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
到了發案的時候,還是和當初縣試發案的流程差不多,只寫座位號不寫考生姓名,王家和的排名也果然不出庄夫子所料名列前茅,排在第二位,雖說不是第一稍有遺憾但王家和已然心滿意足了。
兗州府人才濟濟不是以前的縣城所能比的上的,其實考了第二名王家和的心中是驚訝意外居多,畢竟就算他在現代接觸了古文有些底子但也不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真正接觸正統教學的時日太過短暫,就連那所謂的去年進學兩個月也有不少的水分,真要較起真來的話,王家和是來府學拜師以後才真正學習到科舉的知識,這麼短的時間就能考到第二名,他怎麼可能不驚不喜?
想到前些日子老師填鴨式的教導和鋪天蓋地的題海戰術,雖說當初王家和頭昏腦漲累的不輕但如今看來這種教學方式對他而言還是非常管用的!王家和不禁感嘆道有個好老師就是有如神助啊!
王家和與沈默之間並沒有互相打聽對方的名次,更沒有擔心過對方是否會落榜,沈默知道王家和是縣案首,再加上前些日子他們之間經常交流學問使得他對王家和的才學越加欽佩,他是完全不擔心對方不在榜單之上的。
王家和不問是因為他對沈默同樣有信心,雖說沈默性子有時候比較二缺,但他在學問上還是很有天賦的,前些日子的交流也看得出來沈默的學識比較紮實淵博,所以王家和完全不擔心沈默的科考,這也算是一種朋友之間相互的默契與信任吧!
又經歷了兩場考試,后兩場考試的流程與第一場差不多,只不過王家和明顯感覺到每場考試學子都會減少不少,只單單第一場的考試就刷了近三分之二的考生,這也讓他更能切身體會到科舉的殘酷,科舉之路好比萬人搶過獨木橋,哪個學子不盼著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雖不見刀光劍影但卻切切實實的消磨了萬千學子的青春時光。
最後髮長案的時候王家和還是排在第二名,沈默則排在第十五名,兩人的名次都比較靠前,可以說他們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名次,通過了府試王家和就是童生了。
庄夫子明面上對王家和並沒有多過稱讚,他只讓王家和靜下心來準備接下來的院試,府試與院試相隔時間太短,庄夫子恨不得把所有有關院試的知識全部裝進王家和的腦袋裡,畢竟院試才是評判秀才水平的考試,就算某學子在府試中拿到第一名若是在院試中落榜那也是白搭,而當初庄夫子可是向王家和保證了能讓他進前三十的,關鍵時刻可不能掉以輕心。
院試只有兩場,但是無論是檢查監考還是閱卷都比府試的嚴格程度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院試由學政主持,學政是由皇帝欽派翰林充任,每個州府一人,三年一任,由於學政既考文童又兼考武童所以加提督銜,全部官銜為欽命提督某州府學政,身份等同於欽差,與巡撫平行,由三品以上的官員充任。
考生進考場時同樣一律只准帶考引,筆墨紙硯都由考場提供,除此之外在進考場的時候考生還需到專門的隔間里脫下衣襪接受搜身檢查以防止考生夾帶作弊的行為,考試科目分為帖經、雜文和策論,分別考記誦、辭章和政見時務。
評卷由府學和兗州府前十名的書院山長和幕友擔任,第一場錄取人數為當取秀才名額的一倍,用圓圈揭曉,同樣只寫坐號不寫姓名,稱之為草案,第二場覆試后拆彌封寫姓名,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也就是秀才,算是正式有了功名,進入了士大夫階層,俗話說刑不上大夫,秀才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並且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王家和參加院試的時候除了在脫衣接受搜身檢查的時候覺得有些彆扭外,其他的流程他已經輕車熟路了,原先他想到脫了衣物被人盯著就感覺心裡不得勁,但想想自己是個大男人,以前還和同學光著身子一起在澡堂洗過澡,而且所有來參加院試的學子無一例外的都接受了檢查,便也不再把此事放在心裡了。
王家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平心靜氣的準備著院試,等了大約半個時辰的時間從遠處傳來了擊板聲,擊板聲一出就意味著關考場正式開考,考試題目和前幾次一樣同樣是貼在大木板上,由衙役抬著來回展示,不同的是在場內巡視的衙役明顯增多了一兩倍,除了這些走動的衙役,每兩個考試隔間處都站著一個帶刀的衙役,使得考場內的氣氛顯得十分森嚴,沒有一個學子敢交頭接耳或是大聲喧嘩的。
第一場考試也沒什麼難的,帖經就不用說了,死記硬背的東西會就會,不會也沒轍,然後就是雜文和策論了,雜文就是以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論、贊為體裁,讓考生作文,類似於今天的應用文寫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雜文中有一道題比較偏門,題目是:平當「以經明《禹貢》,使行河」論。
若是學子不知道出自何處,這一題幾乎是拿不到分的,原文出自《漢書·雋疏於薛平彭傳》,說的是因為平當此人熟讀經書,《禹貢》也不在話下,可謂是精通地理,所以就派他去視察黃河了,答題的時候要圍繞「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這些類似的中心點來寫,不能偏題。
其他的題都是相對比較簡單的,策論是結合當下時事談論自己的真知灼見,這也是最拉分的題,若是考生對時事沒有獨特的看法或是與當下的思想相悖,想拿到高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往年有些學子不通時務亂答一通惹得閱卷人直接給了個零分,所以說答題需謹慎,真遇到不會的題也不要亂寫一氣,不是說字寫得多就能得高分的,與其有那胡亂寫字的功夫不如把會做的題再次修改深化,反而可能會拿到更高的分。
對於王家和來說有庄夫子的教導,再加上他自己原有的人生閱歷,寫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文章並不是難事,而且他決定寫策論時用八股文的形式來寫。
雖說在中國古代這八股禁錮了學子的思想,讓人只追求表面形式沒有自己的思想己見,但那也是因為封建統治者要求學子必須用古人語氣聖人之言答題,這才造成了種種弊端使得八股文成了古代科舉制度的替罪羊。
八股文最初是寫議論文章的一種推薦格式,本身並無好壞之分,甚至從某方面來說,用八股的形式寫文章會使文章觀點鮮明,閱卷人也能更為直觀的找出學子所寫文章的閃光點,再加上使用排比對偶的寫法使得文章顯得更加優美工整,評卷人反而能在閱卷的時候打更高的分。
既然決心要用八股的形式寫文,王家和首先就揭示了文章題旨即為「破題」,然後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即「承題」,接著就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後為「入題」,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而每個段落中都寫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這樣一來文章是什麼觀點,閱卷人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用八股寫文第一部破題最為重要,一定要正中題目的中心主旨不能偏題,一旦破題有誤任你下面言辭再優美語句再華麗,即使你寫出一朵花來也是徒勞,走題就是走題完全沒救的。
當然,決定用八股的形式寫文也是經過庄夫子同意后王家和才寫的,以前在庄夫子處寫文章時就嘗試著用了八股的形式,庄夫子也覺得此種形式使得文章條理更加清晰,讓評判之人更為喜愛,得到自家老師點頭同意后王家和才敢在院試中用此種形式寫文章。
王家和交卷的時候發現已有不少的學子在等候區等待衙役開門放行,人雖然多但沒有一個大聲喧嘩或是低聲交談的,考場是兩個時辰開一次門,王家和正巧卡到開門的時間點,並沒有耽擱時間便出了考場。
回去后同樣將答案默寫出來讓庄夫子評判,庄夫子並沒有多說什麼,只讓王家和準備第二場的覆試,但王家和從自家老師捋鬍鬚的這一個動作來看就猜到自己的答卷應該是讓老師滿意的。
和老師相處了這麼長的時間,雖說還未完全摸清老師的性子,但王家和發現老師有幾個經典的小動作,若是不斷的捋鬍鬚就表明他心裡比較滿意或是心情比較好,若是只捋了一兩下鬍鬚就表明他心中有疑惑或是拿不定主意,若是右邊眉毛微微抖動那就是他在算計著什麼也就意味著某個人要倒霉了,所以如今王家和見老師不斷捋鬍鬚的動作便不再擔心自己的排名,安安心心的就去準備第二場考試了。
等第二次進考場接受脫衣檢查的時候,王家和心裡已經毫無第一次的尷尬了,檢查完后便穿好了衣服走出隔間,正當他要離開之際就聽見隔壁的隔間里傳來一陣爭吵聲。
王家和聽見一道憤怒的聲音傳來,「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在第一場的招試中我可是榜上第九名,此次院試結束后我肯定是要去府學進學的,你們這些小小衙役能得罪的起嗎?」
又聽一個衙役說道,「不管你是榜上多少名,要想進考場就必須接受檢查,即使是頭名也不例外,除非你是想要放棄這第二場考試不進考場,至於你所說的進入府學讀書,每年院試前百名的考生都會去府學進學,這點就不需要你告知於我了!後面還有許多學子要檢查,你若是再這樣磨磨蹭蹭不肯脫下衣物,我就當你放棄此次科考!」
引領王家和進考場的小隸見王家和沒有跟上來便趕忙催促他,王家和歉意的笑笑也沒聽接下來的對話便跟著小隸找到了自己的考座,不過就算沒有聽到那考生接下來的話,王家和也能猜到最後妥協的人必定是那考生,除非那考生真不想進考場了!
王家和覺得那考生腦子挺不正常的,明明第一次招試的時候已經經歷過脫衣檢查了,怎麼卻在第二場複試的時候會與衙役起爭執呢?難道就憑著他在第一場考試中排名第九?不要說他只是排名第九,就算是第一也是要接受檢查的,再說就算他最終進了府學讀書,但他只不過是個區區秀才初次擁有功名而已,科舉之路只踏出第一步,他又有什麼資格這樣狂傲?
王家和猜想若是衙役是個大度的也就罷了,若是那人是個小性記仇的那考生可就慘了,一般來說搜身只是例行公事,再加上後面還有那麼多的考生等著檢查,所以衙役的動作一般都會很迅速,而且也不是全部脫光衣服,考生只需露出上半身,脫下鞋襪和褲子即可,褻褲還是可以穿的,若是衙役刁難拖延搜身的時間或是要求考生全部脫光光,考生也只能忍受羞辱乖乖就範。
等了近三刻鐘的時間,王家和又一次聽到了擊板聲,他拋開多餘的思緒,輕呼出一口濁氣,認真的迎接接下來的考試,雖然這是院試的最後一場但也要謹慎對待,他可不想因為自己的失誤使得最後功敗垂成,造成終身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