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兩湖戰事(三)蜀亂
南疆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不管是儒家聖人的教化,還是道家聖人的傳道,似乎都被這兒所拒絕,所以他們只是艱難地留下了幾個腳印,便匆匆離開了。在絕大多數中原人看來那就是一個瘴氣橫生、不通教化的蠻荒之地,自前朝大楚以來,此地便被官員視作畏途,皇帝發作貶謫罪官,不是東北就是南疆。
南疆地域廣闊,號稱十萬大山,與大鄭的數個州都有交界,而與蜀州交界的那片區域被稱為南中。南中有許多蠻族生活,最大的一支部落號稱十萬,一直與蜀州的中原人多有衝突,甚至多次攻打縣城,一直讓蜀州唐家煩不勝煩。
就在西北大軍陸續出蜀入湖之時,從兩湖秘密返回蜀州的唐雄勾結南中蠻族首領鳳凰夫人叛亂,憑藉唐家在蜀州經營百年的巨大號召力,各地紛紛有人響應,叛亂瞬間蔓延至四府之地,蜀州再起狼煙。
不過在這場戰亂爆發之前,蕭煜就已經離開錦城,前往湖州。
蕭煜並不是第一次來江南,但是作為一名統兵將領,這還是第一次。在文風鼎盛的江南,身上彷彿印刻著風霜痕迹的西北大軍顯得格格不入,而大半輩子都在塞外的西北將領們,也很不習慣江南的溫和。雖然是小冰河期,但是江南的冬天與西北相比較,甚至可以稱得上暖和。西北的朔風吹在臉上,像刀子一樣,割耳削腮,風裡夾雜著草原上吹來的沙子,打在臉上,生疼。而江南的風卻要溫柔許多,與冷硬如刀的朔風相比,真有些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感覺。西北的土地是冷硬的,只有在這樣的土地上才會踩出轟鳴如雷的馬蹄聲。至於江南,自深入湖州以來,河網密布,騎兵難行,更是難以展開大規模衝鋒,西北軍的騎軍優勢最少損失五成以上,不過好在羅曾憲手底下的百萬大軍實在不堪,即便步戰也是一觸即潰,在襄陽一線已經全面敗退,主力龜縮到襄陽和襄樊兩城中。
相比於中原大戰的膠著不下,西北和江南的碰撞,卻是出乎意料的事態鮮明。蕭煜抵達襄陽城外的大營后,召見了以諸葛恭和韓雄為首的入湖大軍都尉以上將領。
韓雄能在蕭煜面前露臉的機會不算太多,所以這次做足了準備,對於蕭煜的提問堪稱有問必答,「回稟王爺,正明二年,樊城改名為襄樊,與襄陽互為依託,乃是漢水重鎮,羅曾憲在此號稱布置重兵三十萬,其中襄陽守軍二十萬,襄樊守軍十萬。依照屬下愚見,不過是些烏合之眾,真正可戰之師不會超過一萬。」
蕭煜看著地圖,笑了笑道,「三十萬人,就是站著不動讓我們殺,也要殺到手軟,我倒是很好奇,羅曾憲拿什麼養這麼多饑民?」
韓雄回答道:「白蓮教所養饑民以稀粥度日,每日一餐,只是臨戰之前,才會飽餐一頓。而且襄陽陷落之後,襄王府之錢糧盡數歸了羅曾憲之手,所以在一年內,他還是養得起百萬饑民的。」
蕭煜輕輕扣指,說道:「襄陽三面環水,一面靠山,自古以來就是易守難攻之地,當年後建大軍橫掃中原,也在襄陽城前止步五年之久,如今我軍想要取襄陽,你們有什麼想法,韓雄你先說。」
韓雄胸有成竹道:「大水之後有大旱,今年湖州大旱,漢水枯竭,斷了襄陽城的水路,那麼咱們只要圍而不攻即可。羅曾憲不是在襄陽城裡塞下了二十萬大軍嗎,那咱們就圍到他徹底糧盡,看他在襄陽城中的糧食能堅持多久。」
一名出身世家的贊畫道:「可是當初設立樊城,就是要與襄陽互相依託,以防圍城之策。」
韓雄看了他一眼,在蕭煜眼神授意下,繼續說道:「當年在大楚朝時,還未建成中都,西北防線便是以堡寨來阻擋草原大軍,號稱十里一寨,五里一堡,緊密羅列於各處關隘之間,只是以草原大軍屢次犯邊的結果來看,堡寨體系若無可出城野戰的軍隊,那麼這些點就永遠無法連接成線,只能被分而破之。如今襄陽和襄樊雖然是互為依託,但是城中守軍可敢出城與我西北大軍野戰?若不敢戰,或者戰而無功,此兩城便等同是兩座孤城,大可分而克之,而所謂的互為依託就是一個笑話。」
帳內鬨然大笑,就算是蕭煜的臉上也有淡淡的笑意。
一位頭髮已經花白的老都統笑道:「韓都督說得有理,咱們就圍他娘的,看看這些縮在城牆後頭的鱉孫有多少糧食吃!只要沒了糧食,不用咱們攻城,他們自己就要內亂。」
曲蒼踩著雜亂的笑聲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大帳,在蕭煜耳畔輕聲稟報道:「蜀州急報,南中蠻族叛亂,錦城丟了。」
蕭煜側頭看了他一眼,眼神森然。
曲蒼向後退了一步,微微低頭。
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蕭煜直起身子,身上的內袍略顯臃腫,與錦繡外袍相比,顯得很不搭調,蕭煜卻不怎麼在意,撣了撣內袍上的一絲灰塵,輕聲道:「為了一個錦城,死了一位天人高手,現在說丟就丟了。」
蕭煜閉上眼睛,雙手置於小腹上十指交叉,平靜道:「傳令劍閣行營掌印官、提督蜀州總兵官林寒全權處置此事,務必在三月之內堪平叛亂,無論官吏世家,凡參與叛亂者,皆殺,南中蠻族,不論參與叛亂與否,梵谷於車輪者,皆殺。」
——
劍閣。
林寒坐在一張雲榻上,看了眼跪在自己面前的年輕人,抬抬手道:「地上涼,別跪著了。」
「謝都督。」年輕人從地上站起來,臉色蒼白慘淡。
林寒雙手分別撐在雙膝上,上身筆直,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說道:「錦城淪陷,王爺震怒,本官的日子很不好過,鄭公子也要體諒本官才是。」
這位鄭公子幾乎都要哭出來了,「林都督,我鄭家老少一百三十五口全部都在錦城之中,唐雄之子唐永就死在我鄭家手中,他肯定不會放過鄭家的,還望林都督早日發兵,我鄭家可是有功於王爺的!」
林寒挑了挑眉頭,「有功於王爺,鄭公子這是……在說本官罔顧功臣?」
鄭公子噗通一聲再次跪在林寒面前,不住叩頭道:「小人不敢,小人不敢啊。」
林寒淡淡一笑,笑意中帶著不加掩飾的輕蔑。入蜀功臣?還不是要跪在自己腳下,乖乖求自己發兵。蕭煜給林寒的命令是三月堪平內亂,林寒並不著急,在這之前,他要先從這些遭難的世家身上刮下一層皮來。只要銀子足夠,那林都督自然保你們一家平安,可若是銀子不夠,那就自求多福吧。
這位哭得像個淚人的鄭公子苦苦哀求道:「林都督,小人真的沒錢了,不過小人可以保證,只要打進錦城,我鄭家必有重謝,紋銀三十萬兩,不,五十萬兩,不,一百萬兩!」
林寒面涼如水,端起身旁小桌上的茶碗,平靜道:「送客。」
兩名甲士走進屋內拖起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的鄭公子向外走去,鄭公子仍舊大聲哀求不已,腳步聲逐漸遠去,哀求聲也終不可聞。
林璃從一旁的屏風後面走出來,輕聲道:「差不多該收手了,若是鬧大了,王爺那邊不好交代。」
林寒放下手中茶杯,不置可否,問道:「姐姐壽辰的節禮準備如何了?」
林璃對外面道:「抬上來。」
四名甲士抬著一個鐵籠走進屋內,籠中是一頭黑白相間、憨態可掬的萌物,似熊非熊,似貓非貓。
林璃溫婉笑道:「夫君請看,這是前不久端木家送來的食鐵獸,又名貘獸,不過妾身還是喜歡它的另一個昵稱熊貓,雖說古書記載這熊貓好食銅鐵,但依妾身來看,它還是更喜歡竹子。此獸是蜀中獨有,模樣又討人喜歡,送給姐姐賀壽定是極好的。「
林寒從一旁甲士手中拿過一把竹枝竹葉,逗弄著籠中還在幼年的熊貓,笑道:「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