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暴發戶
第十七章
李哲指指外面的兩車東西問道:「這是咋回事。」
「俺娘給的,說是你的破刀價值千金,一車是一千貫銅錢,另一車是用的吃的,我也不清楚。」
看著苦逼無比的程處默,李哲只好安慰他道:「多大點事,不就是一把破刀嗎,不值幾個錢,被你爹搶走了,你還能再要回來不成。」
看李哲說的無比輕鬆,程處默就鄙視起李哲來,說道:「站著說話不腰疼,還不值幾個錢。你再找一把同樣厲害的寶刀來試試,找來了,我跟你姓,哼哼。」
「哥哥還有一把長的呢,豹子就是它砍死的。」站在一邊看熱鬧的小囡說道。
看著張大了嘴巴的程處默,李哲好笑的踹了這傢伙一腳,道:「行了,借給你玩玩還行,這是我師父留給我的最後一把刀,不能給你,我得留個念想。你也不用跟我姓,哈哈,你還是姓你爹的姓吧,哈哈哈。」
小囡看的好笑,就對程處默說,「處默哥哥,你真挨揍了,我爹娘就不揍我,只揍我哥,嘻嘻。」
看著小丫頭燦爛的小臉,李哲心說,誰舍的揍啊。算了,不計較了,先安慰安慰程處默受傷的心吧。李哲回屋拿來砍山刀,這下,程處默這個可憐孩子眼又直了。認了這個兄弟值了,好東西就是多啊。看那流線型的鋼刀,隱隱的花紋,亮的能照瞎人的眼睛,一看就不是凡品。程處默小心翼翼的接過刀,拿在手裡,好刀啊,而且握在手裡很舒服,人機工程學啊,可憐的娃咋會懂。把刀鞘扔給程處默,不理會這娃,這娃正在流口水呢,看著砍山刀流口水。不理會流口水的程處默,李哲抱著小丫,領著小囡來到牛車旁。先朝程家的幾位家人拱手一禮,嘴裡說聲謝謝幾位大哥,弄的幾位程家的家人手足無措的。
掀開第一輛牛車的篷布,哇塞,真的是銅錢,一串串的,暴發戶啊,李哲心裡道,就會送錢啊。不過,李哲發現自己現在就是缺錢啊。再看第二輛車,李哲眼睛亮了,家用品。哈哈,鍋碗瓢盆啊,還有幾捆絲綢,應該是幾匹,最誇張的是,還有半拉羊肉。哎,晚飯不愁了,嘻嘻。一看程家就有位明白人啊,要不不會想到送這些東西。光送錢,離城遠,不會馬上能買來東西,這一車東西,就省了李哲的事了。
招呼幾位程家的家人把東西搬到屋裡,就堆在牆角,連一千貫銅錢也一樣堆放在牆角,看的幾位程家的家人嘴角直抽抽。這麼窮的人家,怎麼不把錢當回事呢,奇怪。
踹了一腳還在流口水的憨娃,問道:「處默,這一千貫錢,先放我這裡,我不能要。但是,忙完這一段時間,我會找點事做,這一千貫錢就算你入股的錢。我不能靠賣我師父給的東西過日子,鄉親們太窮了,我的做點什麼。」
結果,人家程處默的心思根本不在這上面,光盯著砍山刀的刀刃在琢磨呢,就一句話:「隨你折騰,俺娘說了,過段時間讓我把你請家裡做客。」
見程處默不打理自己,李哲就在一邊尋思,先弄個爐子啊,要不做飯太不方便了,作為一個吃貨,沒有趁手的傢伙,是滿足不了自己的舌頭的。
「哎哎哎,處默,別看了,看眼裡拔不出來了,你知道哪裡有賣煤炭的嗎?」
程處默茫然地眨眨眼睛,「煤炭,什麼東西,幹什麼用的。」
「就是跟柴一樣,做飯的,黑黑的石頭,沒見過嗎?」
「你說的是石炭吧,那東西不好用,嗆人,冬天取暖還害人性命。我家用的都是竹炭,那個好,沒有煙,回頭我給你送一車來,我家好多。「
哎,紈絝子弟啊,你以為所有人都能跟你家一樣啊。窮人家連柴都燒不起,柴的花錢買。現在大唐用的煤肯定都是地表煤,就是露天煤,刨個地有時候就會挖出煤來,窮人都是去挖點回來自己用。但是因為不安全,主要是二氧化碳中毒,會死人的,有錢人家是不用的。這倒是個掙錢的買賣,等忙完這一段時間,再說煤炭的事,李哲心裡想到。還是房子要緊啊,不能整天住帳篷啊,王伯咋還沒回來啊。
等到太陽西斜的時候,王伯終於風塵僕僕的回來了,還帶回了三個人,應該是建房子的工匠吧。看他們衣衫破爛,跟李哲剛從山裡出來的時候有的一拼。連忙把人讓進屋子裡,李哲態度很恭敬,別看穿的破爛,在後世這可是工程師啊。李哲也不廢話,倒茶喝水的免了,主要是家裡沒有。拿出圖紙給三個工匠看,三個工匠輪流看了看,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個年紀大點的工匠朝李哲躬身一禮道:「貴人的這個房子我們能建,就是不知道貴人什麼時候開始建,要建多長時間。想快呢,就得多找工匠,花費也就會大,如果不急著入住,就可以慢一些,不知貴人想好沒有。」
「大叔,你也別貴人貴人的叫,你看我像貴人嗎?呵呵,大叔,你就叫我二郎吧,大叔貴姓。」
「不敢當,免貴姓董。」董姓匠人很是感動,可知道現在的匠人地位也不是很高,雖然比明朝好點,也好到哪裡去。看到李哲對自己很客氣,而且是有點尊敬,所以特別感動。
「那我叫你董大叔,你叫我二郎,或者李哲可好。」李哲真誠的問道。
「行,那恭敬不如從命,我就託大,叫你一聲二郎。這兩位一位姓趙,一位姓楊。」說完,將身後的兩人介紹給李哲。
「趙大叔,楊大叔,你們好,房子就拜託給三位了。」李哲躬身一禮。
「二郎,折殺我等了。」三人急忙還禮
在一邊看的王伯都急了,道:「二郎,別整那些虛的了,商量建房子是關鍵,現在正好,沒到農忙時,鄉親們可以來幫忙的,不過,你的找下里正和你的村正叔爺。」
「行,就聽王伯的。董大叔,你也看見我家的情況了,我剛從山裡出來,家裡實在不像樣子,房子嘛,就得越快越好。錢不是問題,怎麼快怎麼建,需要什麼材料,大叔就去買什麼材料。我也不懂,材料就拜託大叔去張羅了。但是有一條,董大叔,要保證質量,盡量用磚,咱不差錢。」哎,整個一暴發戶啊。
「行,二郎,知道了,質量你放心,不信你去長安城裡打聽打聽,我老董領人建的房子可有人找后賬。不過,二郎,那個工錢怎麼算,沒辦法,我們也很久沒有活計了,有的人家裡已經揭不開鍋了。」說完,董大叔搓著雙手不好意思的看著李哲。
李哲心說,這有什麼不好意思啊。我在後世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提前支取了兩個月的工資。
「董大叔,你看這樣子行不,我多給兩成,就按你們給別人建房的工錢算。但是,我多給你三成,你也可以提前支取一些。但是,我就要一個字,快,來幹活的工匠,我管飯,越快越好。」
三位大叔那個激動啊,眼含熱淚,齊齊的躬身一禮。
「二郎,別的都好說,就是磚有點麻煩,長安城裡這兩年的磚基本上都被工部買走了,一般的人家根本買不到。」這個李哲清楚,大唐建國沒幾年,長安城到處都在搞建設。特別是官署,官員的房屋,有錢人紛紛在長安城裡建房,肯定造成建築材料奇缺。
李哲想了想,還真有個辦法,泥磚啊。在後世的農村,到現在還能見到泥磚建的房子,好幾十年了還好好的。關鍵是它快啊,還省錢。而且關中還是黃土層,是最好的造泥磚的土,粘性大,不透水。
董大叔,我知道一種材料,省錢,製作還快。王伯,請您去找個木匠,做個木框,我給你尺寸。」說完,李哲畫了個木框還有大致的尺寸交給王伯,並交代還要做上把手。王伯也不廢話,拿著圖紙就去找木匠去了。
李哲拉著董大叔來到院外,親自給他們示範。先挖來一堆黃土,遍地都是。又走到一個柴堆前,拽出一抱粟米秸稈,放到一邊。然後提來水,開始和泥,然後再加進粟米秸稈一起和泥,一直到秸稈均勻的和黃泥混在一起才算完事。一家人都在好奇的看著李哲在忙活,就連小囡和小丫都躍躍欲試,和泥巴玩啊,小孩子都喜歡。泥和好了,李哲就向董大叔介紹道:「董大叔,可看好了,別看是泥磚,建好了,用個幾十年沒問題。這是和泥,最好是人工在裡面踩一踩就更好了。」
聽李哲這麼說,那個趙大叔當場脫了鞋子,幾步走到泥堆里踩了起來。這可不是瞎說,在後世,真的是用人踩,越踩越黏糊,泥磚的質量也會更好。過了沒一會,王伯也回來了,手裡提著一個木框,還真的帶著兩個木把手。李哲接過木框,看了看,質量很好。連釘子也沒有,真好,還真不能小瞧了古人的智慧。李哲拿著木框來到一塊比較平坦的地上,放好木框,然後將摻雜著秸稈的黃泥倒進木框里,用手壓實,抹平,然後兩手一提,一塊泥磚就成了。看著李哲變戲法似得弄出一塊泥磚,周圍的人都驚呆了。特別是董大叔三位,他們是搞建築的,他們可是知道這泥磚的價值。這泥磚在長安城裡肯定不行,但是在鄉下,那可是大有市場。鄉下人窮啊,這個法子又省錢,又快,普及起來也了不得。三位大叔互相看了看,「撲通」一聲就給李哲跪下了,嚇了李哲一大跳,什麼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