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不速之客的來意
第319章不速之客的來意
夏良帶著黎則駿過來自然是有事情要找何鴻炳的,這時候何鴻炳再陪著周曉龍走就顯得有些不合適了。
除此之外,周曉龍在人群中還看到了另一個人——馮建安。
之前,何鴻炳提到馮建安回村來的事情,周曉龍還有些不以為然。可沒想到一轉眼這家夥就和黎則駿夏良一起來找何鴻炳了。
這裏麵肯定有事!
所以周曉龍才給何鴻炳示意自己一個人走,讓他留下來招待這群“不速之客”。
當周曉龍上車關上車門的時候,馮建安湊到黎則駿耳邊小聲地耳語了幾句,黎則駿立刻轉頭往周曉龍這邊看了一眼。雖然僅僅隻是匆匆地一瞥,但周曉龍年輕的樣子還是給黎則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之前黎昭陽曾經對黎則駿提到過周曉龍,黎則駿手頭也有一份完整的周曉龍的個人資料。說實話,對於這個橫空出世的龍騰公司實際控製者、BBQ的創始人,黎則駿的興趣還是挺大的。此前他一直有些不敢相信,周曉龍僅僅隻是一個才滿二十歲的在校大學生。
在他的印象裏,內地的企業家至少都是三十出頭經曆豐富的人。大學生創業,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創業這種事情在阿國也許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但在華夏想要獲得成功……至少以黎則駿的認知來說,那是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
可事實就是事實,龍騰公司拒絕了盈達的投資,憑著周曉龍一己之力做的風生水起,特別是最近,僅僅隻是購買了破產倒閉的易迅公司的服務器就將數百萬的用戶直接囊入懷中。
這一手做的漂亮!
也許在內地其他企業家看來,這種做法有點自討苦吃之嫌,但在黎則駿看來則是最聰明的一筆投資……
也正是從那一刻起,黎則駿才正視到即時通訊市場也許將是未來互聯網市場的核心業務之一,也正是這個原因讓他收回了將恒訊上市IPO撤回投資的想法。可以說真正說服黎則駿的並不是馬華恒,而是周曉龍!
今天他過來隆山村,原本是應父親的指派代表他來考察一個投資項目的,可沒想到竟然會在這裏和周曉龍“偶遇”。雖然隻是匆匆地一瞥,但也算是麵對麵地見到了。當然,他並不知道其實周曉龍也認出了他。
“何總,剛剛您送出去的那位朋友是……”坐下之後,黎則駿看似無意地問起了周曉龍的身份。
其實他是想要證實馮建安所說的周曉龍和何鴻炳之間的關係。何鴻炳並不知道黎則駿地用意,隨口說道:“我弟弟的一個同學,我們是比較好的私人朋友!”
何鴻炳並沒有把周曉龍和龍騰公司的關係透露出來,雖然剛剛夏良已經介紹了黎則駿的身份,但沒有經過周曉龍的同意,他是不會這麽做的。
不過黎則駿有了何鴻炳這句話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了。他看了身邊的馮建安一眼,微微點了點頭。
馮建安再次見到何鴻炳,心裏的情緒就比較複雜了。
他和何鴻炳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之前的那件事還吃了那麽大一個虧,讓他全部放下那是不可能的,可現在他還必須這麽做。
“炳哥,這趟回來我爸媽把村裏現在的變化都跟我說了……你的確比我強啊……”馮建安擠出了一絲笑容對何鴻炳恭維道。
從見到馮建安的那一刻起,何鴻炳心裏就一直懷著警惕之心,自然是不可能因為一句奉承的話而有所鬆懈的。不過現在和平時不一樣了,夏良和黎則駿都在旁邊,他也不可能對馮建安惡言相向。
“哪裏啊……我可沒何二叔說的那麽好!都是鄉親們幫襯著,政府的政策好,還有夏區長他們這些領導領導有方啊!”何鴻炳淡淡地打了個哈哈,順帶還把夏良捧了捧。
隆山村是安堡區最早富裕起來的村子,之前的發展雖然有過一段瓶頸期,不過自從何鴻炳當上了村主任,興隆集團重組之後隆山村的經濟發展可謂上了一個新高度。如今隆山村的興隆集團在市裏都掛了號了,對於夏良來說也是他作為常務副區長的“工作成績”,現在聽到何鴻炳這麽說夏良更是麵上有光。
“何總你就別謙虛了……隆山村的發展現在可以說是一日千裏今非昔比了。你們的鴻興科技現在可是全國聞名了哦!”夏良隨即笑著插了一句。“花花轎子人抬人”何鴻炳給他麵子,他也不可能不接著。
閑聊了幾句之後,氣氛越來越“融洽”了,夏良就把黎則駿他們的來意提了出來。
這件事還真就可鴻興科技的U盤項目有關呢!
IBM前些時候正式宣布IBM宣布了和鴻興科技的合作協議,將U盤作為其移動應用解決方案中唯一的移動存儲方案。
這個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業界和新聞界的重視。杜穀順他們還沒回來呢,何鴻炳已經參加了幾次省市的表彰會了,而鴻興科技這邊也一下子變得門庭若市,訂單像雪片一樣的飛來。
一個成本僅為百元左右的8M容量的U盤的售價八百多竟然賣到脫銷。這樣的情況別說何鴻炳了,任誰都沒想到。鴻興科技目前的生產能力已經和市場的需求已經完全脫節了,何鴻炳不得不臨時調整了整個集團的工廠生產計劃才勉強能夠應對。
不過目前的產量和日益增長的需求還是跟不上的,興隆集團已經開始在擴建廠房了。這次周曉龍過來也順便考察了一下興隆集團的生產能力,對於這種情況周曉龍也早有預見,之所以沒有提醒何鴻炳,倒不是他忘了,主要還是周曉龍很清楚,U盤的技術含量並不高,目前的銷售“井噴”並不能作為大舉擴張產能的依據。
“很快就會有大批的盜版仿冒產品出現,還有人會找上門來和你談合作的……”周曉龍的話言猶在耳,這尋求合作的人就已經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