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錯愕的瞪起眼,「你就沒有半點上位者的自覺?」
說完這話,李世民又氣急敗壞的跟著道:「那你多少也得顧及一下我李氏的顏面吧?」
李元吉滿不在乎的笑道:「真要有那麼一天,我李氏的顏面還重要嗎?」
李世民吹鬍子瞪眼的哼道:「那也得顧及!」
李元吉也沒有跟李世民強辯,順從的點頭道:「好好好,聽你的!」
在這種事情上強辯,又得不到任何好處,所以沒必要堅持。
李世民聽到這話,神情才緩和了下來,冷哼了一聲,雙手抱在胸前,不說話了。
李元吉也沒有再追著跟李世民說話,而是繼續看起了李世民所寫的策略。
李世民寫的策略並不長,通讀一遍的話,僅需要半個時辰,但是要理解其中的含義的話,卻不是半個時辰就能做到的。
因為李世民所寫的策略中,只有行動的過程,沒有行動的目的以及具體的細則。
所以在不請李世民從旁解釋的情況下,要理解李世民所寫的每一步行動過程所需要達成的目的,以及這麼做有什麼深意,需要很長的時間。
所以李元吉一直到傍晚時分,才勉勉強強閱讀、消化、吸收了李世民所寫的一切。
「二哥不愧是我大唐的梟雄啊,所謀所思,遠超常人。」
在消化吸收了李世民所寫的策略以後,李元吉放下了手裡厚厚的紙卷,由衷的感嘆。
李世民在紙上所寫的三個階段的策略,言之有物,布局巧妙,環環相扣,可以說是十分可行的謀國之策。
這個謀國,可不僅僅是謀了大唐一國,而是將突厥、西突厥、吐蕃、吐谷渾、高句麗等所有大唐能接觸到的國家也一併謀劃了進去。
在李世民的策略中,大唐最終會達成的目標是,成為這片大地上的霸主,然後以這片大地主宰的身份,率領著這片大地上的各個部族,由林邑、蒙舍詔、西域三個方向進入西方。
其中由西域進入西方的是由他所統領的突厥、西突厥、吐蕃、吐谷渾、大賀氏軍團。
從蒙舍詔進入西方的是由李元吉所統領的大唐、蒙舍詔、百夷軍團。
從林邑進入西方的是由李建成所統領的大唐、高句麗、百濟、新羅、林邑,乃至於倭國的軍團。
三大軍團所匯聚的兵馬數量超過了百萬,僕從無數。
其中大唐要投入的就有三十萬兵力,大唐需要供養的也僅有自己的本部兵馬。
其他七十萬兵馬,由他們各自想辦法供養自個兒,大唐只需要以不超過鍛造價格三倍的價格給他們提供他們所需的一應兵刃即可。
可以說,李世民的策略就是一場豪奪,一場大唐對東方所有國家的豪奪,一場大唐帶領著東方所有國家對西方的豪奪。
如果李世民的策略最後成功了,上百萬兵馬全部安全的抵達了西方,那麼西方將會成為東方所有統治者的樂園,任由東方所有的統治者劫掠。
這個策略看似很瘋狂,可實際上已經相當保守了。
因為大唐從頭到尾需要投入的兵力也只有三十萬而已,而其他像是吐谷渾、高句麗、新羅、百濟、林邑等小勢力,需要全民參與到這一場戰爭中去。
也僅有突厥、西突厥這種大勢力,才能留下一部分人,繼續在東亞這片大地上生活。
為了避免這一部分人在西征的過程中搗亂,李世民還對這些人做了進一步的制約。
那就是突厥、西突厥中,只有年齡不過十三的稚子,以及老弱婦孺可以留在突厥和西突厥在東亞的疆域上繼續生活,其他人必須跟隨著大軍前往西方。
雖說各方最後需要出動的兵力只有百萬,可依照李世民的策略來看,各方最後需要投入的人手,百萬恐怕攔不住,得千萬說話。
畢竟,光是突厥、西突厥的成年男丁就達到了數百萬之巨。
這些人都是要被驅趕著去西方的。
其他各個勢力更是被舉國驅趕去西方。
這些勢力的丁口加起來,上千萬都不一定攔得住。
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大唐投入的並不多,其他勢力投入的才多。
「別奉承我,有什麼想說的只管說,我不信你能全盤接受我的策略。」
李世民沒有被李元吉吹捧的飄飄然,而是冷哼著直接讓李元吉說明策略中他不滿意的地方。
李元吉笑道:「那我可就說了……」
李世民沒有說話,只是給了一個有話快說,有屁快放的眼神。
李元吉接著道:「首先呢,從蒙舍詔入西方的這條策略可以排除。因為我們想讓蒙舍詔對我們唯命是從的話,就得分派出一批兵馬去征討他們。
而他們身處在千山萬水之間,我們派去的兵馬縱然是能將他們擊潰,也不可能將他們盡數殲滅。
所以他們即便是敗於我們之手,依然有跟我們迴旋的餘地。
他們縱然是臣服於我們,也不可能賭上一切跟我們去西方。
其次,倭國身處在海外,以我大唐目前的造船技藝,很難造出足夠的大船去遠征倭國,所以想帶上倭國所有人去西方,也不現實。」
李世民皺眉道:「可我們所熟知的國朝當中,只有倭國人擅長遠洋,沒有倭國人協助,我們可難從林邑哪裡打開局面。」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道:「可你在沒辦法將人家徹底征服的情況下,讓人家拖家帶口的去給我們做死士,也不現實啊。
不說蒙舍詔和倭國了,就是即將被我們攥在手裡的突厥,我們也很難將人家舉族挾裹著去西方。」
李世民不屑的道:「蒙舍詔、倭國,豈能跟突厥相提並論。」
這倒不是李世民小遜蒙舍詔和倭國。
而是蒙舍詔和倭國的實力就算加起來也不如突厥。
李元吉搖搖頭,失笑道:「話雖如此,可人家佔據的地方好啊。一個在叢林深處,一個在大海深處。無論是哪一個,都不是我們輕易能夠征服的。」
蒙舍詔和倭國之所以能夠一直長存下去,不是中原的王朝不給力,而是人家佔據的地方好。
他們要是沒在叢林深處,沒在大海深處的話,早就不知道被中原王朝給覆滅多少回了。
所以,不是中原王朝不想剿滅這兩個地方,也不是中原王朝沒實力剿滅這兩個地方,而是人家佔據的地方真的是得天獨厚,佔據著絕佳的地利優勢。
李世民想拉著人家一起去西方,明顯是看中了蒙舍人的鑽林子的本事,看中了倭人航海的本事。
可在大唐沒辦法輕易征服人家的情況下,你看中了人家的本事又能怎樣?
你拿不下人家,沒辦法將人家踩到腳底下蹂躪,人家就不可能對你唯命是從。
「笑話,蒙舍詔只不過是佔了毒蟲勐獸的便宜,佔了瘴氣的便宜罷了。可毒蟲勐獸也好,瘴氣也罷,都不是不能解決的。
昔日馬援馬伏波征討西南,也沒見被毒蟲勐獸和瘴氣所克。
西南諸部還不是臣服在了大漢的腳下。
倭國雖然身處在大海深處,可倭人能來我大唐,我唐人為何不能去倭國?
倭人不是覬覦我大唐的文華,以及各種技藝嗎?
以前我大唐守著、藏著,不肯讓他們學到高深的東西。
現在我們自己打包好了,親自給他們送過去,你說他們肯不肯要?」
李世民冷哼著說。
李元吉愣了愣,失笑道:「那他們肯定肯要啊。」
白送上門的先進知識,誰不想要。
就算得到了以後不珍惜,那也得得到再說。
李世民繼續道:「我們讓他們鍛造幾條大船裝這些文華,他們應該願意吧?我們派遣上萬的匠人去手把手的教他們學各種技藝,他們應該也願意吧?」
李元吉張了張嘴,不知道說啥好了。
大唐豪爽的送上了史無前例的全家桶大禮包,倭人肯定願意接受。
他也大致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
李世民口中的那上萬的匠人,毫無疑問不會是真的匠人,他們肯定是大唐最精銳,並且最熟悉水戰的水軍。
他們扮作匠人坐著倭人鍛造的大船,在倭人的引領下去倭國。
等到了倭國本土以後,他們就會搖身一變,化作最精銳的戰事,將倭國從西推到東。
以倭國如今的實力,一萬大唐的精兵踏上了倭國本土,倭國根本沒有辦法抵抗。
倭國最終的下場只有兩種,要麼被屠空,要麼徹底的臣服。
而從倭人的秉性看,倭人徹底臣服的可能性極大。
畢竟,倭人有認強者做爸爸,喜歡匍匐在強者膝下的傳統。
只不過,要達成這一項成就,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是漫長的。
首先,大唐得耗費大量的時間獲取倭人的信任,讓倭人真的以為大唐要送給他們豪華大禮包。
其次,要對大唐的水軍進行長期的操練,讓他們熟悉在海上生活,熟悉在海上作戰。
再次,就是給倭人鍛造大船的時間。
要一口氣送一大堆書,以及上萬大唐精兵過去,再加上倭國的引路人,足足得造上百艘大船才行。
而上百艘大船,以如今倭國的國力,恐怕得耗費很多年才能完成。 .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