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九章 完美回歸
跳水隊平時的動作訓練,不光是只能從跳台上跳的,有一大半也是在6上訓練,比如彈板,網上翻,板上翻等等,在有保護帶及墊子等的輔助設施下進行空中動作訓練。
姚愛軍的恢復訓練也一樣,這一周的時間裡,絕大部分都泡在這些器材和設施上,下水的次數非常少。這樣完整的當眾跳一跳的動作,還是頭一回上。
姚愛軍走在台上的時候,心裡也免不了有點兒忐忑,過一個月以上沒有下水訓練,真是頭一遭……
1o9c,向前翻騰四周半抱膝。
姚愛軍在腦海里過了一邊動作,看著下方的水面,覺得水感這種東西又自然而然的回來了,無比親切的呼喚著自己。
想起學跳水第一次站上跳台時,最大的障礙是心理障礙,那麼高入水,多害怕啊!跳台最矮就是5米,一層樓房才3米……等於站在二樓的窗檯往下跳!
而現在,站在1o米台上,才讓自己感覺到一種「回歸」。
心裡障礙去掉后,跳水的技術動作來說,6上訓練和十米台都是基本一樣的。姚愛軍這一周的恢復訓練里,所有動作都回了鍋,現在是檢驗的時候了!
姚愛軍深吸了一口氣,一個墊步上前起跳!
雙腳從跳台邊緣奮力蹬出,這是一個分界點,從蹬出開始,整個身體就進入了無支撐的空氣中,這是在6上訓練時體會不到的感覺。沒有保護帶,沒有著力點,更沒有人能夠隨時隨刻接住你……
跳台上出去的那一剎,只有一個感覺——自由!無拘無束的自由!這是人類最原始的夢想之一:我要飛!
以前天天訓練,沒覺得這種感覺很特別,然而隔了一個多月,再次感受這樣躍入空中狀態的姚愛軍,一下子彷彿打開了新的感官,對空中的感知有了新的認識。
原先習以為常的起跳,也忽然有了更深的理解。那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卻又一絲一毫都清晰的印在身體的每個角落。感知身體的微妙平衡,感知空氣阻力在皮膚表面拂過的印記……
這種感覺很新鮮,卻不能沉迷。跳出去只是一個開始,1o9的四周半還在等著他呢。
躍出到最高處,團身抱膝,恢復訓練后加強的肌肉此刻揮出了應有的作用。
技巧的訓練靠時間堆出來,而技巧的展現則是通過身體狀態來展現。
一周的恢復訓練,將自身狀態調整回了考試前的樣子,團身加,向前翻滾的身體一如之前那樣抱的很緊,重心捏在圓心,在翻轉的時候牢牢穩住。
快乾凈的四周半翻騰是姚愛軍的拿手動作,極為流暢,在垂直位置上落下,不會有一絲偏頗。
下落到打開,只有一瞬。
快的周翻在身體四肢打開的剎那間,完成制動。
肌肉綳出漂亮的形狀,讓身體挺的筆直。雙手交疊平行於水面,雙腿緊合綳至腳尖,沿著垂直下落的軌跡筆直扎入水底。
「唉喲……我擦,我照愛軍說的那個方式都練了一年了,我平時覺得入水差不多,這麼看還是不對啊。」何濤叉著腰站在邊上盯著姚愛軍入水后留下來的那個泡泡看了又看。
何濤屬於他們幾個中肌肉力量最強的,在姚愛軍的建議下,加強控制方面的鍛煉,平衡身體的收放控制。這麼調整下來,收穫最顯著的就是入水了,但他這麼一對比,自覺還是差距有點兒大。
「嗯。沒那麼容易。」站在邊上的6航,也對姚愛軍恢復訓練后的第一跳尤為關注。
讓身體狀態做到完全可控,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至少6航自己到現在,都還不能說做的到了。
姚愛軍這一跳,基本上可以說達到了一個月之前的水準。乾淨利落,完成度很高。
張長青抱著寫字板打了個鉤鉤,心裡也頗為滿意。
能夠這麼快恢復狀態,也說明姚愛軍之前保持的不錯,一個多月不練也沒有造成太多的下滑。
一輪接一輪,六組動作都過完后,張長青整隊說了兩句例行訓導。讓大家結束了上午的訓練。隨即又知會,下午雙人的也要過一遍。
很顯然,姚愛軍又被點了名。他身上還有十米台的一號位,和沈鐸的雙人組。
姚愛軍沒想到這麼快,剛結束恢復期教練就安排雙人組合的訓練,之前他悶頭在6上訓練的時候也沒想著找沈鐸來一起配合一下雙人的。
姚愛軍一下子有點汗顏,作為隊里一號位置的雙人組合,儘管沈鐸沒有來催過他,但他耽誤了搭檔的訓練是事實!一個多月他人不在,沈鐸就默不作聲的等了他一個多月!
這麼想來,姚愛軍心裡就開始虛。
解散后,姚愛軍趕緊跑去沈鐸那請罪:「沈隊,雙人這邊……」他有點說不下去了,這時候說什麼都沒有意義。
沈鐸彷彿知道他要說什麼,在姚愛軍開口之前就先開口對他說:「上午跳的不錯!狀態恢復的很好,下午咱們多走兩趟,肯定也能恢復狀態!」
姚愛軍有些臉熱,連忙點頭答應:「嗯!麻煩沈隊了,多陪我練練,我保證完成任務!耽誤了一個多月,抱歉啊沈隊……」
沈鐸看著他笑笑:「多練練沒問題,你回來了就好。這一個多月沒人練,都要被大有他們笑死了。唉,我都要變成孤家寡人了呢。」
姚愛軍賠笑,他以為沈鐸會放掉這個項目,或者換個搭檔,可沒想到人家真的就一個多月沒練成!
姚愛軍不知道的是,沈鐸能找到個合適的搭檔也是不容易的。他說回到「孤家寡人」狀態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在胡友亮退役前,他和胡友亮是搭檔,可在胡友亮之前,他是沒有搭檔跳雙人的!
沈鐸是個個人技巧非常突出的選手,所以搭檔就格外難找,因為能配合上他的人太少太少。
下午的雙人組訓練人不算多,算上姚愛軍、沈鐸,一共就六個組,第一梯隊的除了他們倆,只有老隊員組合的曾大有和張同,剩下四個組合,都是新人或者半新人,還在配對期。
曾大有和張同一起跳了三四年了,動作質量非常穩定,沒什麼好說的。這個組合除了難度分上有些上不去,同步分和動作穩定性,都是非常高的。也是隊里長年出征雙人賽的固定組合。
沈鐸和姚愛軍上去的時候,的確感覺到有些生疏。
第一跳下來的時候,兩人明顯在動作配合上有點欠缺。
沈鐸體格要大上一圈,動作也比較偏向大開大合,從跳台上出去后,兩人就不在一個水平面上。
等第二跳第三跳下來,姚愛軍就迅調整好了自己的起跳度和方向。
沈鐸跳的重一些,他就往外多拋一些;
沈鐸翻的節奏飽滿一些,他就把自己的度放慢半節;
肉眼可見的變化在兩人的雙人跳上體現出來。
越來越平衡的度,越來越接近的角度,知道最後一跳下來時,兩人的落水點已經成為一組平行的水波紋樣,嚴絲合縫的交錯在一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