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KEPPRA打賞和氏璧一枚加更)
小陸子隨後又想到,太長公主是先皇的姑姑,不知道先皇小時候有沒有被揍過,想著想著又打了個寒顫,然後緊緊的跟在寰姬身後,不敢再胡思亂想。
寰姬絲毫不知道他在八皇子那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什麼,八皇子從這以後就住進了大明宮內的佛堂里。
八皇子不敢再打罵宮人,他在佛堂內養了十日,等臉上的傷都好了,這才開始跟著其他皇子一起讀書。
下午他就一個人坐在佛堂內,一開始抄寫經文,總是寫著寫著就砸了筆墨,等他留意到莊嚴的佛像時,嚇的不敢再砸東西,想著要儘快的離開這裡。
宮女按照寰姬的吩咐,剛開始拿來的經書並不多,只有十幾本,八皇子看著一摞的經書,拿起筆努力的寫著。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八皇子不在發火,每天除了上學就是回來抄書,很快的他就發現,不管他怎麼抄,那一摞的書都好似沒有少一樣。可是他已經無所謂了,好似有經書抄就行了,他要是哪天不抄上一些,就會覺得不自在。
***
寰姬覺得賢太妃是個不錯的人,她既懂得隱忍,又懂得顧全大局,更重要的是她會教育孩子。不管她是心狠手辣也好,知人善用也罷,她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和媵侍生下的養子都教育的很好。
寰姬在最終的無奈之下,打算先十皇子或者是十二皇子為新皇。
十皇子由於出身比十二皇子低,最後也只能選擇年僅三歲的十二皇子為帝。好在如今的大唐,全部事情都是由大臣處理,並不需要皇帝多勞累。只要教育好他,他能做個愛護百姓的好皇帝就可以了。
寰姬先去找了賢太妃。
賢太妃正在安排調動宮中的人手,如今的大明宮,由唐玄宗的幾萬名宮人和歌舞伎已經減少只剩下了兩千宮人,歌舞伎全無。
賢太妃正在那裡感嘆呢,「這太長公主真的是先太祖皇上親自教養的嗎?」
一旁的嬤嬤趕忙勸道:「娘娘可不好說這話。」
賢太妃知道自己失口,趕忙說道:「嬤嬤說的對,是我僭越了。」
嬤嬤接著退到一旁,不一會有宮人回話道:「太長公主到了。」如今在宮內被稱作太長公主的,只有寰姬一人。
賢太妃趕忙說道:「快快有請。」話音剛落,又起身道:「等等,隨我一起去迎迎。好歹她是長輩,也不算是我禮多。」
先前給賢太妃回話的宮女是跑來稟報的,另外一邊已經有一等的姑姑迎著寰姬進來了。
寰姬看到賢太妃親自迎出來,和善的說道:「你怎麼還出來了,外面涼,進屋說話。」
賢太妃笑道:「不礙事的,在屋裡坐一天了,出來走走剛剛好。」
賢太妃扶著寰姬進了內室,寰姬讓小陸子出去外面等著,賢太妃身邊的嬤嬤見狀,屏退了屋內的宮女,親自上了茶水,這才下去。
寰姬笑道:「不虧是宮裡的老嬤嬤,就是有眼力。」
賢太妃溫柔道:「不是我誇她,這些年要是沒有她,也就沒有我。」
寰姬拿杯蓋撇了撇杯子里的茶葉沫子,說道:「這宮中能比你明白的恐怕沒有幾個,我想冊立十二皇子為帝。」
賢太妃靜靜的聽著,結果寰姬的話轉的太快,她一下沒反應過來,直接愣住了。
然後又驚又喜道:「太長公主,您怎麼會?」她早就歇了兒子爭奪皇位的心,雖然她位份高,可惜兒子太小,只有三歲。這實在是太意外了。
寰姬笑道:「看來你是不反對了,太好了,那就這麼辦吧。」
賢太妃心中震驚無比,太長公主竟然是怕她反對才來和她商量的,看這架勢貌似更像是來勸說她的。
她不知道太長公主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她今日實在是太過驚喜了。
寰姬起身離開,賢太妃相送。
等送走了寰姬,一旁的嬤嬤忍不住了,問道:「娘娘,太長公主此來是何意?」
賢太妃看向嬤嬤道:「嬤嬤,大喜,太長公主說要冊立智兒為帝。」
嬤嬤大驚,道:「什麼,太長公主前來就是來告訴您的?」轉身行禮道:「恭喜娘娘。」
賢太妃扶起嬤嬤道:「這些年我如履薄冰,生怕兩個孩子有個什麼意外,如今這真是天降喜事,我從來都不敢想智兒能當上皇帝。最讓人奇怪的是,太長公主說是怕我不願意智兒當皇帝,才提前過來和我商量的。」
嬤嬤知道賢太妃是好奇,這嬤嬤也是當年的老人了,她比皇上還年長,當年有機會放出宮,她都沒有出去。
嬤嬤說道:「如果換做別人,這事算是蹊蹺,但是換成太長公主,這事就正常多了。您可知道為何太長公主有這麼大的權利,這些先皇都是不讓說的。」
嬤嬤看了看門外和窗外,小聲說道:「先太祖皇上和先皇都說過,認誰會謀反,太長公主都不會謀反,她是大唐唯一一個不稀罕當皇帝的人。」
賢太妃大驚道:「這怎麼可能。」
賢太妃看著嬤嬤的神情,她相信了。賢太妃又擔心道:「智兒才三歲,恐怕百官不能同意吧,畢竟上面又那麼多皇子呢,而且淑妃、華妃的位份也不比我低。」
嬤嬤小聲說道:「娘娘不必為此擔心,您就瞧好吧。」
賢太妃見嬤嬤不願再多說,也沒有勉強。
第二日宣德殿上,寰姬提了冊立十二皇子的事,讓中書省擬詔書。
滿朝文武嘩然,太長公主這是要幹什麼,冊立一個年僅三歲的小皇子,難道是她自己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
寰姬公主沒有理會他們,道:「有其他意見或是其他想法的人,可以分批的去御書房找我商談,等三日後詔書擬定好,誰要是再有想法或是意見,那我只能讓唐軍過來京師演練一番了。」
寰姬說完離開大殿,胡德海趕忙喊道:「退朝。」
一眾大臣再寰姬離開后,議論紛紛,那嘈雜的聲音都能把宣德殿的屋頂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