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1)
第151章(1)
雖然最近王家自己事兒也多,但這倒都是別人在忙了。王大老爺身為朝廷官員,自然不能擅離職守,米氏又是個婦道人家,也無法親自出麵走動,這一次上京為王家奔忙的,卻是王大老爺素日裏最信重的幕僚,以及從福建老家特地趕上京城的王時。
米氏提起這件事來就要念叨,“本來還想著我們也就回去了,不讓他再跟著我東南西北地跑,沒想到入了冬還是要北上,又趕得那麽急,也不知道這孩子自己知不知道保養,別路上遇了風寒,坐下病來就不好了。”
這擔心也未免太泛泛了——善桐留神看來,見大舅母雖然麵上神色還寧靜,但的確也顯著地瘦了,便知道雖然米氏若無其事,但恐怕心中還是記掛著活動的結果。不管怎麽說,四萬兩真金白銀可不是小數目,要是事情沒成,錢又打了水漂,這筆賬要不是賴了不還,就得變賣祖產來清帳了……
她這是特地來巡撫府拜望老太太的,因還是初次見麵,雖說國喪期間不好大動幹戈,但畢竟還是帶了見麵禮來。置辦得倒也得體,老太太說了幾句客氣話,又問了王家近況,見兩親家麵子已經做足,便笑著讓王氏和米氏下去說幾句私話,又吩咐善桐,“我年紀大了,精神不好,有什麽不到之處,你替我和你舅母賠賠罪。”
有了這句話,善桐就有份陪在舅母身邊了,米氏和王氏念叨了幾句家裏的瑣事,都道,“今年路上太不好走了,天氣冷不說,各地還都是霜凍,京裏消息很久都送不回來,也不知道那邊活動得怎麽樣。”
她這麽一說不要緊,倒是牽動了善桐的心事,她抿著唇心不在焉地聽著米氏和王氏的對話,心思早就飄得遠了,米氏無意間看在眼裏,便不禁一笑,和王氏打了個眼色,倒是摟過善桐的肩頭,感慨地道,“三妞年紀雖小,本事卻大,最好是待到你出嫁的時候,舅舅就能把陪嫁銀子湊著還你了……”
“她一個孩子,能有多大能耐?”王氏忙道,“再說了,家裏不少她陪嫁,你們盡管別往心裏去!”
不禁心中又有些不快:老太太言明了這份銀子是給善桐的陪嫁,甚至送銀子過去的時候還派了張姑姑跟在一邊,這顯然是防著自己沒把話說清楚。難不成自己還會貪了善桐這一份人情不成?不過是四萬兩銀子,給女兒也就是給了,再說,什麽時候能還回來,那還是兩說的事,現在就動心機,未免有枉做小人的嫌疑……
米氏見善桐忙也擺出了不在意的樣子,口口聲聲,“這都是堵家下人的口罷了,舅母您就隻管安心吧,家裏不少錢使。”心中也不禁一暖,又望了王氏一眼,見王氏也正微笑看著女兒,心中不禁就費了思量:這都是眼見得著的事,一開始口口聲聲實在是沒有錢了,聽她意思,似乎就是自己做主,連妹夫的意思都沒有問過。三姑娘一來就換了口風,由官中出錢,走了這麽一條路子,楊老太太還特地派人跟了來,話裏話外,總提著三姑娘……看來妹妹和婆婆之間,雖然這幾年關係和緩下來了,但老人家心底還是偏著孫女兒,這是變著法要把錢多給三姑娘留一些兒,連她親娘都不放心了……
“唉,就盼著萬事能夠走個順字了。”她心底就更沉了幾分了:欠妹妹妹夫的錢,說出去總還好聽一點,這欠外甥女的債不盡快還了,那可就真沒臉麵了。“聽他們說,現在京裏消息也是一天變得比一天快,正好含沁前幾天動身也要去京城辦事,他也乖覺得很,上門來找你哥哥說話,說是‘對京裏不熟,還指望著世伯指點’,其實就是問我們要不要幫著探聽消息的,這孩子實在是消息靈通又會做人,叫人怎麽能不喜歡?可惜就是命差了點兒……要是生在正太太肚子裏,我看他的成就,可真不限於此了。”
不要說善桐吃驚,就是王氏都是神色一動,“他要去京城?連他什麽時候來了西安我都還不知道呢,這孩子也是的,大家親戚,來了西安怎麽都要過來走動走動。怎麽就這麽見外?”
米氏笑著看了王氏一眼,“他倒是去了巡撫官署裏請了安了的,想是時間緊,就沒進你們家的二門,也是,現在他年紀大了,你們內院姑娘又多,怕也不方便走動吧。怎麽樣,這次你大嫂親自過來,為善桃可相好了人家?”
就又把話題轉到善桃的婚事上,兩人天南海北說了一套,王氏度著也該擺飯了,就又帶著米氏、善桐到前頭去了,於是大家靜靜吃了一頓飯,也不曾動用戲酒。席間米氏親自開口,借口自己小生日,要邀大太太、四太太並善桐姐妹們到家中做客。
四老爺和四太太走這一趟西安,本來就是不情不願,尤其四太太現在看王氏,就好像看個隔世的仇人。眼下宴客,又不能唱戲擺酒,連菜品都不可能豐盛過分,四太太如何有興致出席?倒是寧願“這幾天怕是都要陪著母親去上香”,大太太本來無可無不可,被四太太這麽提了一句,也就要侍奉老太太,不過老太太卻道,“你就跟著過去也好,不必在我身邊立規矩,我帶蕭氏一個,已經太足夠了。”
這話說出來,也不知道是厭煩蕭氏,還是厭煩大太太,大太太倒無話可說,隻好點了頭。米氏本來還要邀二老爺的,奈何年關將至,肖總督要往上送各種文書材料,有些和戰事有關的開銷,除了二老爺誰更精通?連老太太過來,他都未能好生服侍,成日裏忙到深夜才回家的,因此王氏便出麵略加解釋。米氏也隻得罷了,約了隔天上門。到了當日早上,王氏又將善桐親自叫到跟前來,細細相看了一番,還嫌善桐打扮得過於樸素,又開了妝奩,找了一對貓兒眼耳墜來要給善桐戴上,還是善桐借口國喪,這才逃了過去。於是眾人次第套車上路,王氏親自帶了女兒坐了一車,一路上猶自極言衛家的好處,善桐隻是漫應。
米氏這個小生日,前不著邊後不靠岸,又恰好是國喪的尾巴,自然辦得簡單,連大老爺都去了官署,所有客人,隻有楊家諸女眷,並衛太太帶了琦玉過來,連素日裏往來得好的幾戶中等人家都不曾受邀。楊家因是親戚,來得已經早了,沒想到衛家還來得更早,眾人自然互相見禮了一番,衛太太對著善桐雖然還熱情,但總算沒有了從前近於殷勤的過分欣賞了——或許是因為親事可成,她也要拿起了準婆婆的威嚴,不過是握著善桐手略微一拍,便放開了手,轉而敷衍善櫻幾句,她便對米氏笑道,“按理本不該開口的,不過今兒都是女眷,麒山雖然送我過來,又乏人陪他,進來一道吃酒,自然沒有這個道理,就這麽遣他回去,也對主人過於不敬。就讓他進來給世伯母磕個頭,也算是全了禮吧?”
難得衛太太這麽配合,米氏略微謙讓幾句,也就笑道,“也罷,那我就拿大了。”
便衝左右略微點了點頭,於是下人們自然上前擺出屏風,眾位未嫁女眷便逐一進屏風後落座。大太太讚道,“王太太不愧是高門大戶,行事真深有法度。倒比當地幾戶人家要好得多。”
眾位太太便互相閑話了幾句‘有幾戶人家也是在西北住得慣了,小門小戶不講究,咱們可不能不講究,不然到了京城談起來,豈不是徒惹笑話……’,一邊衛麒山已經大步進了內堂,沉聲給米氏行禮。“世伯母大壽,小侄給您磕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