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針鋒相對
大將軍夫人不鎮定了,怎麼是來真的。大將軍夫人說道:」此事怕是不妥吧?「
李青說道:」有何不妥?當初定親的時候楊將軍並無妻妾,所以我才同意的這門親事。如今楊將軍已有妾氏,雖然還未進門,但是也是過了文書的。舍妹不才,如此定是不會嫁入楊家,如今我就是來退還婚書的,楊家的聘禮也無需準備了,此婚就此作罷。」
大將軍夫人沒想到李青如此強勢,絲毫面子都不給,而且看似是真的要退婚,她雖然很想退了這門親事,但是她不敢。
大將軍夫人生氣的說道:「你們已經同意了婚約並且交換了婚書,無故悔婚是要受杖刑的,而且是全家連坐的。」
李青嘴角微微翹起說道:「我是貧民出身,還真是不懂這些,大將軍夫人看一眼這個吧,您兒子的字您不會不認得吧,要說到受刑連坐,還指不定是誰家呢?」
說罷李青從懷裡又拿出了一封信,李青打開遞給了大將軍夫人。
大將軍夫人看到后,差點沒有暈過去,那是他兒子的保證書,保證不娶妾氏的文書,上面還蓋了守城衙門的印章,已經是過了府衙的。
李青看著大將軍夫人鐵青的臉,想著如今她也只剩下兩條路了,一是同意退婚,二是不娶她侄女。
同意退婚必定要承受他兒子和他丈夫的怒火,當然了,楊業顧忌孝道應該不會發怒,但是他們母子的關係估計也就這樣了。
要是不接她家侄女進門,王家絕對會和她一刀兩斷,沒有娘家撐腰,古代女子何以在婆家立足。
大將軍夫人此刻已經癱坐在椅子上了,她已經沒有了剛才的氣勢,顯然她也想到了這些。
李青走到一旁坐等結果,他自然是不著急的,大不了就和楊業分手,他是現代人,失戀是不會死人的。
他這人從來不會去招惹別人,但是也不是好欺負的,讓他不好過的人,也別想好過了。
李青是不著急的,他今天有很多時間可以等。
可是他不著急,有人著急了,過了一刻鐘時間,外面傳來了一聲,『太君到。』
李青向門口看去,一個儀態端莊的老太太被人攙扶著緩緩走來。
李青知道這人就是他母妃口中兩江總督的女兒,那個能一手教出楊玉環的厲害女人,他如今的外祖母。
李青起身行了一禮說道:」下官李青拜見楊老太君。「
這裡發生的一切自然是瞞不住楊太君的,可以說這楊府中的事沒有一件事是她不知道的。
楊太君看著癱坐在椅子上的媳婦,氣就不打一處來,她只恨自己當初鬼迷心竅想讓楊家富裕,娶了這個么只看眼下的女人。
楊太君坐下后,定定的看著李青,想著如此年紀的人竟然能把她教了二十多年的兒媳婦逼到如此地步,可見此人的能耐。
楊太君說道:」李大人真是年少有為啊,小小年紀在玉林關做了那麼多的大事,後生可畏啊。聽聞李大人舊傷複發,可是好了?」
李青心想,還真不是善茬,俗話說禮多人不怪。
李青又向楊太君行了一禮說道:「下官雖然舊傷複發,可是聽聞楊家給楊業定了一房妾氏,如此的瞧不起李家,下官也只能強打精神前來楊家討個說法了。李青想在此問問楊家是不是瞧不起我李家,如今新娘子還未進門,妾氏就都已經選好了。」
李青嘴角微微上翹的說道:」沒想到真不是下官想多了,大將軍夫人已經明確的說了,要不是我李家礙事,她王家侄女早就做了正妻了。「
楊太君看著咄咄逼人的李青,說道:「李大人還真是膽大啊,什麼話都敢說,就不怕今日得罪了楊家上下,日後你妹妹嫁進楊府受冷遇?」
李青詫異的回道:「老太君是不知道下官此次是來做什麼的吧,下官是來退親的,不是來討要說法的。」
老太君嘆了口氣說道:「李大人可否聽老身一言如何?「
李青起身行禮說道:」太君請講?「
楊太君說道:」和李家定親的人是我兒子,我雖是家中長輩,但也終究是個內宅婦人,自然不好違背他的意思毀了這樁婚事。如今突厥已經遞交了議和的文書,我兒子和孫子不日就要返回京師,此事等他們回來再從長計議可好?「
李青回答道:」下官可不敢小瞧太君,太君可是江南第一才女呢,太君如此說來,下官真是慚愧啊。可是太君真的是要等楊大將軍和楊業二人回來才處理此事嗎?那這件事的結果就顯而易見了,這樣對大將軍夫人的名聲可不大好啊,而且想必王家也會因此和楊家一刀兩斷了吧。「
楊太君嘆了口氣,看著面前這個年紀小小的人兒,他是打算拖延到兒子、孫子回來。但是不是想著讓他們解決此事,是想讓他們回來相勸李家,本就不是什麼大事,只是納個媵侍而已。
他沒想到的是李青連她的過往都查的一清二楚,而且還想的如此明白,他這是鐵了心要退親啊,這不是明擺著讓他們楊家不義么。
大將軍夫人聽到此處,直接跪了下去懇求道:」求母親為嫣兒做主,楊家不能和王家結仇啊。」
楊太君更是生氣了,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到了如今還只是想著他們王家。
如果要是李青咬著此事不放,鐵定要退親,他們楊家的名聲也就完了,人家還不得說他們楊家忘恩負義,如此的對待救命恩人。口頭上答應了娶人家妹妹,實際上是瞧不起人家的,人家妹妹還未過門,媵侍就準備著要進門了。
對於李青,人家還會誇讚幾句,說李青不為權勢,疼愛妹妹,為了親人連權貴都不怕。
更重要的是,也不看看李青是誰的人,如今全京師的人都知道李青入京師十天並未面聖,聖上無絲毫怪罪不說,李青一行十幾人還住進了驃騎大將軍府。
雖然他們楊家不懼朱家,可是也沒有必要因為一個媵侍讓兩家生了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