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章 漢中大會群雄(大改)
麥柯送走了五十個小分隊,就打道回府,繼續他的開河大業。
因為有了第一段和第二段兩個十公里作業,大家都有了經驗,不管是治理河流山川,還是對付周圍的鄉民悍匪,後面的這些操作就很是流暢了。
天軍所過之處,一片繁榮平和景象。
這裡的一條基礎性原因,就是麥柯推行一條重要的經濟政策。
這就是對新區所有的居民實施按需供應。
就如同天軍佔領的其它地區一樣。
麥軻已經在聖山、伏牛山等地實施同樣的經濟制度,在四季果園提供了絕大部分食品以後,其它的主副食,全都採取集約生產,然後把產品放到超級商場,供那些需要的居民隨意選取。
為了適應這個制度的需要,麥軻也和聖山一樣,安裝了跟蹤系統,這就是計算中心龐大主機的一項功能。
這個系統,把所有居民的每日消費數量、消費品種、消費時間,全都記錄下來,然後統計成總數,給那些負責生產的居民,讓他們按照需要的數量安排生產。
這些生產基地都建立在事先選好的場地,受四季果園的影響,它們的產量也基本上不受季節變化的影響。
當然,生產能力也不會有跟不上需求的問題。
這樣,這個新型的經濟系統,包括生產、運輸、交換、消費環節,就以消費為主導,暢通無阻地在這個嘉漢合流地區運行起來。
原來那些居民每日都有的那種焦慮、缺乏、供不應求、供大於求,全都消失不見,無影無蹤!
供大於求,雖然似乎不可能,但是在靠天吃飯的地區,就是那麼毫無道理地存在。
其實,這絲毫沒有減輕供不應求物資缺乏的影響,反而使供不應求更加嚴重。
這個問題,只有在農村和邊遠山區生活過的經歷,才會理解。
因為從一年生產的總量來說,數額是一定的,比如是365斤糧食。
再比如每人的足額消費是一斤二兩,也就是有了一斤二兩,人們就能溫飽。
這個數額如果是每天生產一斤,隨時生產,隨時消費,那麼即使差那個二兩,也不是什麼特大問題。
可是農村有季節性,要靠天等雨,靠天吃飯。
一般情況下,只有秋季才是收穫季節。
而那些糧食,也是只有到了秋天的最後一個月,才能收穫。
甚至是最後一個月的最後幾天。
因此,消費是全年的,而收穫只有幾天。
這樣,在收穫的那幾天,就有產品過剩問題。
當然,即使是最沒有文化的老百姓,也知道那幾天產的糧食,不能那幾天都吃掉,然後其它時日喝西北風。
理想狀態是均勻地分配到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
可是,這不是想如此就能辦到如此的。
需要計劃好,需要儲存好,需要保鮮保質,需要防火防盜,需要防潮濕,防蟲蛀,防鼠竊,防浪費!
同時,還有運輸的問題!
種糧食的需要吃飯,遠在大城市,甚至遠在京城那些做官當老爺的人也要吃!
還有那些不生產的人,比如軍隊,比如商人,比如學子,也都依賴於農民這幾天的收穫。
所有生產以後的這些環節,包括存儲、運輸、消費,都不可能再增加產量,只能是幫助消費。
非常不增加產量,反而會減少產量。
即使作得最好,也只能是減少對現有糧食產量的消耗。
稍有天災人禍,就會造成觸及根本的影響。
也就是說,農民留下的365斤,只是最理想的狀態才能得到保證。
天災人禍一旦發生,就會從這365斤中壓榨,從而減少這個基數。
比如說,漕運出了問題,上交京城的糧食,全部損失。
這個時候,皇上萬萬不能因為糧食沉了水,就不吃飯是吧?
可是,這個糧食又不能憑空變出來!
只有一個地方有,就是農民的倉儲。
每人的口糧中攤出來35斤吧。
皇命難違,這是必須交的!
邊防吃緊,需要增兵!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能讓賣命的空著肚子打仗是吧?
可是不空肚子,到哪裡找糧食?
還是農民那個倉儲,還剩下330斤。
好,國家不會竭澤而漁的,每人分攤30斤。
還剩下300斤活命糧。
如果認為到此為止了,那就是太美妙的理想了。
理想一般太美妙,都是註定會破滅的。
皇上出征,大軍隨行,絕戶計全面實施!
這就不是小打小鬧了。
既然絕戶計,不給你一粒糧食不剩就是仁慈無比了。
這次夠狠,每人300斤的剩餘取走一半!
還剩150斤。
絕戶計還不是一次,跟著就是第二次!
這次,每人30斤!
不是當官的心慈手軟,而是只剩下這麼多了!
麥柯等人到的時候,實際上許多人早就斷糧,靠野菜樹皮老鼠等充饑勉強活命。
這些項目的建成和實施,等於救了大家一命。
從此,人們的消費,變得和每天呼吸空氣、享受陽光照射一樣自然!
至於交通,在嘉漢合流區,已經不是問題,三合一樞紐工程四通八達,可以把這裡的市民從任何一地方為,到達任何一個地方為重點,用時不超過五分鐘。
所有的樞紐工程,都是全備的的夜間照明設施,把整個嘉漢合流區裝點得如同人間仙境!
他們當中基本上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些被那些油燈、松明亮十倍的油燈油是從哪裡來的。
他們很擔心,這麼多燈,這麼亮堂,那得耗多少油哇?
其實,麥軻這裡用的電,都是自然資源的自動發電,就是嘉漢合流水底發電機組。
當然千里漢水,也是水利發電的重大來源。
也就是說,這種資源的發電是沒有什麼限制的,每天流淌的水,不用它們也照樣流淌。
因此,根本不用擔心浪費。
這樣,麥柯的開河工程,很快就到了漢中城。
羊種、羊高,兄弟二人水陸會師,士氣高漲!
而漢中的守軍號稱漢中王的張睿,也把各地豪傑集結完畢!
不但是人多勢眾,而且有不少著名的豪傑之士。
武林之士,本著守土有責的道義,也紛紛出山、出籠、出洞,要在兩軍大戰中一顯身手!
這個時候,羊種也從泗川出奇兵,來到了漢中城!
羊高羊種弟兄,水路咸集,揭開了漢中大會戰序幕! .
(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