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郁久閭
皇帝的寢宮,西宮太華殿,短短一年之內,已經住過三位君主了。
三天之內,宮殿里裡外外已經重新翻修過一通,柱子重新上了油漆,各種裝飾陳設更換過。除了那張金絲楠木的大榻,還有那方黑漆漆的烏木枕。
拓拔叡記得,他小的時候,被祖父召到太華殿,經常就是在這張大榻前,聽祖父訓話。那時候他總感覺這宮殿無比威嚴,到處都瀰漫著權力的味道,連太監宮女都跟精怪似的。現在看起來,卻是空蕩蕩很冷清,少了點威懾力。
可能是地位不同。
他是個年輕的皇帝。坐在朝堂上往下看,隨便哪個大臣都比他年紀大,智慧深,相比起這些混跡朝堂多年,資歷深厚的大臣,他的確是太年輕了。不像他祖父,只要坐在那裡,就能讓下面的人膽戰心驚。眼睛稍微一瞥,就能把人的心思看穿。他現在只能坐在龍椅上聽大臣們說,遇到事,也只能聽從別人的意見。比如陸麗,獨孤尼,長孫渴候。
這幾位大臣是他比較信任的,因為扶他登基的,主要是這幾個人。
人太多了,太複雜了,他可能只知道名字,大概的聽過。臣子們在下面說話,他很多不認識的人,很多不了解的情況,也無法親眼去看,也拿不準這些人說的是真是假,懷的是什麼目的。
拓拔叡一向是很自信的,然而初登皇位,也還是感覺有點挫敗。他時常會在龍椅上聽下面說話,聽大臣吵架,聽的頭大如斗,完全不知道怎麼決策。
自信受到了侮辱。
只有下了朝,回到太華殿,他才能勉強清凈清凈。他將陸麗,獨孤尼,長孫渴候等人召到太華殿,私下詢問這幾位親信大臣對朝事的看法,勉強能得出一點想法,理出一點頭緒來。
太華殿是皇宮的主殿,作為皇帝的寢宮,還有召見臣下的地方。殿中的宮人,幾乎都是從原來金華宮帶來的,蘇叱羅,李延春等人,馮憑和常氏也住在這裡。這是拓拔叡登基的第四天,朝中的亂局正在愈演愈烈。這是意料之中的,太武帝死後,朝野上下各懷異心,有宗愛這樣野心圖謀的不在少數。
每天,都有無數的奏章,告密,不是這個謀反,就是那裡叛亂。謀反,抓,殺,叛亂,鎮壓,實在鎮壓不了,也只能暫時隨他去,只要不是有太大威脅的。他現在最重要的是鞏固自己的皇位,顧不了那麼多。每天御案上都有無數的名單要他勾決,一朝天子一朝臣,清算舊賬不只是他的需要,也是朝臣們的意圖。原先支持宗愛的,該殺的殺,該砍的砍,該貶的貶,該罷的罷,給功臣們騰位置。功臣們為了官位也要彼此爭鬥,打的頭破血流。總會爭鬥出個結果的,誰登台入府,誰淪為階下囚,結果以奏章,詔令的形式送到他手裡,他只負責審閱,肯定事實。他感覺自己成了個判官,執個紅筆,拿個生死簿。他用筆在那名字上畫一個杠,這人就沒了。時不時跳出幾個讓他熟悉的名字,昨天還是他的忠臣升了官,今天就謀反了,他也沒有感情地,輕輕畫上一杠。
特殊時期,不用等到秋後,明日就可推去東華門外砍了。刑台上的血就沒幹過,劊子手的刀都砍的卷了刃。
他看不到,也無感情。
天氣非常寒冷,宮殿四角各擺了一隻銅鑄的火爐,爐中熊熊燃著上好的金絲銀炭,一點煙也無。拓拔叡坐在榻上,身穿著簇新的素色綉龍錦袍,雪白的緞襪,長靴,他從桌案上端起一盞泡好的,熱騰騰的沉香片,飲了一口。
儘管是冬天,不過室內溫暖,他衣服很薄,素錦袍的綉領口露出一段白皙如玉的脖頸,非常鮮,非常嫩。脖子連接著臉,他長得特別好,凡是露在外面的地方,脖子,臉,手,都非常白。一看就是那種常年養尊處優的相貌。
茶水的熱氣氤氳在他臉上,模糊的有點看不清表情。
下朝了,政務不會停止,而是轉移到太華殿。他坐在大榻中央,常氏穿著素服,坐在他身側,陸麗等幾位大臣在下方交頭接耳,討論著事宜,時不時將討論的結果詢問他。拓拔叡就坐在那那,手捧著香片,邊喝邊聽,或者贊同點頭:「有理。」「准了。」「就這樣辦吧。」或者反問:「沒有別的意見了嗎?」
中書的官員在側,討論確定了的,便記下來,準備會議結束之後擬旨,皇帝有疑問的,大臣們繼續討論,直到拿出皇帝滿意的對策。
拓拔叡讓常氏在側,因為即使是陸麗這樣的大臣,他也是不能完全信任的,常氏有時候也能給他一點意見。他是皇帝,對每一件事,不能親眼得見,就只能多方的聽從意見,再做決定。
給死人定調,這是現在當務之急,必須要做的。
拓拔余已經死了。
雖然他事實上做過幾個月皇帝,但是他是絕不能以皇帝名義入葬的。
他要是合法皇帝,拓拔叡就成了篡位了,這是絕不可以的,所以拓拔余不合法。不過鑒於他是被宗愛所殺,所以還是恢復他南安王的名號,以宗王的名義下葬。
大臣們贊同,拓拔叡也無異議。
馮憑站在拓拔叡身側,聽到他們討論南安王的謚號,感覺特別奇怪。
她知道南安王死了,但是到現在也沒有看到他的屍首,她總感覺這死亡輕飄飄的,不太真實。她還記得她曾經坐在他的馬前,背上還能感覺到他的溫度,手上彷彿還能回想那個少年拉著她手的觸感,但是這個人已經死了。
南安王的死,一個「君王」,是一件大事,皇帝和大臣都要參與討論,卻跟她一個小宮女是沒有關係的。
她連見到他遺體的資格都沒有。
她莫名生出一種奇怪的想法,心說,這些決定他生死,決定他殉葬,決定他死後名譽的人,又有哪個是真的跟他有感情呢?他們知道他的溫柔嗎?他們知道他的手是暖和的,又帶著一點粗糙的磨礪嗎?他們知道他講話的口氣特別親和,照顧女孩子特別體貼嗎?他們知道他的體溫嗎?他們知道他很愛他的娘嗎?他們完全都不知道。
然而他的死後名,就是由他們來定的,他們下評判,做結論。史官記下。他的一生就是他們說的這樣了。
那些真正親近過他,接觸過他的人,卻是俯首就耳,沒有發言權的。
她只是默默的聽著。
對赫連皇后的決定,因為是後宮的事,拓拔叡聽完陸麗的話,轉頭,順嘴問了一句常氏:「你怎麼看?皇後有罪嗎?」
實際是有點不贊同大臣了,只能從常氏這裡尋求援助。
常氏看了幾位大臣一眼,心中衡量了一下,向拓拔叡說:「皇上,各位大人說的有理,皇后畢竟是太武皇帝所立,素來深明大義,得眾人心,又沒有犯下什麼大過。宗愛之事,皇后也是受他脅迫,再說,太武一死,皇后便離宮,往寺中寄居去了,也沒有參與朝事,若要牽連她,有些說不過去。」
拓拔叡有些失望。
他是厭惡赫連皇后的。
只是這些大臣,不知怎麼的,都替赫連皇后說話,說皇后無辜,沒有罪過。好像眼睛瞎了一般,常氏也這麼說。
陸麗甚至還說:「皇后被宗愛所逼迫,不得不離宮,避居寺中,皇上而今既然登基,應該將她接回來,奉為太后,顯示皇上的君位名正言順。」
常氏贊同道:「陸大人說的有理。」
拓拔叡感覺有點不舒服,這些大臣,總好像有什麼陰謀,但是他也聽不出來到底有什麼陰謀。陸麗的話貌似還是有理的,他是殺南安王宮變登基,南安王的皇位已經既成事實,難免有人懷疑他繼位的合法性。將赫連皇后迎回來,的確有助於他鞏固自己的地位。
赫連氏作為太武帝的皇后,由她來宣布南安王偽篡,恢復他父親太子的名分,證明自己是太武帝和太子的順位繼承人,這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除了她,還真沒有人有這個名分。
拓拔叡雖然討厭赫連皇后,卻也沒有再反駁這個話。
不過他心裡還是有點不舒服,這些大臣意外的,都幫赫連皇后說話,包括他信任的陸麗!他都懷疑赫連皇後用美色把這群大人們降服了!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有點好笑,就只在腦子裡意淫了一下。
作為一個初登皇位的小皇帝,他還沒有力排眾議的實力,也沒意識到自己被擺了一道,事情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人是鐵,飯是鋼。皇帝要吃飯,休息了,各位大臣們各自退下。
蘇叱羅安排人將食物送上來,琳琅滿目的排了一桌,還有他愛吃的魚,各種肉。拓拔叡累了一天,已經餓壞了。
常氏笑著伺候他用飯。
拓拔叡和常氏說說笑笑吃飯,常氏給他夾菜,盛飯,盛湯。拓拔叡和常氏說了幾句話,看馮憑在旁邊,又笑著將桌上幾道喜歡的菜讓馮憑拿去吃。
他面上尋常無異,但他現在是有心事的。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他和陸麗,常氏坐在那討論了半日,所有大的小的,包括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已經討論的差不多了,卻將一件事——最大的一件留下,不管是陸麗,常氏,還有拓拔叡,都沒敢輕易提起。
那就是拓拔叡的父親。
還有他的母親。
太子已經死了,沒有什麼可討論的,無非就是定個號。他既然登基,自然要尊奉他父親皇帝名號,表明他正統,儘管事實上太子並未登過基。
重點在他的母親身上。
他的母親,郁久閭氏,如今還活著。
按照魏宮的遺制,儲君的生母賜死。但是太武帝已經死了,沒人能賜死他母親。而拓拔叡已經登基了。
他要給他生母一個什麼名分呢?
他沒見過他生母,但那是生他的女人,作為兒子,他需要給自己母親一個名分。
但是這話,他不敢貿然提。
從道武建國,所有皇帝生母的名分都是謚號。他不能看見自己母親還活著,卻贈送給她一個謚號,那是不孝。
但是他也沒有想好要怎麼做。
陸麗等人大概也察覺他的心思了,一直沒有提給太子定號的事。因為他父親母親是一體的,提到他父親,自然也要提他母親,所以大家連太子都沒敢提。
這件事只有拖到最後了。
還需要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