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賞罰分明也是分人的
在黨仁弘的事情上套路了一把的皇帝,幾天後就又跑去驪山逛了兩天,跑了跑溫泉,打了打獵才又回到宮裡.
一回宮裡,刑部就給皇帝找事了,刑部上摺子說:「反叛等大罪依連坐法令,兄弟沒官為奴處罰太輕,請求改為一併處死。」
皇帝一看這事情蠻大的,自己一言而決不太好,畢竟關係要不要株連的,弄不好會被人說殘暴的,還是交給手下人議一議再做決定的好,這樣的話哪怕被人詬病也能找到背鍋的.
於是皇帝敕令尚書省僕射以及六部尚書共同議定,然後不管是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是魏徵等人都認為:「秦、漢、魏、晉的法律,謀反罪都要夷滅三族,如今應當改用刑部的請求為是。」
皇帝一聽覺得也對,既然手下大員們都這麼說了,那咱就恢復原先的法律好了.
結果,皇帝詔令還沒下呢,得到消息的給事中崔仁師就上摺子反對了,他說:「古時候父子兄弟犯罪互不相關,為什麼要用亡秦的嚴刑酷法來改變使周朝興隆的中典呢?而且誅殺其父子,已經足以累及其心靈,這一點都不顧及,又如何談到愛惜他們的兄弟呢?」
這摺子一上,皇帝一聽,哎,這特么也說的挺對的,我要是恢復了秦朝的嚴酷法律,不是我和始皇帝的殘暴有一拼嗎?不行,看來不能這麼干.
當皇帝拿著崔仁師的摺子讓房玄齡他們看得時候,房玄齡沉默了一陣后,說道:「祖宗有蔭庇子孫的義務,所以祖孫關係親近重要,而兄弟關係疏遠。如此說來就是親近的流放而疏遠的處死,不是用刑的本意。」
房玄齡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以前的是只算父子的,意思就是說假如某個人犯了罪,遭受株連殺頭的只到了他的父親以及他的兒子這個輩分,要是在往上一點他的爺爺是不會殺頭,而是會被判處流放的.
房玄齡的意思就是開始有點贊同崔仁師的話了,畢竟要論親近的話肯定是爺爺和孫子親,兄弟之間可就不見的了,不然也不會有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這麼一說了.
兄弟在父母死後會分家,可沒多少爺爺會和自己孫子分家的.
既然在孫子犯罪后,爺爺只是判處流放,那關係更加疏遠的兄弟之間如何能遭受株連殺頭呢,根據關係遠近判刑的話這說不通啊.
作為百官之首的房玄齡都這麼說了,其他人也就沒什麼說的,反正大家意見是給出了,就看皇帝怎麼決定了.
然後皇帝有些為難了,接受崔仁師的建議吧,可值錢他都認同了眾位宰輔的意見準備下詔了,可不接受吧,那以後人家萬一就此詬病起來,殘暴的帽子可就扣到自己頭上了.因為有臣子反對,房玄齡都變了主意了,那就是自己一意孤行的過錯.
不行,發愁的李世民想來想去,覺得這可能出現的殘暴的鍋自己不能背,既然不能被那就認同崔仁師的意見,把刑部的意見打回不做更改好了.
完了后,李世民還把崔仁師好好誇了一頓.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要是放在別的大臣,李世民少不得要提拔個一級半級的,畢竟是自己金口玉言誇過的,陞官才能表示自己這皇帝賞罰分明的嘛.
可這個人是崔仁師,皇帝就不打算這麼幹了.
賞罰分明,也是看人的,別人可以,崔仁師不行,誰讓他是出身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是東漢名士崔鈞的十一世孫。
皇帝對門閥的打壓那是眾所周知的,不提拔崔仁師實屬正常.
後世很多人說唐朝初年門閥勢力強大,李世民都要投鼠忌器,打壓都不敢太過,到了武則天時候門閥才受到了重創,然後直到大唐末年門閥漸漸衰落不復往日.,五代十國門閥更是算完了.
但這話其實是不對的.
門閥勢力確實是在唐朝末年走向末日黃昏的,但那不代表那時候門閥勢力不強,也不代表唐朝初年門閥勢力更強.
準確說起來,門閥勢力被壓制最狠的時候正是貞觀年間李世民在位時期,就是現在這個時期以及之後高宗,武則天時期.
也就是大唐盛世之時,五姓七望門閥被壓制最狠.
因為強盛,所以皇帝強勢.皇帝強勢,才能壓下朝中的門閥.
就像現在,滿朝中頂級大臣中找不出一個五姓七望的族人來,而在之前也就是太原王家的王珪級別最高,是朝中巨頭之一.
這是因為唐朝初年建唐的功勛——「關隴軍事集團」仍有很大勢力;二是皇帝有意壓制;三是大力推行的科舉考試製度導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現,而當時「五姓」多以門蔭入仕,不適應且不接受科舉考試這種新的出仕方式;四是寒門出身的朝廷權臣的嫉恨,就如同現在的朝中格局一樣.
而原時空後來五姓七望的世家門閥卻崛起了,從皇帝的打壓中抬頭了,這個時間是從安史之亂開始的.
「安史之亂」后,唐朝政治中樞進行了重建,「五姓」藉助於科舉制度而重新抬頭,比如滎陽鄭氏,盛唐時為宰相者難尋身影,而自中唐開始,連續出現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鄭半朝」之說.
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亂」前任宰相的僅有2人,事變後進入中唐,則陸續有8人為宰相。
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與掌握了科舉權有密切關係,再有就是在適應了科舉考試製度后,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風與知識傳統使他們在考試中佔有特別的優勢。
如范陽盧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進士者超過百人,這一數量令人驚異。要知道,原時空的唐朝,科舉考試中的進士考試是最難的,錄取人數又少,盧氏能有此成績,自是藉助於家風與知識之厚。
但高門大族中亦有始終蔑視科考制度而秉持中古貴族觀念的,比如以蔭入仕的宰相趙郡李德裕和滎陽鄭覃,李德裕「恥與諸生從鄉賦,不喜科試」、「尤惡進士」,滎陽鄭覃更是建議廢除進士制度。
當然,這些世家門閥崛起真正的主要原因是皇權不盛,皇帝威勢不夠,沒有足夠的威望,勢力壓著門閥低頭.
要是放在現在,就算有再多的五姓七望族人待在朝中,皇帝都有的是辦法將他們壓服,起碼保持和寒門,很新興勛貴保持平衡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當然,皇帝現在是根本不給五姓七望世家門閥抬頭的機會,凡是門閥族人基本全被壓制在底層.像崔仁師已經算是數得上的五姓七望家族裡高級別的官員了,但也僅僅只是給事中而已.職權雖然挺重的,但也不過是正五品上的官職罷了.
家裡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老人情況穩定一點了,更新開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