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準備第二次科舉考試
應不語的出生,大大的刺激了文武百官,不少人上書要求廢後,然後立胡心雨為後。
自然,這背後的推手是胡家。
大片官員倒向胡家,隻是因為胡家現在有兩個皇子,而鄭穎隻是生了一個公主。
再加上這個公主的待遇比幾個皇子不知道好多少倍,更加引起了不少大臣的反對。
禮製問題,被抬上了台麵上。
應仲良幾天後回到帝丘,看見這些奏折,腦子不由的疼起來了。
“朕墮馬休息多日,得知你們要求廢後,朕也曾考慮。但是,皇後跟隨朕多年,不離不棄,跟朕同甘苦,共患難。朕怎能因為皇後無子而廢後?如此一來,國人將如何看朕?”應仲良說道。
“百姓們都會理解陛下的,畢竟皇室正統更加重要。現在皇後無子,真妃育兩子,長幼有序,理應立大皇子為太子,然後廢後立真妃娘娘為後。”張紹德說道。
“正統?萬一以後皇後生了皇子該如何?”應仲良問道。
“那時候,太子已定,自然維持原狀。”張紹德說道。
“丞相有什麽意見?”應仲良隻好求助萬弘。
“皇上家事,外臣不敢參與。”萬弘說道。
“丞相,你這話是什麽意思?”胡努怒了。
萬弘的意思,擺明了是在支持應仲良的意思。不就是反對廢後麽!
“沒什麽意思,隻是實事求是。你們納妾,休妻會詢問陛下的意思麽?”萬弘看著胡努。
“那隻是臣等的私事。”胡努說道。
“同理,這也隻是陛下的私事。”萬弘說道。
“陛下乃是天子,天子的事,就是天下的事,哪來的私事?”張紹德說道。
“你們都是王臣,陛下都管不了你們的私事,更何況獨尊的天子的私事,也是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可以幹預的?”萬弘冷笑。
“你……”胡努被嗆的說不出話。
“太師有什麽意見啊?”應仲良故意問劉俾。
劉俾作為劉思珺的爺爺,想必不會同意廢後的事。
“廢後事關重大,不能因有皇子就隨意更換。畢竟皇上和皇後娘娘都還年輕,有的是機會。”劉俾說道。
一個沒太子的皇後,和一個有太子的皇後,那是兩碼事。
本來劉家就是鄭、胡、劉三家裏最弱的一個,要是胡心雨成了皇後,應不識成了太子,那劉家就徹底沒戲了。
“丞相大智,太師大德,皆如此言,還是不要再提這件事了。”應仲良順水推舟。
“陛下,還有一事,臣認為應當立刻開始準備。”萬弘說道。
“丞相有什麽事要說?”應仲良問道。
“請召開第二次科舉!”萬弘說道。
“去年剛召開,今年又開?不是說好了三年一次麽?”應仲良奇怪的問道。
“去年選良才,今年選官吏。”萬弘說道。
“選官吏?現在大燧官員沒有出現空缺吧?”應仲良說道。
“為北伐做準備!”萬弘說道。
“北伐?跟官吏有什麽關係?”司馬雋不解。
“占領的地方,必須要有官員安撫。如果等到占領了,才去想到派官員安撫就晚了。故而臣才提議現在召開科舉,主要目的就是先儲備好官吏,等到北伐,可以隨時進行安撫工作,保證後方安定。”萬弘說道。
“嗯,那就由丞相辦吧!那這次的考題,就……撫民!看看能選多少。”應仲良說道。
“是,陛下!”萬弘退到一邊。
“列位愛卿,還有事麽?”應仲良問道。
“各地旱災已經得到緩解,而且我們已經進行大量探測,請陛下下令開始修建運河,連通諸江。”工部尚書劉禮說道。
“路線規劃好了麽?施工預算做好了麽?”應仲良問道。
“已經做好了。這是規劃的新修水道,還有需要拓展的江河,已經所需費用和人力。”劉禮拿出一份地圖。
“朕看看。”應仲良接過來。
“丞相,上次說連接各江河之時,你未曾說話,這次你說說意見吧!”應仲良看完後將地圖給萬弘。
“外行,不懂,不說。但是修水道好處多多,我不反對,你們看著辦就行了。”萬弘說道。
“丞相這話實在,不懂就不插手。唉~這個比有些人好多了。”應仲良故意看著劉俾等人。
“陛下,這修建水道需要的錢……”劉禮眼睛撇向萬弘。
應仲良雖然是皇帝,但是所有的政策都是要先通過萬弘之後再給應仲良。也就是說,應仲良同意了,萬弘不同意,也得先協商好。
“可以,從軍費裏撥吧!”萬弘頭都都沒動。
“丞相,這不會影響北伐麽?”應仲良問道。
畢竟上次提議建造水軍之時,萬弘以耗資巨大反對了。如今修建水道需要的錢更多,萬弘竟然沒反對,這實在讓應仲良好奇。
“修建水道,利於北伐。更何況,大燧不差這些錢。”萬弘靜靜的說道。
“這錢可比建造水軍還多呢?”應仲良提起這件事。
“現階段,修建水軍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是處,沒必要把錢花在這上麵。但是修建水道,將來北伐,運送糧食和兵馬也更方便,是有利於北伐的。更重要的是,連通水道,可以有效的減少洪澇災害,何樂不為?”萬弘解釋道。
“好鋼用在刀刃上,錢用在有用的地方,丞相做的沒錯。”應仲良點點頭。
“陛下,這事,是由我工部做,還是再立新部門?”劉禮問道。
因為上次海州的事情,還有修建江都連接津南的水道時,都是建立了新部門的。
“丞相以為如何?”應仲良看向萬弘。
“工部負責吧!畢竟和十幾個州有關係,順便請皇後讓視聽衛,調人負責水道修建時的官員問題,一發現貪汙受賄之事,立即調換。”萬弘說道。
“這個朕會去說。”應仲良點點頭。
“那就隻剩下科舉之事了,請陛下盡快安排。”萬弘提醒道。
“這是自然。下朝後,你單獨留下。”應仲良說道。
“臣,遵旨!”萬弘站了回去。
“那一個月後舉行第二次科舉考試,各部要認真對待,幫助各地學子趕到帝丘參加考試,不得為難。”應仲良說道。
“臣等遵旨!”眾大臣跪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