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請叫我學霸君> 54君舟民水論

54君舟民水論

  此刻周正坐在學堂裡面看著課堂上面正在講課的夫子,自己的心中卻是全然沒有任何的高興之處,雖然說夫子這個人比較神秘,而且來上課的次數也少,甚至自己連夫子叫甚名誰都不知道。


  但是此刻的周正卻是將心思放在了其他的地方,一想到中午因為呂布和隱老的切磋而導致自己一旁的小院變成了廢墟自己就有些心痛。


  這可都是錢吶!鬼知道這要花多少錢才能夠將小院恢複本來的樣子!

  天知道這兩人到底是怎麼了,不就是一個切磋嘛,至於用這麼大的力量?


  好好的一個院子說毀就毀了,還得讓自己派人去重修。


  周正卻是全然忘記這修院子的不需要自己出,全然認為這修院子的錢需要自己出。


  所以一想到這裡,周正便沒有了聽下去的心思,一門心思的鑽到了錢眼裡面。


  不過話雖如此,這一次呂布和隱老切磋時候的火力全開也是讓周正意識到了在這個時代裡面高端武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像隱老的這般人物簡直是鎮國宗師一般,連呂布火力全開的狀態下都無法將其擊敗。


  還有兩人交手所造成的破壞也是更加的堅定了周正在武道一途上的信念與堅持,倘若有一日自己也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豈不是威風無比。


  一想到日後自己能夠動不動搬座小山放個技能什麼的,周正就感覺到自己內心當中早已充滿的熱血和激動,那滋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課堂之上夫子的聲音宛如帶著一絲的魔力一般,似乎能夠直接到達每個人的心底,聲兒雖然不大卻能夠聽的清楚。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此為民本,民眾向來都是國家的根本,你們都學了不短時間的知識,今天我倒要看看這些年裡面,你們都在學堂裡面學到了什麼?」


  夫子的話擲地有聲,所說出的沒一個字落在學子的心頭都宛如一塊巨大的石頭落在了地面上,進入自己的心裡和耳朵裡面振聾發聵。


  說完話之後,夫子朝著下面的各位學子看了過去,剛掃視了一眼夫子便發現原本靠近前面窗口的一個桌子上面卻是空無一人,不禁的皺起了眉頭。


  這個位置靠近前面,還貼近窗戶原本是王之的位置,但是王之自從上午被氣昏過去之後下午便沒有再過來,好像沒有臉面見再到學堂裡面的諸位一般。


  民本論,自從王朝誕生一來之後,歷來都被歷朝歷代的掌權者奉為經典,但是能夠做到民本思想的君主卻是少之又少。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以及中央集權的****社會等,民本思想在國家政治制度的發展及變更之中一直存在併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並充當一個重要的角色。


  問題落下之後,不少的學子都在苦思該如何去回答這些問題,堂下的學子無不是朝中權貴的子嗣,更是兼有兩位天子的嫡子、嫡女。


  這些人所過的生活都是錦衣玉食,那裡知道該如何去對待最底層的老百姓!

  一個個都有些呆若木雞,開始死命的思考平日裡面學過的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卻都發現平日裡面根本就沒有學過這些東西,這讓他們怎麼去回答,真是苦煞人也。


  於是不由的開始有些權貴子弟的目光開始朝著周正看了過去。


  作為天子的二子,或許周正在這方面知道一點。


  在不少人將目光放到周正的身上之後,從沉思中回復過來的周正突然感覺到一絲絲的不對,怎麼這些人都將目光看向了自己?難不成想要讓小爺來發揮發揮?


  當即周正便在自己的心中整理了一下措辭,只待夫子將自己叫起來。


  「周正,你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果然,就在周正做著準備的時候,夫子的話語響了起來。


  隨之,周正便站了起來,什麼廢話都沒有直接將自己的話一連串的說了出來。


  「民眾向來是國家之本,若是得到了民心這天下也就會開始變的太平起來,沒有任何的戰亂。」


  說到這裡,夫子略微的點來點頭,下面的學子在聽了之後也是有了一絲絲的明白,這太平了又怎麼會有戰亂?百姓自然會安居樂業。


  接著周正的話又響了起來


  「但是僅僅是太平還不夠,這下面還需要朝廷的作為,只要能夠做到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周正越說,台上夫子的眼神也是愈發的明亮起來,好似聽到了什麼佳句一般。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


  使其倉稟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讓生於有餘,爭生於不足,這樣一來才算的上是真真的太平盛世。」


  「說得好!」


  周正的話才剛剛說完,台上的夫子便猛的一拍桌子,激動的說道。


  夫子萬萬沒想到,從周正的口中得到了如此真知灼見的理解,將民眾對於國家,以及國家對於民眾該做些什麼理解到了這樣的地步。


  而其他的學子在聽了周正的話之後,也是在不斷的思考,亦是發覺周正的話是越想越有道理。


  如果真的做到了讓這些百姓衣食無憂、老有所依的話使其知禮節習教化,必然能夠使得天下太平,沒有任何人為的紛亂。


  老百姓都認為君主所做的是對的,又怎麼會在其他別有用心的人的攛掇下去造反!


  「所以夫子,在我看來民本之說倒是不如可以用另一種理解來說,以民為水以君為舟,此為君舟民水論,兩者相互依存卻是以民為主。」


  君舟民水之說,幾乎在後世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在這裡卻沒有任何人提出這一點,無疑周正提出這一點給這裡的人極大的震撼,此刻連夫子本人也是在口中不斷的念叨君舟民水這四個字。


  宛如這四個字有莫大的魔力一般。


  君舟民水之說,說起來之所以眾所皆知還是因為唐太宗和魏徵,在中國歷史上,貫徹這一思想的英明君主之中,亦是以以唐太宗最為突出。


  但是殊不知,最先提出這一點卻是荀子,早在《荀子.哀公篇》中,荀子便說過:,君者,舟


  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完美的詮釋了君舟民水論,並且以此比喻馬和坐車的人。


  說馬兒如果害討厭車,坐車的人就一定不會安寧;若庶民不安寧,甚至害怕你的政策,那麼,君主的地位也不會鞏固。要讓馬兒不害怕車子,首先要讓它安靜下來;要讓庶民不討厭你的政策,首先要給庶民一定的利益。


  因此,君主必須愛護庶民,使庶民安寧,自己才能安寧。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順民心、不斷修德於天下的賢君,都將會使國家昌盛興隆,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反之,逆民心,而最終走向毀滅。」


  這一次,周正在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時代當中發出了一次屬於自己的言論,而這言論也必然會使得眾人皆知。


  縱然這是自己套用其他人的話,但是在這個時代裡面又有誰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典故,以及荀子這個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