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惹禍
雖然黎二嫂這會兒不敢吭聲了,看她的表情也知道不是在想什麽純善的東西。
方青青卻不想理會,好好吃喝不行麽,何必跟腦殘智障多計較?
跟紅燒肉什麽的相比,排骨湯是有點清淡。
但是一口湯喝進去熱乎乎的,而且十分的鮮美,方青青喝得不亦說乎。
而排骨湯裏麵的排骨肉質不柴吃下去軟爛的很,方青青都舍不得大口吞咽,隻能慢慢的咀嚼著。
也就不在乎,吃飯的時候有隻討厭的蒼蠅在耳邊嗡嗡響了。
除了黎三郎和他媳婦碗裏有排骨,其他人都是純粹的喝湯,搭配著白麵饅頭一起吃。
可是精細的白麵,加上鮮美的肉湯,這些加起來對黎老頭黎大郎他們而言也都是美味了。
因此,一頓飯吃的大部分都是高興的,少數極個別的鬧情緒鬧別扭也沒人搭理。
要說因為可以一起做生意的事情黎二嫂本來現在也學著放開心胸對老三媳婦心有感激了,咋黎三郎一回來,一下子又改變了許多?
其實都是上一次他托人帶回來的銀兩惹的禍。
真正八兩銀子,若是全部被婆婆收起來了,其他人倒也無話可說。
可是黎二嫂知道了,婆婆私下裏把老三媳婦叫到房裏,給了她一貫錢。
雖然按照婆婆的說法,這些銀兩都是三郎掙的,隻是拿出來一點點給他媳婦花用也是應該的。
黎二嫂還是覺得心氣不平,老三掙的也是公中的錢, 憑什麽私下裏給他媳婦一個人?
以前她家二郎跟著公爹出去打短工, 拿回來的工錢,婆婆可是一文錢都沒有分給她過。
不過黎二嫂是一個欺軟怕硬非常識時務的,那會兒還要靠著老三媳婦掙錢,自然是把抱怨的心思都藏起來了。
老三這一回來, 婆婆還更加的疼老三媳婦了。
剛才老三在房裏睡覺, 老三媳婦拿著髒衣服出來,結果婆婆搶著端著木盆去河裏就給洗了。
愣是什麽家務活都沒讓老三媳婦沾手, 這一下子, 黎二嫂可不得氣炸了。
好歹她還知道分寸,沒有當場鬧出來, 表麵上一家人倒是繼續和和氣氣的。
之後就是農田裏的忙碌了, 不過這些與黎三郎無關。
且不說秀才郎的身體不好這是公認的,他秋天的時候就要下場考試了,這會兒哪能把時間和身體都浪費在田地裏。
何況, 現在這麽熱的天氣黎三郎自認也是吃不消的,在家裏人都忙碌的時候他自己倒是去了一趟縣城。
見到了縣學裏的幾個要好的同窗,跟他們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了。
原本這些應酬黎三郎都是不屑一顧的,現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總不能落人口舌說他如今發達了就不認故友。
且也是與人約好的,他那個同窗親戚幾次幫他送信, 要的當然不是黎三郎金錢方麵的回報了。
對於讀書人而言, 有些東西更為重要。
那位同窗雖然也中了秀才,卻隻是堪堪掛在末尾,才學不足以進入府學念書。
所以跟黎三郎一起喝茶的時候,就特意跟他打聽, 府學裏麵的種種情況。
甚至問了黎三郎,府學的學官一般都會講哪些內容, 還讓他當場背誦幾篇府學那邊優秀的文章來給幾個依舊在縣學打拚的舊日同窗聽聽。
這些也都不是什麽秘密,雖然幾個人做同窗的時間不算特別久, 黎三郎倒也老老實實的都講了。
就像那位幫他捎信的同窗,為什麽會這麽熱情?
每次黎三郎給家裏人寫信的時候, 其實也會順帶給他同窗也寫一封, 把近期學官講課的主題以及最近看了什麽書做了什麽文章都老實相告的。
府學的學官學識當然是要比縣學的先生強,靠著黎三郎的幫助, 同窗現在在縣學裏可出風頭了。
雖然現在是在家裏休假,黎三郎卻也不可能真正的就放鬆了, 特別是這快要考試的緊張時刻。
哪怕沒有到頭懸梁錐刺股這麽緊張的時刻,黎三郎也照舊是每日裏沉浸在書本裏。
每日早起先背書一個時辰, 每日裏上午下午還要各做兩篇文章, 同時也會抄書練字。
而方青青甚至最近都沒有去找老大夫討教,都是自己在家裏學習,主要也是為了陪伴照顧自己相公。
兩個人一起讀書效率高一些,黎三郎也會教方青青許多。
還有積分獎勵呢,對方青青來說,這是雙贏的好事她當然喜歡了。
在他們的帶動之下,家裏的幾個孩子進步也都很大, 不僅可以磕磕絆絆的看完一本書了。
並且捏著棍子在沙盤上寫字也有點模樣了, 黎三郎十分的欣慰,還打算去縣城給他們買筆墨紙硯等等文具。
卻是方青青攔住了他, 隻說讓他專心在家裏複習,這些瑣事家裏人辦了就行。
實際上,是因為方青青早就在商城裏購買了好幾套特價的文具, 拿出來給家裏人用也可以省下一些銅錢啊。
連著十天跟著公婆男人一起下地幹活,黎大嫂黎二嫂也都累得夠嗆。
不過也還好,大家一起齊心協力,總算是大部分的活都忙完了。
於是兩個人合計著,打算繼續去縣城裏擺麵攤,畢竟對這二人來說這事情比較重要。
別說方青青心心念念,其實黎大嫂也很想在縣城裏開一家麵館的。
再說了她們的麵攤生意好已經有了部分的熟客,這要是停的時間太長了,再回去擺攤生意就不是那麽的好做了。
方青青也想跟著一起去看看,能不能再發展一下其他的生意,農忙還好。
等到農閑的時候就會發現,家裏孩子都大了也不好, 一個個吃幹飯的純屬浪費公婆肯定都要心疼的。
黎三郎打算跟著一起去,他不是那種隻會死讀書的, 這幾日裏都是在屋子裏苦讀。
出去轉轉當作是散心, 再則關心家裏的麵攤, 正好也觀察一下縣城裏麵百姓們的生活。
黎三郎心裏有數,科舉考試的前麵幾場可能還都隻是考書本內容,但是到了後麵時政方麵的知識也很重要。
特別是,他是一心想要考中以後求官的,既然如此關心民生也是他這幾年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