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李唐使者(二)
長孫無忌忐忑的進了文淵閣,迎接他的卻是房玄齡和杜如晦,裴矩和蕭禹二人卻沒有跟來,他心中有些奇怪,房玄齡笑道:「很抱歉,今天是進士授官的日子,有很隆重的儀式,裴、蕭兩位老相國將主持儀式,韋相國將任教導官,所以只有我和杜相國與長孫無忌談了。」
旁邊的杜如晦也說道:「大都督這兩天正在忙軍務和科舉之事,明天或者後天會專門接見你的。」
長孫無忌其實心裡很驚訝,因為房玄齡可是王平的首席謀士,西隋的首輔,杜如晦也是一任相國,自己雖然是個使者,但是職位卻是不高,居然能讓兩位老相國迎接,首輔大人親自前來談,這已經給了他很大的面子了,他心中也明白,王平實際上也是讓房玄齡兩人和自己初談,有所進展之後再出面,這也是正常的做法,他一點也不奇怪。
「那就麻煩房相國和杜相國了。」
長孫無忌被請進了議事房,這裡也是文淵閣的最高、最隱秘之處,說它隱秘不是說它很難找,而是這裡守衛森嚴,不是一般人能隨便進去的。在這裡可以看見皇宮外,只見三百名進士已經抵達了皇宮外,宮門前鋪滿了地毯和高台,蕭禹和裴矩帶著數十名官員在等候,長孫無忌忽然看見了站在高台上的一個年輕人,能站在那裡的,想必就是王平本人了。
房玄齡笑了笑,解釋道:「今天是大都督授官,前三名還要留畫像在文學館內,然後舉行大宴,陛下還會接見他們,禮儀很繁雜,明天這些人會休息一天,然後進入吏部授官職。」
這個時候,王通,韋言兩人也走進了議事堂,王通雖然已經沒有為官了,但是卻是極重要的人物,是王平在西隋朝廷中唯一的宗室了,韋言則是負責議事記錄的,這是一次很正式的會談。
長孫無忌也坐了下來,有侍者將窗戶都觀賞,隨即退了小瞧,議事堂變得很安靜。
房玄齡站起身來肅然道:「唐朝皇帝事先送來的信件我們都已經看過了,信中提出結束敵視態度,兩國和解相待,對此,西隋的態度也很明確,我們歡迎這樣的和解,但是有很多細節需要落實,所以雙方坐下來要慢慢談,希望能在年底前達成一個完整的和解方案。」
。。。。。。。。。。。。。。。。。。。。。。。。。。
兩個時辰之後,房玄齡出現在王平的官房內,此時,新科進士們的授官已經結束,三百名進士將前往為他們準備的酒宴,王平則是回到了自己的官房。
相對於進士們的典禮,王平其實更重視長孫無忌的支持秘密訪問,或者說更重視長孫無忌,這個在他那個時代李世民的第一功臣,他想看看此人是如何的厲害。
就在長孫無忌到來之前,他就已經接到了李淵派人送來的一封親筆信,信中表達了希望兩個朝廷和解的願望。
王平雖然很仇視李淵,或者說太原王氏,但是他心裡明白,西隋吞不掉北唐,北唐也滅不了西隋,與其這樣無休止的耗下去,在雙方邊境布置重兵,還不如暫時停戰,各自去發展自己的勢力,他王平需要南下江南,西平薛舉穩固基業,而李淵也要徹底統一北方,滅羅藝,平竇建德。
兩個朝廷都有各自迫切的人物,這樣使得他們之間的和解成為了可能,當然,其中的細節就要落實了,比如西隋南征和西征的時候,河東怎麼辦,河東作為雙方的緩衝地帶,由誰來管理,這些問題都必須通過談判來解決的,北唐必須讓步,所以王平讓房玄齡為談判官,全權負責和長孫無忌的談判,盡量把談判拉長,最好拉長到年底,因為李靖此刻已經率軍十萬,直奔西秦薛舉而去,意圖在年底剿滅薛舉,為什麼王平有如此的把握剿滅薛舉呢,因為薛舉病重,其兩個兒子為了爭位置,勢必成水火之勢,他就可以從中取利了。
「按照大都督的要求,我們已經坦率的說道了河東的事情,希望北唐放棄河東。」房玄齡說道。
「那長孫無忌怎麼說?」
「他說要回去稟告李淵,他不能做主。」
「哼,不過是討價還價罷了,他們又提出什麼要求?」王平又問道。
杜如晦躬身道:「長孫無忌說他們知道我們暗中支持著竇建德,唐朝希望我們放棄對竇建德的支持。」
其實王平對竇建德的支持只要有心去查都會知道的,王平派冷雨去江南可不是讓她去玩的,江南魚米之鄉,只要有足夠的錢,就能買到足夠的糧食,為了能夠拖住李淵統一北方的步伐,王平不介意為他提供糧食援助,而李淵對王世充的支持,也是想要王世充拖住王平罷了。
如果唐朝肯放棄對王世充的支持,換取他放棄對竇建德的支持,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他需要一種正式的會談,不是所謂的密使。
王平背著手走了幾步,又對房玄齡道:「伱可以告訴長孫無忌,我希望兩個朝廷之間的會談的和解協議要有約束力,另外,伱要明白我讓伱拖延談判時間的真正原因。」
房玄齡沒有回答,等待著王平的解釋,王平走到北窗前,凝視著西北方向,半響,他淡淡道:「李靖和王陽已經率軍去西北了,我希望在和解協議簽署前拿下西秦薛舉。」
。。。。。。。。。。。。。。。。。。
西秦霸王薛舉自從被王平在安定大敗后,便一直沒有能恢復元氣,雖然他目前還佔領著枹罕郡、西平郡、澆河郡、河源郡和西海郡等五郡,疆域遼闊,但人口卻十分稀少,錢糧也不足,使他補充兵力成了大問題。
薛舉想盡了辦法,甚至徵發了羌、氐、吐谷渾等異族軍隊兩萬餘人,他的兵力還是沒有能超過五萬,和他全盛時的十幾萬大軍相比,少了太多了。
更讓薛舉頭疼的是,他徵發西戎為兵,使得吐谷渾和羌人的勢力迅速向東擴張,此長彼消,大量漢人則向天水、金城、隴西一帶遷移,而那邊已經成為西隋朝的地盤,不僅是漢民東遷,他朝廷中的很多漢臣也紛紛不辭而別,投降了西隋。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他的朝臣便減少了一大半。這使薛舉深受打擊,大部分時間裡,他都借酒澆愁。沉溺於酒色歌舞之中,不問朝政。
而就在這時,他的兩個兒子,太子薛仁杲和晉王薛仁越發生了內訌爭權,薛仁杲得到大將宗羅睺的支持,擁有兩萬軍隊,而晉王薛仁越也同樣擁有兩萬軍隊,兩人明爭暗鬥。互相掠奪人口和糧食,內鬥十分激烈,極大地削弱了西秦的實力。
對西秦國出現的亂象。薛舉視而不見。他的心腹謀士郝瑗收回兵權,制止兄弟內鬥。他也置若罔聞,不久,郝瑗憂憤成疾而亡,更沒有人敢勸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