屬概念的外延,即兩個種概念外延的和合並。”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