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亂世明音> 第四十三章 大統三年(公元537年)-秋

第四十三章 大統三年(公元537年)-秋

  宇文泰很多天沒有來過聆音苑。想是一直在生我的氣。


  其實我並不怕他。也許他說得對。我仗著他喜歡我,便對他為所欲為。


  被愛著而又沒有任何付出的女子不過這點好處。


  因為尚未給出,所以拿得住;


  因為尚未到手,所以有耐心。


  男女間互相追逐躲藏,不過是這點心思,小心試探,互相揣摩。


  我大概是非常軟弱的那類女子。我一直覺得我該對宇文泰恨得咬牙切齒。我既然恨徐氏和秋彤恨到殺了她們,那我也該恨宇文泰到此種地步才對——以至更甚。


  然而我竟漸漸不恨他。


  天長日久地面對著這個人,怎生得出恨?他無求無害,不過憑著本能照拂關愛自己的妻子,一切任她予取予求。他願給,也有能力給。惟一的要求是這個因著各種可說不可說的理由從他人懷中奪來的小妻子不要偷偷去見從前的情人。


  有什麼錯?


  因此人生更加空洞無望——我守不到愛的男子,竟連恨的人都沒有。


  這日午後,宇文泰的小廝一路小跑進來,說:「夫人,丞相請您去一趟書房。」


  「現在嗎?」他如何這麼早就回來了?

  小廝說:「是,丞相剛從朝上回來,就急著要見夫人。」


  我到了那邊書房,見他剛換了石青色的上領袍,正一邊整理著腰帶一邊從裡面出來。那顏色襯著他白皙的皮膚使他顯得格外精神抖擻。


  見我來了,他笑著說:「來得這樣快。是多日不見,想我了?」


  我撇了一下嘴角。他倒是那一陣情緒過去了。


  我問:「找我過來有事嗎?」


  他以目示意一旁桌案上的一本奏章,說:「自己去看吧。」


  我有些猶豫:「你要把奏章給后宅看?」


  他笑起來,挺了挺腰,說:「看吧。孤不怪罪於你。」


  我走過去,正待要拿起那本奏章,卻一眼看到那封面上「臣獨孤信上」幾個字,左下還有一枚鮮紅的印章,臣信上章。


  我心一跳,下意識地縮回手,回頭看著他。


  宇文泰的表情淡淡的,瞧著那本奏章,說:「看吧。」


  我打開那本奏章。


  那是一本向皇帝請罪的奏章。洋洋洒洒千言,他痛陳自己敗軍棄城,又投梁國,有損國威。請求皇帝治罪。


  我合上奏章,回頭看他。一顆心砰砰亂跳,不知該問他什麼,大概連擠出一絲表情都勉強。


  宇文泰見了我的表情,一笑,問:「你怎麼不問皇上是如何處置的?」


  我咬了咬下唇,說:「我不敢問。」


  他走到我面前,伸手抬起我的下巴,看著我,嘲弄地哼了一聲,說:「如今你在我面前還有什麼不敢的。」


  我躲開他的手,撇過臉去。


  他說:「皇上未置可否,將奏章交給尚書府的尚書們去議個結果。他們議了幾日未果,便來問我。」說著他又撿起案上的另一封奏章遞給我:「之後他們就擬了這個。」


  我打開那奏章,都是為獨孤公子求情的話,說他兵敗使國家蒙羞,本應受罰。但他獨守孤城,援兵不至,這才被迫投梁。且昔日他單人匹馬追隨皇帝來到長安,忠心可嘉,又向有平定三荊之功,請皇帝赦免其罪,官復原職。


  我這才心裡稍稍安下。但又隱隱不安,低低問:「你準備怎麼辦?」


  一邊問著,一邊抬眼偷偷看他。


  哪曉得他正目不轉睛地看著我。


  心一慌,連忙又低下頭,不敢再抬起來。


  他說:「我會進言皇上,不僅官復原職,還要升他為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我驚詫莫名,難以置信地看著他。


  他這才說:「這是他應得的。他在建康三年,梁主器重,多次要求他留下他均不肯,執意要求北還。這種忠誠,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我的心這才柔柔落了下來,輕輕說:「謝謝你。」


  他嗤地一笑:「你在為他謝我?」


  我驚覺失言,慌忙閉嘴。


  他緩緩說:「我同你講過,只要他不公開反對我,我會盡一切所能成就他。我答應你的,都會做到。」


  他在提醒我,我答應他的,也要老老實實一絲不苟地做到。


  他畢竟還在為幾天前的事情耿耿於懷。


  見我不說話,他拉起我的手,將我拉到他身前,嘆了口氣說:「明音,那天我很生氣。我又生氣,又傷心。我宇文泰的妻子,竟然同別的男人在長安城一個僻靜無人的小巷子里偷偷摸摸地幽會……我曉得很多事情很難改變。我無法阻止你心裡還念著他,可是你不要再去見他了。」


  我心裡一陣抽痛。


  別的男人?獨孤公子竟已成了「別的男人」。他怎麼會成了「別的男人」?

  我心中一陣悵然。是的,如今,他已是「別的男人」。


  時勢迫人低頭。宇文泰一面與我談論情愛,一邊將獨孤公子的命運緊緊攥在手中。


  是的,我只能就範。等待獨孤公子有同他勢均力敵的力量。


  然後呢?我突然想到,然後呢?

  兄弟反目,恩斷義絕。他們已成敵手,潛伏在青天白日之下。一個,擁有我全部的愛情和思念,同時暌違著他手中的擁有;一個,坐擁無上的權力,也坐擁我從此漫長的人生。


  他們公開宣戰,拔劍相向。勝者為王。


  敗者寇。


  不不,我不敢往下想。我難道希望這樣嗎?我難道希望他們中的一個倒在血泊中,而另一個,踏著滿地的血污,問鼎權力的頂峰?

  這究竟是哪一生就開始錯亂的緣分?

  我被這想象的畫面嚇得心驚肉跳,不敢再往下去想。


  宇文泰見我痴痴發愣,環過我的肩膀,輕聲問:「又在想什麼?」


  我抬頭看著他,問:「你為什麼執意要娶我?」


  他勾住我的腰,笑著說:「看到喜歡的東西都心心念念想佔為己有。何況是心愛的女人?人不都是自私又貪心的么?」


  他的一雙眼睛漆黑而沉鬱,嘴角勾著一抹笑。可這笑涼颼颼的,令人頭皮發麻。他的心在那雙眼睛後面藏得太深,任我怎樣去看,都看不透。


  這時門外一陣笑聲傳來。姚氏滿面春風走進來,邊走邊說:「老遠就瞧見你們在這裡郎情妾意的,都不知道避一避下人的眼!」


  我一聽,方覺察自己還被宇文泰抱在懷中。連忙掙脫開,臉上有些發燙。


  宇文泰倒是不以為意,笑了笑,問:「你今日去了哪裡?現在才回來。」


  姚氏說:「我去給毓兒買些東西。跑了一整天,總算買齊了。」


  宇文泰說:「這些事情讓下人去辦就行了。你自己跑得那麼累做什麼?」


  姚氏笑著說:「毓兒是我親生的,他的一切我都要親自包辦!」說著俊俏的眼睛瞟向我,問:「明音也趕快生個孩子吧。毓兒也好有個伴!兩個孩子從小在一起,長大了感情好,會互相扶持。」


  我尷尬一笑。何必故意說這話。宇文泰夜夜宿在她那裡,她哪裡不知道宇文泰根本沒有碰過我。


  宇文泰倒是在一旁不說話。


  姚氏見無人說話,又說:「阿泰,我今日在城裡聽人說,皇上下旨為獨孤信配了滎陽郭氏家的嫡長女為妻。說是獨孤信已經派媒人去納采問名了,可是真的?」


  我耳邊一陣轟鳴,幾乎支持不住。


  宇文泰未置可否,只淡淡說:「你先出去吧。」


  姚氏聽了,表情微微一怔,沒再說下去,也不多逗留,轉身輕手輕腳出去了。


  他走了之後,屋子裡一片沉寂。我回想著那日在那個陰暗的小巷子里他倉促而溫暖的懷抱,只覺得心如刀割。


  那再也不是屬於我的懷抱了。


  我看著桌案上獨孤公子寫的那本奏章,那封面上熟悉的字體,問:「你是特意讓姚阿姊來說的?」


  「不是。我本不想讓你這麼快知道。」他揉一揉眉心,又伸手撫弄著我肩上披著的帔子,聲音里沒有任何情緒,又說:「不過說實話,那日在朝中,他沒有任何異議地接受了這樁婚姻,倒讓我有些吃驚。」


  是的,他不該有任何異議。聽宇文泰這麼說,那麼這樁婚事就是皇帝一個人的意思。他將滎陽郭氏配給他,是要扶植他的力量,以期將來同宇文泰抗衡。


  他沒有任何猶豫地接受了。


  我輕輕說:「皇上下旨的婚姻,他能不接受么?」


  宇文泰一笑,斬釘截鐵地說:「不,他這是決心要和我鬥了。」他低頭看我,笑容有些凄凄的悲涼:「明音,期彌頭還是決心要和我鬥了。」


  我的心中也泛過同他表情一樣的凄涼。獨孤公子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樁婚姻,他是真的下定決心要和宇文泰開戰了。


  我心中茫茫一片死寂,末了又一笑。我們也曾枕上細語,衾中纏綿。只差死也同穴。


  然而如今各自男婚女嫁。各自有不同的心事。莫非是夙世的糾葛,卻終究差了一點。


  倒是同宇文泰,哪怕強扭著,也瓜熟蒂落了。


  我望著他,已顧不得他會不會生氣,求他:「你不要傷害他。」


  他看著我,眼中突然浮起一絲絲悲傷,問:「如果最後是我敗了,你會為我在他跟前求情么?」


  我愣在那裡,回答不上來。何以會有這樣的問題?

  我在這一刻終於明白。他哪怕娶了我,也根深蒂固地覺得我和另一個男人同心同德。


  果然偷來的,搶來的,始終心虛,自己都知道,本不屬於自己。


  他也不過是個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的人吧。但因為是男人,總歸比女子多一點自由,多一點選擇。喜歡了,可以嘗試千方百計弄到手。


  可這愛又能憑恃多久?他總到不了手,也終歸有厭倦的一天吧。這世上那麼多如花美眷,那麼多年輕妖嬈的身體。


  他撫著我的臉龐,輕嘆口氣,如同煙波瀰漫的江上無端吹過一陣涼風。


  「你看你,脂粉不施,還像個未長成的孩子。臉這麼白,又這麼小。分明就是個孩子……」


  這陣涼風嗖地刮過我心底。我突然間覺得精疲力盡,彷彿一生精力都被這涼風颳得煙消雲散。


  我望著他窄瘦的臉,那高挺的鼻樑彷彿一道孤獨的山脊。一雙眼睛既溫柔,又無奈。流出的光亦是孤獨的。


  我真的精疲力盡。這情愛招人怨恨,又間雜權力和慾望,不清不楚,不乾不淨。


  我伸手抱住宇文泰的腰。他的腰很窄,很硬,像一塊鐵板。


  我幼時聽祖母說,腰硬的人背挺得直,活得也累。一生不甘人後,要付出得太多。


  突然對他心生憐惜。他也不過三十二歲吧。剛過而立之年,怎麼就擔起了天下,內憂外患一重又一重。還要分一些心,給一個得不到手的女人。


  我將頭靠在他胸前,輕輕說:「你們別鬥了好不好。我寧願自己早就死在春熙樓上……」


  他沒有說話,只緊緊將我抱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