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聖旨到
不提啟元帝那一個噴嚏,會讓伺候的宮女太監們挨多少板子,此時元歌正垂眉順眼的,和李青志一行人立在院子中間,等候著聖旨的到來。
元歌聽到大門外傳來一陣嘩聲,接著身著禮部官服的劉侍郎就大步踏了進來。此時她是站在李青志身後,也就無從得知他會是什麼表情了。
來宣旨的是禮部的劉侍郎,如果李家是添了一位皇后,這自然是有些怠慢了,該是禮部尚書前來宣旨才對。只是李家是要出一位皇貴妃,讓這劉侍郎來宣旨卻又顯的看重。
想來身為丞相的李青志,比她更清楚這其中的道理吧。此時她竟無比想看到李青志的神情,因為前幾世待她膝行上前接下聖旨后,他臉上的神情已經很正常了。
帶著淡淡的笑,彷彿對於這件事也很滿意似的。
寒暄過後,劉侍郎站到香案前,中氣十足的喊道:「聖旨到!丞相府接旨!」
李青志一撩官袍下擺曲膝跪下,同時站在身後的她們也一起跪了下來。跪在最後方的元歌,抬眼掃向劉侍郎手中的那抹明黃,然後又垂下了視線。
只聽劉侍郎大聲道:「上諭,李相幼女李元歌.……」
這聖旨元歌已經是第六次聽到了,她比誰清楚後面寫的是什麼,不說倒背如流但是上面有幾個字元,都是數的清清楚的明明白白的。
她在心裡念著聖旨後面的話:秀外慧中,惠心紈質,嫻淑有德,特詔為一品皇貴妃,朕將以娶后禮迎之,欽此。
就在她剛默念完,劉侍郎也隨後念到了這裡:「.……特詔為一品皇貴妃,朕將以娶后禮迎之,欽此。」
院子里一片寂靜,知道些內情的小周氏,面帶驚慌的看向身邊的人,卻見上一刻還面沉如水的人,緩緩綻出了一抹笑來。
「臣接旨。」李青志閉眼伏地喊道。
劉侍郎笑眯眯的道:「雖然李相已經接旨,但是這聖旨還是需要李三小姐親手接下的好。」說完朝跪在後面的人看去。
李青志直起身輕笑了聲道:「看我,這都高興糊塗了。」說著側身道:「元歌,皇上看重於你,這是你的福氣。」
「還不快上前來接旨?」
元歌閉了閉眼,垂著頭看著自己青碧色的綢緞裙子。此時已經入夏,衣著已經不如冬日厚實,跪在墊子上還不覺得。等她緩緩膝行著向前挪去時,只覺得膝蓋處一陣陣的刺痛。
「臣女.……接旨。」這點痛算什麼?哪比的上在宮中的那年年月月,就如同脫了鞋襪在刀尖上直立行走,明明已經滿地鮮血卻還不得不走下去。
元鳳看著跪拜在身邊的人,眼中掩不住的有些複雜。雖然這謀取后位的事,並沒有人告訴她,但是以她的聰慧,卻從父母平時的言語行事中猜到了一些。
只是她卻沒有想到,事情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想到自己的名字,不免有些難堪的垂下了眼。不過又想到妹妹只是被封為皇貴妃,心裡又稍微好受了一些。
緊接著卻又有些擔憂,這個嫻靜的妹妹到底是她喜歡的,想到身體有些虛弱的妹妹要入宮當妾也是不忍。
皇貴妃又如何?到底還是個妾,像她們這種正真的高門貴女,才不會覺得當妃嬪是件了不得的事。只有那種膚淺的人家,才會覺得將女兒送進宮就是一飛衝天了。
在正真高門貴女的眼中,只有皇后這種位置,才能夠讓她們高看一眼。
此時劉侍郎已經滿臉堆笑的將李青志扶了起來,有些恭維的說道:「恭喜李相了,教出這等有福氣的女兒。」
「呵呵呵。」李青志也是滿臉堆笑。
送走劉侍郎后,李青志臉上的笑立刻就淡了下來,嘆了一聲低聲道:「真是沒有想到.……」說著掃到身邊的嫡長女,又嘆了一聲。
「太可惜了。」
元鳳抿著唇避開了那視線。
小周氏有些驚慌的想開口,李青志抬手擺了擺,朝身後招了下道:「元歌,你跟我到書房裡去。」
「是。」元歌木然的應道。
而從頭到尾都在狀態外的元凰,一臉獃滯倆眼迷茫,完全不知道眼下是個什麼狀況。然後不由不悅的道:「什麼事嘛,這樣神神秘密的。」
作為繼承人的李元壁也是知道這件事的,聞言溫和的道:「二姐姐,這是好事,父親大約是要叮囑三姐姐一些事情。」
元凰瞪了一眼,小聲嘀咕著道:「這算什麼好事嘛,三妹妹在家好好的,那個皇帝竟然讓她進宮當妾去.……」
「給我收聲。」小周氏此時也定了神,聽見元凰說的話,不由嚴厲的看了她一眼。
元凰見了這副樣子,咬咬唇不敢再說什麼,輕輕的挪著腳步往元鳳背後縮去。
元歌一邊走一邊看著走在前面的背影,和先前的那聖旨一樣,她心裡同樣無比的清楚,在到了書房以後會聽到一番怎麼的話。先是叮囑她要好好侍奉皇上,然後就是發生了什麼事,一定要及時的找人告訴家裡。
身為父親的他,一定會幫的上忙的。
這是讓她探聽到事情,就要立刻轉告給他。只是可笑的是,且不說啟元帝那個人,會拿政事與宮妃們相談,就算她真的與宮妃們鬥法治氣,她的這位父親也是幫不上忙的。
明天宮裡就會派嬤嬤過來,然後同時帶來的消息就是,將在一個月後,用金鳳車輦來迎她進宮,這是皇后才能乘坐的車輦。當然,雖然說要以娶后禮來迎她進宮,但是這些儀仗是減了一些的。
不然等以後真的要娶后了,難道要和皇貴妃一個品格的?說是要以娶后禮來迎她,也就只是說說而已。
皇后啊。
元歌想起了那個清雅麗致的女子,在宮裡不過待了倆年,就面目全非成為了另外一個人。若說她第一世和第二世是敗在了啟元帝的手上,而後幾世就是敗在了這個女人的手上。
雖然她也清楚,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由啟元帝授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