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7章 勸告
楊宇心想,順正皇帝確實是有點對不住燕王,一聲不坑把他封到這麼個窮地方,自己怎麼勸呢?跟他說帝王家就這樣?
楊宇還沒想好,街上迎面走來兩個農民推著一輛大車,看模樣應該是兄弟,哥哥推,弟弟拉,車上裝滿了手工穿制的馬扎,看樣是進城叫賣的,車了雖然沉重,可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還是緩緩前行。???
燕王看了估計又觸到了心病,感慨道:「還是當老百姓好啊,哪像我……」
楊宇輕笑道:「殿下,當王爺有當王爺的苦惱,可當百姓,也有當百姓的難處。臣起於微末,對苦日子可深有感觸,當初要不是我會穿馬扎,還不知道現在能不能站在這裡和殿下說話呢。」
燕王皺眉道:「說了不要叫我殿下,咱們就你我相稱就行,你就是不肯。我聽你說以前的事,可都是好玩的,怎麼偷雞、怎麼從突厥逃回來的,有什麼難處?」
楊宇心裡突然有了計較,順正皇帝確實不地道,這是事實,從親情上是沒法勸了,自己總不能昧著良心說話吧,可不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讓燕王振作起來呢?於是說道:「以前只是撿好玩的和殿……和你說就是了,我們幾個孤兒,可吃了不少苦。反正也走累了,咱們去前面坐下慢慢說。」
五月下旬,暑氣已經上來了,燕王這麼久了還是頭一次走這麼多路,正好累了,兩人到河邊一棵大樹下坐了,侍衛們就在附近散開。楊宇對燕王娓娓道來。
楊宇說了很多,說自己和張君海他們從小父母死在突厥人的搶掠中,生活無依,只能吃面家飯長大。最慘的時候,三天王達徵才偷到一個饅頭,四個人一起吃。
說起幸好古老爹接濟自己四人,說起北疆多戰亂,人命賤如草,說起被俘虜后,百姓一路冰死餓死,禿鷹和狼群終日不散。說到如果不是自己會扎馬扎、反應快,說不定早就死在突厥了。
楊宇最後總結道:「如果身在亂世,百姓活的就像小草一樣,生死都由不得自己。殿下,你既然封在燕州,燕州的百姓就都是你的子民,你的一舉一動,雖然高高在上,可實際上,直接影響著百姓的生活呢。」
燕王聽罷笑道:「你這是在勸我?」
楊宇欠欠身子:「殿下,我只是實話實說。」
燕王這次半天沒有說話,若有所思,最後還是嘆了一口氣,說道:「這是我皇兄的天下,理應由他操心才是。我倒是想幫忙,可人家根本不稀罕。不瞞你說,這地方土地貧瘠,糧食產量極低,我再怎麼治理,這兒的百姓也不可能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
楊宇道:「如果是因為這個,那殿下不用擔心,我來的路上已經注意到了,這裡的土地不易長一般莊稼,種玉米肯定可以,如果多種點玉米,肯定可以讓百姓都吃飽。」
燕王奇怪地問:「玉米是什麼?」
「啊?」楊宇邊比畫邊說:「玉米你沒見過啊?這麼長,根個棒子似的,金黃金黃的。」說了半天,確認燕王沒見過,楊宇還以為是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又問朱榮丹等人,竟然也都不知道。
楊宇奇怪不已,自己在柳官驛的時候,沒錢喝不起好酒,只能喝最便宜的玉米黃,那酒不就是玉米釀的嗎?而且在突厥時從戰利品里也見過玉米,難道此時玉米還沒有大範圍的種植,只在北疆有少數人種?
楊宇想了想道:「這種糧食適應性強,不挑土,產量高,回頭我讓人回柳官驛弄些種子,殿下看看,合適的話可以在燕州種植,到時可以解決百姓吃飯的問題。」
燕王笑笑:「你怎麼這麼上心啊?小小一個燕州,我就是治的再好,對大梁又有什麼影響?」
楊宇一笑:「那我給殿下講個故事吧。有一次我去海邊玩,正好遇到海水退潮,很多魚擱淺在岸上的小水窪里。見到有一個小孩子正把擱淺的魚撈了,一條條重新扔回到大海里,一直忙了很久很久。」
「我實在忍不住,對他說道,你就別忙活了,有什麼用呢,這麼多的魚,你救的過來嗎?這些小魚死了,有誰會在乎呢?結果這孩子說了一句話,讓我實在汗顏。你猜,他說的什麼?」
燕王搖頭示意不知道,楊宇接著道:「那孩子頭都沒抬,一邊撈魚一邊跟我說:這一條在乎啊,這一條也在乎!」
楊宇稍微停了片刻,讓燕王消化消化,才輕聲道:「殿下,皇上對你不公,有目共睹,可這與燕州的百姓有什麼關係?燕州雖小,百姓也有十幾萬人,可這一條條小魚,可都盼著你的恩澤呢。」
燕王有所觸動,笑道:「好好,我依你就是,你走之後,我就開始理政。」又用嘴唇沖朱榮丹幾個人一駑,低聲道:「是不是他們告訴你我不理政的事?」
楊宇拱手道:「我可得恭喜王爺,有這麼幾個忠心耿耿的屬下。」
燕王笑道:「什麼好話都讓你說了。不過一樣的事,你說我就愛聽,說些馬扎啊,魚啊,蝦啊,他們說那些大道理,我就不受聽。」
楊宇啞然失笑,燕王又道:「你不是說一直住在柳官驛嗎?什麼時候去的海邊?」楊宇大汗,又說露嘴了,還好燕王沒深究,卻狡猾地一笑,反問楊宇:「你知道你為什麼被弄出京弄到遼州那個鬼地方嗎?」
楊宇一愣,遲疑道:「啊,這個,不是郭侍郎向皇上……」突然有所悟,自己出任遼州剌史,幾乎得到朝中大佬的一致贊成,朝中大臣什麼時候這麼齊心過?就是德興皇帝當朝的時候,說個事也沒這麼順當,難道,有什麼蹊蹺?不由當即傻了。
燕王還是有些少年心性,覺得自己總算扳回一程,得意地說出一番話來,楊宇聽了醍醐灌頂,霍然開朗,才知道自己輸的,一點都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