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皇後生存日記> 第147章 曇曜五窟

第147章 曇曜五窟

  烏洛蘭延死後,九月,雲岡石窟佛像初成,法師曇曜奏白帝,請帝后前去觀覽佛窟。


  先是,太武帝滅佛,搗毀大量寺院佛像,焚燒經典,屠戮僧侶,引得民怨四起。拓拔叡即位之後,在全國恢復佛法,重修佛寺。當時有名僧曇曜,受詔自長安赴京,拓拔叡奉之以師禮。和平六年,曇曜上奏白帝,請於平城西郊十里處,武州山南麓石壁上開鑿石窟,修造佛像,以為拓拔氏歷代帝王祈福。


  拓拔叡允,傾國庫所積為建造,命曇曜主持修建,命名為雲岡。


  拓拔叡在位多年,除了剛登基修造過一次宮室,實在是因為那宮殿破舊的不行了。除此並未大興土木。唯獨建造雲岡,一為祈福先祖,二為弘揚光大佛法,花費頗甚。調集了全國的能工巧匠上萬人,徵發徭役數千,又招募了上千僧侶,修造數年。而今佛像初成,總算是得了件難得的喜慶事。


  拓拔叡在病中,又因烏洛蘭延過世沉湎悲傷,聞奏,終於有了些高興的神色。


  他心情一高興,身體也奇迹般地恢復了些,強撐著竟能下地了。


  兩日之後,帝駕至武州山麓,觀覽石窟造像。


  曇曜所鑿石窟,位於武州川北岸白尺高斷崖之上,一共開鑿了五窟,每窟之中各有大型石像一座,均高約五十尺。拓拔叡和馮憑在曇曜,眾臣,及眾工匠的陪同下一窟一窟參觀過去。


  那石像高而巨,眼含慈悲,微笑凝眉,神態樣貌栩栩如生。拓拔叡看到第一眼,整個靈魂都被震懾的劇烈涌動起來。


  「這是道武皇帝……」


  他祖父的祖父,魏朝開國之君,也是他從小心中最崇高最敬仰的人。


  道武一生坎坷,剛出生即喪父,隨其母賀氏改嫁給文皇帝。文皇帝又是道武皇帝的祖父,兒子死了,娶了自己的兒媳。道武皇帝是文皇帝之孫,變成了文皇帝之子。


  當時拓拔氏只是代地的一個游牧部落,身邊環繞著鮮卑、匈奴的許多強部。


  道武皇帝六歲,前秦攻打代地,賀氏以道武皇帝的名義綁縛了文皇帝,向前秦請降。苻堅禮遇代國降臣,將文皇帝遷往長安,卻以「執父不孝」之罪,將道武皇帝流放。


  六歲的道武皇帝,背著不孝的罪名同母親賀氏流放中原。十年後,前秦敗於淝水,十六歲的道武皇帝同母親返回代國,在母親家族賀氏部落及舊盟的支持下即代王位。然後便開始了一生的戎馬,南征北戰。


  前秦滅亡后,中原戰亂四起,慕容氏,氐人,匈奴人,各部爭奪霸主。道武皇帝陸續消滅了匈奴人和慕容氏,以及所有敵對政權,平滅了大大小小叛亂,建立了魏國,將都城定在平城,開創統治。這便是魏朝基業的由來。


  拓拔氏的傳統,部落首領兄終弟及。道武皇帝稱帝后,為了效仿漢人制度,將皇位傳給親生兒子,和拓拔氏兄弟以及鮮卑貴族之間發生了數不清的血腥的殺戮。


  為了傳位給明元帝,他殺死了明元帝的生母,明元帝不能接受,恐懼出逃平城。


  道武皇帝欲再立清河王紹,又詔清河王之母賀夫人入宮,並將她幽禁。賀夫人暗中與清河王紹送信求救,清河王紹陰謀殺死了道武皇帝,篡位登基。


  清河王紹謀反不多久,便被群臣殺死了。出逃的明元帝回平城即位,這位曾因為憐恤自己的生母而捨棄皇位的皇帝,后在立太子時,卻選擇了和他殘忍的父親一樣的做法,賜死了太子生母。


  明元帝因為即位之路坎坷,為了避免兄弟覬覦皇位,他採納了大臣崔浩的建議,那就是,立太子。


  早早的立太子,早早的培養東宮勢力。於是年幼的拓拔韜以太子身份早早登上了政治舞台。拓拔叡的祖父,太武帝拓拔韜,是道武皇帝之下,最霸道有為的一位帝王,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


  太武帝也和明元帝一樣,用立太子的方式來對抗兄弟。於是拓拔叡的父親拓拔晃,從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就登上了太子之位。


  太武帝對太子地位十分愛重,悉心培養,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事業。拓拔晃和太武帝一樣,年紀小小便登上政治舞台。太子太武帝常年征戰在外,太子拓拔晃在內監國,設計是無比完美。


  時間一長,就不對味了。


  太子攬政日久,身邊聚集了大量的支持者,開始形成和皇權相對抗的勢力了。


  太武帝不管做什麼事,總有一批人要反對,反對者便聚齊起來,利用太子的地位,和皇帝的意志對抗。政治上的分歧,君權與儲君的衝突,多深厚的父子情,終究都被撕裂成碎片了。崔浩國史之獄的慘案,父子之間的矛盾達到最激烈。於是,偶爾一個機會,偶然一句小人的讒言,太武帝終於怒下決心,殺了太子,將整個東宮集團一網打盡了。


  明元帝逝世的早,明元帝死時,太武帝剛剛能獨當一面,所以父子之間不曾發生權力衝突。到太武帝這裡,終究成了悲劇。


  太武帝殺了太子,最終也落得孤家寡人,眾叛親離,身死宦官之手。年幼而孤獨的拓拔叡在動蕩之中跌跌撞撞地登上皇位,日日小心,步步謹慎……


  那輔佐了三代帝王,為拓拔氏江山傳承定下大計的崔浩,早已經被太武帝誅盡滿門,斬首示眾,死無全屍了。而今只剩下拓拔叡,站在寺窟前,看著一座一座的雕像,想起那些湮滅的往事……


  都說道武是被拓拔紹殺的,太武是被宗愛殺的,然而拓拔紹剛殺了道武就被群臣所殺,宗愛剛殺了太武不久也人頭落地。從這結果來看,他們哪有能力殺了強悍的帝王呢?道武和太武,不過都是死在皇權與四周的博弈之下。拓拔紹和宗愛,不過都是被人利用的工具罷了。


  第一窟佛像,是道武帝。


  第二窟,是明元帝。


  第三窟的這佛像,他便認得了,他祖父太武帝。幼年時他常常坐在祖父的膝蓋上撒嬌,那是他從小最依賴又最恐懼的人。


  第四窟,是他父親。


  太子,拓拔晃,封號景穆皇帝……


  浩渺天地間,彷彿先祖們都在眼前重生了。拓拔叡有無數的疑惑,無數的話想追問他們。為何,為何,為人君者這樣難。四位皇帝,三位死於刀劍,不是戰死沙場,全是死於親人,死於身邊人的刀劍。為君為君,這叫什麼君。


  都說帝王高高在上,明明性命都保不住,哪裡高高在上了。


  要怎樣,君王才能擁有真正至高無上的權力,不受年齡、智力、體力、在位者意志強弱的約束呢?

  衰老的皇帝,不是被兒子殺死篡了位,就是被兄弟殺死,被臣子殺死,被妃嬪殺死。沒有幾個皇帝最終結局是不被殺的。


  像草原上的雄獅,不論如何強悍英勇,一旦老了,也只能被分食。


  而年幼的皇帝,不被母親操控,就要被宦官操控,被權臣操控。不是成了傀儡,就是動輒被廢,被殺戮。


  生殺予奪,一言九鼎,至高無上……不過是說笑罷了。他做不到,連道武和太武都做不到。


  連江山代遞,保全性命都尚且艱難。


  權力如何才能永遠把持在君王手中……


  五座石窟,那最後一座,便是拓拔叡自己的造像了。那佛像褒衣博帶,眉目清雅,比眼前人更多了一重莊嚴、溫和和慈悲。


  這寺窟規模宏大,每窟能容僧侶一千多人,最大的一窟能容三千多人。除了塑像,還有藏經閣,曇曜講學處。曇曜請拓拔叡為這寺命名,拓拔叡說:「這寺在岩壁上,便取名作靈岩寺吧。」


  那曇曜是虔誠的佛教徒,當年太武帝滅佛,屠殺僧侶,毀滅了無數珍藏的典籍文物。為了避免佛家經籍再因政治而遭受浩劫,曇曜遂鑿此寺窟。在這山石之上雕刻帝王的佛造像,用這帝王的佛像來守護這寺窟中珍貴的典籍。


  這是政治與宗教的相互利用。


  曇曜要利用君王的權力來穩固佛教的宗教地位,更好的宣揚佛法。而民眾皆信奉佛祖,君王要利用民眾的信仰來宣布自己至高無上的神授地位。


  拓拔叡很滿意。


  在一片瀰漫的香煙和梵音中,千名高僧的誦經恭迎中,他登壇受封,高僧曇曜親為他披上□□,據說這是釋迦牟尼的遺物。


  釋迦牟尼的遺物不遺物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儀式本身。


  這是他向天下人莊嚴的宣告。


  朕即是佛,佛即是朕。


  自今而起,朕將與神佛等同,成為萬民的信仰。


  曇曜也很高興。


  歷史會銘記他。從今日起,到魏朝滅亡的那日,佛光將一直籠罩這個偉大的國度。


  這在場的觀禮的僧人,也都很高興。


  這造像一立,□□一披,只要拓拔氏的江山不改,拓拔氏的皇帝就永不會再興滅佛了。皇帝不能搗毀自己的塑像,燒毀自己的金身。修寺,建塔,造像,塑身,迄今往後,數不盡的黃金白銀會從國庫流出來,化作一尊尊金色佛像,化作巍峨的寺塔,化作富麗堂皇的廟宇,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化作無需繳納賦稅的田地,化作錦衣玉食,繚繞香煙,化作僧人們錦斕袈.裟、珍稀法器。


  馮憑同拓拔叡一道登壇受封。


  他龍袍疊著袈.裟,真成這世間的佛祖了。她心中有點古怪的感覺,好像他真的要遁入空門了似的。她心想:他不會遁入空門的吧?他不信佛,他迷戀這塵世。


  寺窟的修建沒有停止。拓拔叡命曇曜繼續開鑿寺窟,國庫的錢不夠了,他大開私庫,將自己的小金庫也拿去造佛像。同時在他所居的太華殿中,供奉上了一座金色的佛身,抹去了手頭的翡翠扳指,將腕上戴上了一串檀木佛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