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生活總是雜亂無章> 第195章 虛榮的乞丐,無情的人

第195章 虛榮的乞丐,無情的人

  在走入網絡寫稿的路子之後,常常看到了很多讓我覺得有些上不了台麵的事。


  經常看到的,就是“乞討”現象。乞討的原先是關注量,後來就是乞討打賞這些,有點得寸進尺的貪婪的味道。


  網絡上,不管男女生,都是沒完沒了得羨慕別人,然後成天“搖尾乞憐”。小女生偶爾玩一下小心思,倒是可以當成撒嬌賣萌,這點倒是可以接受。


  可這樣的事,日常看到的頻率太高了些。感覺在一些公開場麵經常看到這些,是屬實讓人有些反感和惋惜的。


  怎麽好好的後生,成天像個乞丐一樣,向他人討要著幾近可憐的虛榮?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心理疾病,我自己從小到大,也一直或多或少有這種渴望被人關注的心理。


  直到有一陣子,我才發現。其實這種心理所引發的那些不自覺的行為,是很招人厭惡和嫌棄的。而後,我就徹底消沉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那時候,我都怕我自己扛不住這種心理壓力,然後性格上變得極端敏感(事實上可能已經發生過,隻是當時我不自覺,而現在我自己給下意識地隱藏起來了。興許,我自己身上還有這心病)。


  好在我自己多少找到了一些解脫的方法,也算自我救贖吧,這才讓我漸漸地走出消沉的心理環境。


  鑒於我自己的前車之鑒,我大概知道了自己痛苦的根由,那就是單純的自私與無情。


  世界很大很寬廣,人也太多。尤其出來找了幾份工作之後,我是真的能從外界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這個越發深刻和清晰的現實。


  每到一個城市,我都能自己體會到自己是極少會去關注周圍那些普通到如塵埃的人們的。真要說白了,那麽多人,我自己也沒那個心思和力氣去做。


  這樣一來,我自己是這樣,周圍人對我不同樣也是一致的態度?所以往日生活中,有些看著人多熱鬧的地方,其實很多人都是在這熱鬧中的孤獨個體。


  你既然自己無法去關心別人,那你怎麽敢奢求他們來關注你呢?若是碰巧,他們看到關注了你,那你又何曾給過他們關注或者一些回應?而這最重要的是,這回應或者反饋給他們的關注能堅持多久?

  人們又算得了幾個人曾在乎過自己的所謂的“粉絲”都是什麽人呢?我自己目前也做不到去在乎我以前一起上過學的同班同學,更何況還是沒有其他關係的陌生人?因為這麽做的話,社交往來帶來的對比和相互吹噓,對我而言,違心。心理壓力一大,也就心累了。


  如此一來,乞求這種既無心對待他人也無心對待自己的關注有何用?不都是虛榮嗎?而最後得不到有什麽好難受的?這也是很自然的結果。你若是忽略了他人,哪能去怨那周圍人冷淡待你(就像無情的嘲笑一樣)?


  不過是自私自利招來的煩惱和壓抑,真的是活該自己討罪難受!(我也說我自己,以前種種,皆是我自己確實活該才會遭遇的)。


  有了這層緣故,大概也就能找到很多人會感到抑鬱的病灶了。但即便知道了這個病因,也不一定成功擺脫這種心理需求。


  為什麽?答案隻有一個,長期的事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的。現在很多人周圍都是誘惑叢生的環境,從小到大有多少人能做到做事不分心的?

  耐力不足,誘惑過多,欲望也是填不滿的黑洞。於是成天追逐著大浪,結果成了浪水之中汙濁的一份子。


  人若是沒有一個可以貫徹一生去落實和實現的目標與夢想,那就稱不上什麽積極向上的人。


  我自己在此前的十幾年記事之上,走了很多彎路,才能隱隱觸摸到這點生活的真實。


  曾經後悔的大大小小事都有,卻沒有一件可以補救回來。因為這就是時間的真實——不可逆轉再來一次。


  既然如此,為什麽仍舊會有那麽些冠以“逆襲”和“回歸”的戲劇性的人生呢?

  本質上,故事是一直往前發展的,從來沒有重複。而那所謂“逆襲”和“回歸”,隻不過都是一種說辭罷了。


  唯一能從這些故事中找到的價值,就在故事主人翁本人的心誌是較一般人更加堅定的。那很多事在處理上,他們所複出的努力隻會更多,而且隱藏背後,為他們的努力起到最大的助推作用。


  所以,即便不向其他人搖尾乞憐,很多人也可以經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爭取和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活出自己該有的精神麵貌。


  我呢?也想過,自己不說這些話也並不影響其他人怎麽去想這些事。所以,我當初寫這些稿子,就沒想過要和讀者說什麽道理。


  純粹隻是個人的記錄,還有在無人幹擾的情況下,當一回自說自話的話嘮。


  若覺得有助於大家想通一些事,我寫這些稿子也算是一件益事。


  我在前麵的章節也說到過,人是群居動物,若沒有為他人、為群體做出比較有意義的事,其實也很難得到大家的回饋。


  這件事是有萬難的阻礙的。一些益事,他不做,你也不做,你們就是一類人。你自己做了,他人沒做,不覺得會稍微有些不一樣嗎?


  人的自信,其實也絕大部分來自於這些小小的“益事”所累積出來的心理上的驕傲。


  因為我們的價值能夠體現在這千千萬萬件平凡的“益事”裏,那麽就能說明我們並沒有浪費人生。


  對吧?做什麽事,值不值得不是很多人在意的嗎?一旦心理上能得到滿足,人對欲望的需求也將逐漸降低。就像人吃飽了,對美食的食欲也會大大下降一樣。


  很顯然的一點是,在有了自己想要去做而且覺得滿足和有意義的事情之後,相信很多人就就會把人生往後的更多心思放在生活中去實踐這些事。


  另一個,則是精力有限。很多事以人的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得了的。


  而一旦把心思一點點地投入到這些事情上後,那留給欲望和貪婪的精力也會減少,時間一久,人也就活得更加清晰明白了。


  知足常樂,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從開始有了自己的目標後,就已經找到了要以什麽樣的態度和做法去實現它了。


  漸漸到後麵,我也覺得自己其實心理上,是很容易滿足的。我想其中因由,是要來源和歸功於知足常樂的處事為人的態度。


  認清生活本來的麵目,想通人心的需求,都將使我們在做事的開頭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