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正直大義
百姓紛紛表示,要是種植大豆、苜蓿、果樹,種植出來的又有何用?又有誰人來收?或是會有誰人能給他們兌換糧食?
各處官員們紛紛找了各地的商家大戶,可是商戶表示他們愛莫能助,他們要那麼多大豆、苜蓿、果樹也沒用啊。
世家門閥又極其的不配合,他們不願意出錢出糧,甚至不願意出面表示支持朝廷拿糧食換取百姓準備種植的作物。
各地官員也著急了,他們不知道大豆、苜蓿和果樹有什麼用,大豆和苜蓿可食,可是不能所有百姓都吃這些吧。
果樹更甚,果樹不種個幾年都不會見到果子,種來何用呢?
各地官員紛紛上奏朝廷,問朝廷是否可以出糧草和百姓兌換大豆、苜蓿等物。
滿朝官員也頭疼了,戶部堅決不同意,要是戶部的糧倉里全都堆滿了大豆、苜蓿,那朝廷怎麼辦?
朝廷只能撥款賑災,可是賑災的款糧有限不說,糧食下發到百姓手中是屈指可數了。
皇上對於官場的黑暗,也沒有辦法立刻懲處,只好寫信問寰姬公主,問她拿那些是要做什麼用的。
寰姬的回信使得皇上和滿朝文武都很無語。
寰姬公主的信上說道:其實那些東西我收來也是沒太大用處的,讓青州百姓種植是為了不讓青州百姓們好吃懶做,覺得本公主就該養著他們。
本公主不會讓自己的人餓死,但是也不會養著廢物,他們要想吃飽穿暖必須自食其力。自家種出的東西越多越好,兌換的糧食就越多。
果樹就不用說了,現在是沒有太大用處的,那只是青州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只是提前完成了罷了。
至於大豆和苜蓿,雖然可是食用,但是也吃不了那麼多。
為了不讓這些東西浪費掉,他們大多都進了陛下送來飛禽的肚子里。
如今陛下送來的那九萬多的飛禽已經繁殖到二十五萬了。
等開明年夏天,寰姬就可把這些送還給陛下了,並且傳授飼養經驗。
皇上問道:「眾位愛卿有何看法?」
眾位大臣哪敢說話,大唐面積那麼大,朝廷可不能像寰姬公主這樣糟蹋錢財。
人家寰姬公主有錢,管的地界又小,才敢這樣做。
就這樣商討賑災的事情又在朝廷繼續展開了,也有部分官員開始研究寰姬公主送來的治理蝗蟲的方法,他們實在是不信種樹養鳥就能治理蝗蟲。
可是災區依然是顆粒無收,到處都是逃荒的難民。
青州府衙一早就對外頒布了『青州不收留除青州以外的任何難民。』
離青州最近的便是鄭州、陳州二州,這兩州的百姓紛紛的想要安家在青州,沒有地不要緊,畢竟青州免費給地種,而且還免費給糧食吃,有這種想法的百姓很多,他們拖家帶口的紛紛的趕去了青州。
鄭州最近的便是青州城,陳州離得最近的是毫州。
很多富戶以探親訪友進入青州,青州的人頭稅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其他的區亂的很,到處都是搶掠,每天都有人因為各種原因死去。
青州是可以探親訪友的,經商旅遊的,只不過你要交錢。而且進入青州后的時間是有規定的,探親可以月余、訪友十天,時間一到必須離開青州,而且離開青州后,半年內不可在進入青州。
經商旅遊視情況而定,但是費用非常的貴,時間也不能超過一個月。
被阻攔在城門外的百姓只好返回舊地,至此寰姬公主見死不救的罵名不脛而走。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寰姬公主這是在保護青州百姓,要是所有人都去青州討吃的,想是寰姬公主也養不起吧。
可是不管寰姬公主如何做,御史的彈劾奏書還是放在了皇上的書案上。御史彈劾寰姬公主見死不救,拒難民於青州外,導致更多的難民死於災荒,愧對李家列祖列宗。
其他的官員也紛紛表示,寰姬公主這樣見死不救是有違人和,請皇上下旨降罪。
皇上被逼無奈,只好以調查事情真相為由拖時間。
寰姬聽聞后氣笑道:「真是一群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我天天輪軸轉,他們還嫌我不夠忙,那我就大方一些,分他們點難民好了。「
寰姬秉承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寫了一份非常白話的奏書:
啟稟陛下,青州也是災區,寰姬養活四州百姓,實在無力養其他州府的人。
寰姬不知道朝中各位大人如此的愛護百姓,寰姬痛定思痛,決定借錢借人把這些難民運去京師,就由朝中指責寰姬的大人們養吧。
寰姬心想他們正直又大義,應該不會見死不救的吧。
寰姬一人養活四州百姓,淮南道、河南道剩下的六十幾個州,就靠朝中的各位大人了。
寰姬心想朝中官員三人養一州百姓即可,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寰姬即刻啟程返回青州城,等候陛下的旨意,隨時準備派遣各隊人馬去各州護送難民去京師,並且和朝中各個大人交接米糧銀錢的事,難民也可以直接安頓在各大人的親戚家。
也請陛下提前下旨讓各位大人變賣祖產田產準備接收難民。
寰姬的奏書傳回京師后,皇上拍案大笑,說道:「還是小姑姑主意多,就按照小姑姑說的,讓中書省去商討擬旨。」
秦仁美接到命令后,趕忙通知朝中大臣,因為這次譴責寰姬公主就是他指使的,多數是他的人。要是陛下真的下旨了,別說他手下的人,就連他都得脫幾層皮。
朝中的大臣得知后,都著急了,再無人去彈劾寰姬公主,他們如今自身難保,紛紛表示他們是清官,沒有錢養難民。
更何況是三個人養一州的百姓,他們傾家蕩產不吃不喝也養不起啊。要是養得起的不用說,全大唐的人都知道那是貪官了,皇上第一個就得查他。
最後朝中彈劾寰姬公主的大臣們紛紛捐獻錢糧救濟災民,朝中官員再也不敢輕易彈劾寰姬公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