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趙氏孤兒
想跟我打一架?
宋逸安白了這位長生宗大師兄一眼,其實他嘴裡很想說你陳道明是不是腦子有病,後來他轉念一想,覺得不是陳道明腦子有病,而是陳道明覺得自己腦子有病。
陳道明作為長生宗大師兄,徐長生親傳也是唯一弟子,劍爐諜報機構得到的信息是他自小進入長生宗,天賦異秉,是不世出的劍道大才,才二十齣頭的年紀已是一品小宗師的境界。宋逸安覺得自家諜報機構得到的信息不是很可靠,因為陳道明並沒有真正出手過。但宋家年輕宗主也不會覺得陳道明到達了那玄妙莫測的劍道一境,他只是隱隱猜到陳道明的修為應該是一品境與劍道境之間。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如今最多才四品修為的宋逸安可以相比的。所以,宋家年輕宗主才會有以上那種想法。
王依山幸災樂禍,在一邊煽風點火,猶如威逼利誘般說道:「宋小子跟他打,老夫在一旁給你指點著,保准你不會輸還會受到啟發。可若你慫了,不敢應戰,讓老夫損了顏面,看老夫回頭怎麼收拾你!」
宋逸安無奈苦笑,打必輸,不打挨揍,進退維谷。
林空竹捂嘴偷笑,難得一見世子殿下在一個男子面前如此受挫,況且那男子偏偏比他還要有神採氣質。綠魚跟王依山相處久了,也是沾染了那老匹夫不少的壞習性。她在知道此時的情形后,語氣譏諷說宋宗主快應戰啊,別讓我們看不起你。李枸杞是真的在為宋家年輕宗主擔心,她到現在還天真的以為宋逸安是只借著父輩萌蔭才會出行這麼氣派。
陳道明見宋逸安遲遲沒有回應,不耐煩問道:「打不打?」
宋逸安攤攤手,苦笑道:「我跟你有什麼仇什麼怨,要這麼為難我?」
陳道明劍眉一挑,使之更多了一絲別樣神采,「你連這都不敢應戰,看來我更得跟你爭一爭小師妹了。」
宋逸安揉了揉發痛額頭,說道:「你還要我說幾遍,徐鍾晚又不是物件,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她自己的想法,我們在這爭來爭去有意義嗎?」
陳道明若有所思,身體氣勢慢慢降了下去。
宋逸安見事情有轉機,趁勢說道:「陳道明不是我不跟你打,只是你這理由讓我接受不了。你是要出一口氣?還是單純要與我切磋?若是前者,我大不了不動讓你揍一頓不就行了。若是後者,就請不要將徐鍾晚扯進來。武道之爭最忌諱心有旁鶩,這有壞心境。你作為長生宗大師兄,這個道理難道會不懂?」
陳道明沉思良久,最後驀的笑了,道:「知道你是在忽悠,但我暫且就信你一次。之前確實是我失言了,小師妹應該有她自己的主見,誰都不能左右。」
宋逸安對於陳道明說自己是忽悠他頓時急了,生氣道:「我一番肺腑之言,怎麼能說我是忽悠的呢?」
陳道明微微一笑,他調轉馬頭,雙腿一夾馬腹,驅馬背馳宋家年輕宗主向前走去。
「宋逸安,等你入了高人境,我們再堂堂正正一戰。」
宋逸安看著那白衣一人一騎漸漸遠去,心裡唏噓,情不自禁拱手作了一輯。陳道明是名副其實的君子,是天下本不該存在的完人。徐鍾晚確實更應該嫁給他。
陳道明一走,本來抱著看熱鬧心態的綠魚沒戲可看了,頓時泄氣,心裡沮喪。
王依山故作怒容,他舉起手掌,做出一副要打的姿勢,說道:「宋小子你是把老夫的話當放屁了吧?!」
宋逸安趕緊舔著臉笑道:「哪能啊,王老前輩您先別生氣,剛剛小子不跟那陳道明打併不是怕他,而是小子以為既然可以用嘴退敵,不戰而屈人之兵,豈不是為上策?」
王依山本來怒氣沖沖的臉突然變得平和,然後老人沒來由哈哈大笑。他放下手掌,欣慰說道:「你宋小子別的不說,就這臉皮的厚度跟你爹是一個模樣。老夫不喜歡矯情,本來就是嘛,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有啥丟人的。」
宋逸安伸出大拇指,「還是王老前輩有見地!」
綠魚在一旁腹誹道:「一對兒無賴!」
宋逸安本來想回她一句你懂個屁,可由於王依山的原因,他只能改口說了句小孩子不懂別瞎說。
————
西南總督也是西南將軍的趙武英在八方將領中,除了東方大明,明面上武力最高,有「軍中宗師」稱號。長生宗探查的消息是趙武英早已是一品小宗師的修為境界,甚至已是觸摸到了劍道一境。而可惜的是趙武英用劍卻不精於劍,應該是很難達到那種境界。
西南毗鄰西域,算是大明朝的西面門戶。西南有三萬禁軍,而邊軍有接近十萬之數,全歸趙武英一人統轄。跟蕭索不一樣,趙武英沒有義子,所以軍中一切大小事務皆是他自己一人親力親為。即便這樣,西南向來是大明朝除了東南最穩定的一個行省,每年賦稅頗豐,從未有過民變或是叛亂髮生。而西面邊陲重地,也被趙武英打理的井然有序,各要地關隘固若金湯,僅次於朝廷每年投入巨大的由東方大明領防的北面防線。
趙武英生來就是一個將才,他同如今大多數的大明朝被太宗皇帝臨危提攜上來的青壯一代八方將領一樣,也是從十年前那場太宗親征脫穎而出的。
太宗親征打了快兩年,其中有不少有名戰役,而比較有歷史意義以及可供後來學子學習參考的一個,就是由趙武英打下的以少勝多的「下馬嵬」戰役。
那一戰趙武英手中有五千人,硬生生拖住了北原三萬鐵騎五日時間,最後撐到了緊急馳援而來的東方大明的大龍長槍軍,雙方前後夾擊,一舉殲滅了北原三萬鐵騎,拿下了下馬嵬一戰。有文獻資料記載,那一戰趙武英每逢將軍對壘自己必身先士卒,而每一次在抵擋下北原鐵騎的衝擊后,他都要詳細記錄死傷士卒人數,然後又將人數重新分配列陣,而每一次重新改變后的陣型,都有效阻擊了北原的鐵騎的不要命衝鋒。據後來人計算,不過五日的戰役,趙武英就列出足足有一十三種陣型之多,另人咂舌。如今大明朝凡是道觀中武觀教學兵法的課堂,都會拿這一戰去當做例子來講。
即使下馬嵬一戰的整個過程被詳細記錄在案,但當時由於是戰時狀態,所以沒有去深入研究過,這也導致了在最初下馬嵬戰役勝利后,最大的功勞給了東方大明。後來親征勝利,長安城內的兵法大家以及京城一些有名望的武觀道長再翻閱下馬嵬戰役的資料后,才發現那次戰役不僅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它關乎整個大局,而且若沒有那個叫做趙武英的青年將軍支撐的那五日時間,即便是東方大明向來自以為傲的大龍長槍軍,也不可能那般順利輕易殲滅敵軍。
但有的人不以為然,認為趙武英是利用地形,才能順利與北原那三萬鐵騎周旋。可拖住是一回事,殲滅是另外一回事。沒有東方大將軍的援兵,趙武英最後也只能是被耗死的結果。
下馬嵬一戰,到如今也是比較有爭議的。當時朝廷的判決是功勞屬於東方大明。而經此一戰脫穎而出的趙武英,則在太宗親征勝利后的一年,突然被破格提升為了八方將領。這在當年,也是引起了一股軒然大波,朝堂上反對之聲此起彼伏。
趙姓,乃前中原之主大陽王朝的皇姓。說起來如今大明朝也有不少人姓趙,可也不知是不是有人包藏禍心,竟查到了趙武英是那前朝趙氏皇室僅存的唯一血脈。
乃趙氏孤兒。
皇帝陛下要認命這樣的人做可任意調遣兵馬的八方將領,自然是受到了滿朝群臣的激烈反對。其中為代表的自然是大柱國東方大明和當朝太師蔡望津。前者在朝堂上當眾拂袖,怒色滿面扭轉身子,顯然是真生了氣。後者反應不似東方大明激烈,只是一直在小聲呢喃著「不可」兩個字。
最後的結果如今也都明了,趙武英成了如今威風凜凜的八方將領,這在當時是朱明和力排眾議才致使的。
因此,這名趙氏孤兒在朝堂上從不得人心,每每有要事進京朝會天子時,總是形單影隻,真如孤兒一樣。
這些事在宋家劍爐都有檔案記載,宋逸安因為趕路無聊,所以好整以瑕給林空竹講了一遍。
後者聽了趙氏孤兒的這些事情,唏噓不已,問宋家年輕宗主道:「那趙武英到底是不是前朝皇室遺孤?」
宋逸安聳聳肩,道:「這個誰知道呢,其實不管他趙武英是不是都無所謂,這不過是個借口罷了。但要我來說八成是假的,因為大陽王朝覆滅已經四百年了,是神仙也查不出來吧。」
這下林空竹有些不懂了,「既是這樣,那為什麼就有人信?」
宋逸安神情有一瞬間暗淡,他莫名呢喃了一句林空竹聽不懂的話:「這也是江湖人不願沾染廟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