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巴爾幹的巨響
第142章巴爾幹的巨響
1999年5月8日,周曉龍一大早起床胸口就覺得有些悶。他惺忪著眼從床上起來,走到宿舍水房開始洗漱。由於他是唯一一個有著不上課特權的學生,所以平時他都習慣了睡懶覺。而當他起床洗漱的時候,整棟宿舍樓裏從來都是安安靜靜的。
可今天他在刷牙的時候,卻聽到隱隱約約的吵嚷聲。他抬頭四下裏側耳聽了聽……的確有些喧鬧的聲音隱約從窗外傳來。
走到窗前推開了窗戶之後,他一下子愣住了。
操場上全是人!
按理說這個點應該是上課的時間,可他及目之處卻看到了無數的學生,好像整個鵬城大學的學生都在操場上了。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但周曉龍知道一定是出了大事。他匆匆地洗漱好之後,立刻跑下了樓。
就在樓道門口他看到了夏侯劍等人匆匆的跑了回來。
“老五……”夏侯劍開口喚了他一聲之後,雙眼通紅地怒道,“狗曰的阿國佬,炸了我們的大使館!”
五八炸館事件!
周曉龍心頭一驚……夏侯劍等人接下去說的話他都沒有聽清。事實上不用聽他都知道,也許是多年的失意和渾渾噩噩十多年的生活,讓他把一些本該時刻銘記的事情淡忘了。但當記憶重新讀取之後,一切都是那麽的真實。
就在今天淩晨,因為華夏在道義上支持巴爾幹的南斯拉夫,以及出於試探華夏的反應等種種不可告人的目的,阿國空軍B—2轟炸機對華夏駐南聯盟大使館發射了三枚精確製導炸彈。新華社記者邵雲環,以及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朱穎當場遇難,傷者數十人。
華夏政府隨即發表聲明,最強烈抗議北約轟炸華夏駐南使館。兩天之後阿國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發表聯合聲明,解釋這是誤炸,稱轟炸事件是阿國中央情報局的地圖錯誤所致。
從5月8日開始,華夏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反阿遊行和抗議示威活動。可以說隨後的十幾年華夏民眾中一直有一種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這種思潮正是從1999年的五八事件開始的。這種民族主義情緒的發展折射了華夏的政治與社會的一種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整個國家都在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而在這一階段除了蘇聯解體前後有些思想波動之外,大多數的時候人們最主要的訴求就是致富,甚至有人將總設計師的“一切向前看”曲解為一切向“錢”看。
整個國際社會的環境也基本上符合了這種和平發展的主基調,導致人們一度有種“天下太平”的錯覺。而遠在巴爾幹半島的這一聲巨響,卻直接把全體華夏人的“和平美夢”從虛妄中炸醒了。
華夏從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在戰亂中漸漸地安定了下來,通過一個曆史時期的摸索,在二十世紀末開始發力,快速的發展國民經濟,已經出現了一種大國崛起的勢頭了。
而這種崛起勢必會引起太平洋對麵那個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全球第一的超級大國的擔憂。阿美利加合眾國和華夏有著同等的國土麵積,人口卻僅僅隻有華夏一個零頭,蘇聯解體之後,阿國就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了。也正是蘇聯的解體使得原本有著利用價值的合作者華夏共和國,成了阿國下一個假想敵。
這種合作夥伴向競爭對手的轉變,國人卻並沒有任何警惕之心。國內的普遍思潮還是追求民主和開放,對於阿國的繁榮和強大有著深深的羨慕。
被狠狠地甩了一個大嘴巴的華夏人民將會覺醒,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對於國家安全、民族自尊等以往被冷落的話題將重新回到主流思潮之中。
“老五!老五!”夏侯劍推了推一直在出神發呆的周曉龍說道,“我們要趕緊回去準備準備,下午上街去遊行!”
遊行?
周曉龍聽到這兩個字之後,心裏生出了一種無力感。什麽時候華夏青年才能從這種熱血激昂的夢境中醒來啊!一遇到事情就去遊行,然而這種憤慨的表達基本上是沒什麽用的。
他知道,今天下午,燕京的很多大學都會組織上街遊行,這次遊行是經過政府的批準的。大學生在阿國駐華大使館前高舉抗議書,抗議北約導彈襲擊華夏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野蠻行徑。
學生們邊走邊喊“華夏兒女站出來”,舉著“血債血償”的標語,在使館門口,群情激憤的學生們開始砸玻璃。幹淨的路麵上找不到可以用來扔的東西,大家就把人行道上的磚砸碎,然後撬起來扔。到了第二天,阿國使館前的人行道已經沒有磚了,都變成了土路。
但這種抗議除了對阿國政府造成了一些壓力,其實也沒多大用處。
學生們憤怒的情緒是跟著媒體變化的,媒體著重強調這件事的時候,我的情緒就比較激動。直到媒體開始淡化這件事,我的情緒也就淡化了。追悼會開完,雙方政府表態,阿國道歉賠款……當事情漸漸平息之後,憤怒的情緒也就慢慢平靜了。
周曉龍平靜地搖了搖頭說道:“我不去了……我有點不舒服。”
他剛剛起床,而且起床之後,胸口一直都有點悶悶的,臉色也很難看,夏侯劍雖然感覺周曉龍對如此讓人憤慨的事情顯得漠不關心,這不像是他的為人……但他也沒有多想,很快就帶著同學們回宿舍去了。他們要去找床單,拉橫幅要用。
周曉龍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緩步走到宿舍樓前的花壇上坐了下來。夏侯劍他們要去遊行,這對於周曉龍來說,雖然覺得有些幼稚,但他並不反對。任何人在麵對這種讓人義憤填膺地事件時候都需要有一個發泄情緒的渠道。他們的這種情緒除了砸幾塊玻璃,最終沒有轉移到破壞社會上麵去。
他覺得真正要反思的是自己,在此之前,他竟然忘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