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烽火風雲錄> 第六章 平冤昭雪(六)

第六章 平冤昭雪(六)

  楊國忠進了興慶殿,見左右無其他大臣,只太子李亨,廣平王李俶和大理寺卿陳文遠,只這三人在場,他心覺不妙,這幾人都是自己的對手,尤其是太子,近幾年雖然一直隱忍東宮,但是任自己如何排擠打壓,皇帝就是沒有廢了太子的念頭,如今太子他父子二人在場,又有一個常年與自己作對才陳文遠在,形勢對自己大大的不利啊。


  眼見皇帝神情冷峻,眉頭緊鎖,最要命的是,這關鍵時候,妹妹楊貴妃不在,倘若楊貴妃在,她為自己說上幾句話,抵得上自己十句百句。如今只得硬著頭皮上了,他疾步上前,走到李隆基面前,向他行了大禮。楊國忠跪下叩拜時,卻始終沒有聽見皇帝說一句話,沒有要自己起身的意思。


  隔了半晌,李隆基才問道:

  「朕問你,平城梁的案子,你是怎麼辦的?」


  楊國忠一猜果然不錯,正是為了平城梁的案子而來,心想,反正卷宗已經不在了,沒有物證,那還不任自己一張嘴隨便說么,想到此間,心中暗暗得意,但口語中卻一副大公無私的樣子:


  「啟稟皇上,此事證據確鑿,臣是依著依著律法辦的啊!」


  李隆基冷冷的道:

  「證據確鑿,依著律法?」


  楊國忠道:


  「正是,皇上若是不信,可調取當日卷宗來,一看即明。」他認準卷宗已然不在內閣,皇帝就是去找,也是找不回來,如此一來,便就是死無對證,想到這裡,心中又是一陣得意,卻聽李隆基龍顏大怒,喝道:


  「你看看,這就是你的證據確鑿!」說完狠狠的將那捲宗和書信扔到了楊國忠面前,楊過眼前一黑,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待那東西落地之後,瞧了一下,登時驚得背脊發涼,冷汗直冒,一時無言以對。


  李隆基怒道:


  「就憑一封來歷不明的信就殺了我大唐名將,你好大的膽子啊。」


  陳文遠上前一步,想李隆基說道:


  「皇上,此事不僅物證不齊全,而且人證毫無,那至關重要的送信人的口供,完全沒有,送信之人詳細情況也隻字未提,這封書信根本就是來歷不明,此間各種詳細,還請皇上明斷。」


  楊國忠辯道:

  「啟稟皇上,那送信之人厲害的緊,手段高明的很啊,數十人都沒能將其擒住,讓他逃脫了。」


  陳文遠搶問道:


  「敢問丞相,如此手段的人,面對數十人都能逃脫,卻如何連一份小小書信都保全不了,這豈不是與理不通么?」


  李隆基聽陳文遠這麼一問,也是醒悟過來,喝道:

  「數十人都擒不住一個人,你還好意思說。」


  楊國忠頓時啞口無言,還尚在發懵之中,這卷宗書信自己明明尋覓半天都沒有找到,怎地卻道了皇上手裡?他哪裡知道此事全在李俶掌握之中,早就提前藏好了。此節算是自己栽了,便道:

  「皇上,此事是微臣的糊塗啊,只是此事涉及到通敵叛國,一旦疏漏了,那吐蕃番邦真的打了過來了,有損我大唐天威啊,微臣也是為皇上考慮啊。皇上文治武功,功在千秋,正是在皇上的統領下,我大唐才有今日的盛世之況啊,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皇上也經常教導我們要謹小慎微,倘若由於微臣一個失誤和不作為,讓我大唐國土淪為外族番邦,豈不是讓皇上臉上無光啊。」


  楊國忠不愧是混跡官場多年,能爬到今日這般地位,自然是對揣測聖意有獨到的認識,他如此一說,就立刻轉移的李隆基的注意力。也卻是如此,終唐一朝,在玄宗李隆基的手裡,唐朝盛世達到了頂峰。只是後期怠慢了朝政,又寵愛楊貴妃,任用了李林甫和楊國忠,政治也顯得不是那麼清明了,然而當局者迷,現在的李隆基還是在沉迷在他往日的功績上面,完全看不見眼下的危機四伏。


  聽楊國忠這麼一說,細想之下,卻也有那麼幾分道理,如此李隆基態度便就和緩了許多,道:

  「即便是如此,你也不能如此草率的就將平城梁定罪啊,此事是你上奏,朕批准的,如此豈不是還是讓朕背負了這昏君的罵名?」


  楊國忠一聽皇上這語氣稍有緩和,看來事情還有轉機,急忙道:

  「此事是微臣的疏忽,微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


  聽得楊國忠如此說,李隆基心下就猶豫了:「他是愛妃的兄長,倘若我此時怪罪與他,愛妃定要不高興了。」想到這裡,又一時躊躇不定了。


  陳文遠瞧出皇帝有了片刻的猶豫,語氣也變的緩和了,已然猜到適才楊國忠的一番話已經讓皇帝有所動搖,忙道:

  「皇上,此時牽涉朔方軍軍心,倘若處理不當,引起軍中嘩變,後果不堪設想啊!」此言又給李隆基敲響了一聲警鐘,心想:「不錯,此事牽涉複雜,平城梁枉死,他所在朔方軍定不肯善罷甘休,需得妥善處理才好。」


  沉思片刻,李隆基對陳文遠道:


  「此案疑點尚多,證據不足,即日起,你會同刑部、御史台重審平城梁一案,一定要給朕一個滿意的答覆。」


  楊國忠正欲要說話,李隆基知道他想要說什麼,左手一擺,說道:


  「此事你不用管了,交給大理寺就好了,退下吧。」


  楊國忠欲言被皇帝打算,哪裡還敢說下去,此番只是發回重審,沒有將自己問罪,已經是不幸中之大幸了,不敢多言,向皇帝行了禮,便退了下去。


  李隆基等楊國忠退出興慶殿後,轉頭又對陳文遠說道:

  「此事你需好好辦理,不得出一絲的差錯,這原先的卷宗你一併拿了去,務必給朕將此案審清楚,事關朔方軍軍心是否穩定,不可大意啊。」


  陳文遠應道:「臣遵旨。」忽地眼角撇向右邊的李俶,心中暗忖:「事情果然如廣平王所料,一切盡在他算計當中,高明高明!」


  李隆基稍後將口諭擬成三道聖旨,陳文遠領了一道退出了興慶殿,餘下兩道聖旨分別由內侍往御史台和刑部兩處宣令,正是三司會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