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夢魘再現
第231章 夢魘再現
這紙上只寫了兩條,一則是說夢水淹乃不祥之兆,一則又說若是有孕者夢此,想來十有八九懷的是個阿哥。
這又是不祥又是阿哥的,真不知叫康熙爺是高興好還是如何了,好在後頭還跟著一句,說是這兩條並無什麼關聯,只取其一便是,康熙爺反覆琢磨著,便也暫安了心去。
又好好囑咐花月鶯時幾個好生伺候著,若再有這事兒定然要往乾清宮送了信兒,絕不可再大意行事。
好在喬太醫給開的方子有用,玉琭用罷了茶又小憩了會子,心中便也沒那麼惶惶不安了,夜裡身邊兒有康熙爺陪著,她睡得倒也安穩。
隨後幾日雨勢漸小,中間還停了半日,玉琭便也漸漸忘了先前的夢去。
然誰道才不過五日的工夫,玉琭再一次夢見了洪澇撲面而來。
然這一次不光是她自個兒在其中掙扎了,夢中她掙扎的間歇睜開了眼睛,誰道跟前乃至一射之外,儘是密密麻麻的屍體漂浮在水中,水都已然被染成了血色。
水流忽地靜止,周圍也靜得可怕,好似這世界就剩她一個活人了。
玉琭在夢中害怕極了,可看著跟前兒人穿的儘是八旗將士的衣裳,莫名地叫她有些熟悉之感,跟前兒不遠處便飄著一個身穿鑲白旗甲胄的人,她將人費力的翻過來,誰道一看那人的臉竟是福成的臉。
她嚇得驚叫不已,怎麼叫弟弟都叫不醒人,弟弟已然是沒了呼吸了,她哭著忙又看跟前兒身著鑲黃旗的人,那人竟是察尼。
她連看了幾個人,這幾個都是她熟悉或是見過的人,是去同叛軍作戰的人。
她麻木的在水裡走著喊著,沒有一個人能回應她,她也不知自個兒走了多久走了多遠,一抬頭忽地水面上冒出了一截子界碑,那上頭明晃晃的刻著兩個字。
永興。
「玉琭!玉琭!你快醒醒,你別嚇朕啊!太醫!喬太醫哪兒去了,怎麼還未到、、、、、、、、」
玉琭眼前黑著,只覺得暈得厲害,耳畔儘是康熙爺難得驚慌失措的聲兒,她也不知自己是在夢裡還是在現實中了。
緩了好一會子,忽覺人中猛得一痛,她大睜了眼睛看到了圍在她跟前兒的康熙爺和佟佳貴妃,玉琭這才知道自個兒回來的,猛然大哭起來,心頭從未這樣惶惶過。
「朕在這兒呢,好玉琭,不怕了不怕了,有朕在呢、、、、、、、」
康熙爺緊忙將玉琭護在的懷中,聲聲的勸著,心臟撲通撲通蹦得極快,倒也是被玉琭嚇得不輕,好在是醒了,好在平安無事了。
這二日雨水漸歇,大半個大清都亟待救災恢復,朝廷忙碌著,康熙爺自也不得閑,好在一切向好,先前也救得及時,除了損失了些未來得及收割的糧食之外,百姓倒是沒傷了多少,也沒因此生了什麼疫病。
總歸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去年的屯糧還有不少,足夠度過下半年的艱難了,康熙爺想著這般,心頭也越發輕鬆,自然也淡忘了先前的那些不祥之兆。
然不等他輕鬆一會子,魏啟忽得來了乾清宮,這奴才平日里一貫機靈,康熙爺甚少見他慌亂的模樣,緊忙一問,魏啟竟說他們主子又夢魘了。
這次夢魘來勢洶洶,他們主子自三刻鐘前便冷汗掙扎不斷了,時而還有些嗚咽,下頭的奴才們輪番兒叫了,可怎麼也叫不醒他們主子。
康熙爺一聽這個可急了,連朝服都沒顧得上換,當即便帶著人直奔永和宮了。
一看玉琭果真如魏啟所言,才這麼會子,玉琭身上的裡衣都被冷汗浸透了的,呼吸更是時有時無的,可叫康熙爺嚇得不輕。
喬太醫那兒也叫人知會了,偏今兒趕上喬太醫休沐,得耽誤一會子,叫旁人來吧,康熙爺看著那幾位年輕的面孔又不放心。
幸而喬太醫住的近,快快的叫人通報入了宮也沒耽誤多大會子,可算是將玉琭給喚回來了。
玉琭哭了好一會子才稍冷靜下來,康熙爺原是想扶著玉琭躺好再叫喬太醫給好好診脈的,可對著玉琭滿眼的怯,康熙爺可是放不開人了。
左右都抱著安撫這麼久了,也不差這一時半會兒的,康熙爺只管抱著玉琭叫喬太醫給玉琭診了脈。
喬太醫沉吟了會子,也不知德貴人這懼意從何而來,竟隱隱動了胎氣。
然這話當著貴人的面兒可不好說,喬太醫便只說了些貴人心神不穩的話,先開了安神護胎的方子,看著貴人用下一劑這才安心,而後趁著下頭人伺候德貴人更衣之際,喬太醫將萬歲爺同貴妃娘娘請至外殿,這才壓著聲兒道明了德貴人的情況。
「貴人處心神不穩之外,另還隱隱動了胎氣,現下雖還不至於有滑胎之象,可但凡貴人再如此夢魘兩回,身子必經受不住,想來便也離滑胎不遠了。」
「貴人眼下將將八個月身孕,有道是七活八不活,若真提早發動,臣只怕貴人腹中的小主子艱難,然臣能醫身卻不能醫心,此事還得慢慢刨根問題,尋了貴人的心結才是。」
喬太醫朝萬歲爺和娘娘深深一拜,此言道盡了無力之感,明明先前他給德貴人請平安脈時還一派的康健,誰道一場雨下來,竟嚇得貴人幾次夢魘,饒是喬太醫素來不信什麼厭勝巫蠱之法,眼下也不得不懷疑是不是有人在背後作祟。
然這話不好說,全看萬歲爺如何想又如何叫人刨根問底了。
康熙爺久久不言,亦是沒想到玉琭原安穩的身子為何會走到這一步,只想想這孩子有可能保不住,雖這孩子還未降世,康熙爺便已然心口泛泛的疼了。
這是他同玉琭盼了許久的孩子啊,怎麼就、、、、、、
康熙爺不敢想孩子,更不敢想玉琭沒了孩子會如何的難過,只叫喬太醫務必儘力而為,就是真發動了,也必保得她們母子平安。
至於尋這癥結所在,康熙爺自是當仁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