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神眼強棒> 第169章 平衡性

第169章 平衡性

  「這麼說左打是天生的?」


  李元讓這麼問對方的打者廣橋。


  「小學以前都是右打,中學發現自己其實是左撇子以後才改練的左打。投球嘛……這個是改不過來了。不過現在用筷子也是左手。」


  近些年來「二刀流」之類的話題再一次有了熱度。不過大多數職棒球隊對投手的打擊並不抱期待。


  所以很多人忽視的一件事是,投手當中右投左打的比例其實也相當之高。


  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因素。


  一般來說在青少年階段可以擔當投手的球員必然是隊中棒球天賦和身體條件最好的選手之一。


  那麼按照最近十幾年流行的看法,改練左打可以讓打者更接近一壘,增加出壘率。


  青少年時代一旦被固定為左打,到了職業領域雖然打擊只是擺設,一般人也懶得再改。


  除此以外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會讓投手主動改練右投左打。


  那就是為了調整自己身體的平衡性。


  在棒球的各種技術動作中,投球對身體肌肉的使用是強度最大的一種。


  長期進行投球練習,肌肉雖然是被磨損,其實也是被鍛煉。


  比起其他位置的球員,投手用來投球的半邊身體有時候會明顯比另外半邊更強壯。


  而這會破壞身體的平衡性,對控球產生不利的影響。


  為了對這種情況進行糾正,有些投手會選擇了進行反方向的打擊練習作為平衡。


  極端一些的情況下,有些左投手還為此專門改練了右打。


  廣橋久志中學時發現自己其實是天生左利。但寫字和投球這種需要訓練的事情再改過來學習成本過高。


  真的在中學以後才改用左手的,就是打擊和用筷子兩件事而已。


  既然廣橋從生理上來說是真正的左打者。那麼現在換上左投手也許真的能對他有所壓制。


  李元讓也並不是很把左投克左打這件事放在心上。


  但作為捕手,引導右投面對左打時配球總是要多費一些腦筋。


  一般高校投手所使用的變化球,以及配合這些變化球的配球理論都是以對付右打者的局面為多。


  高校投手用的最多的滑球與曲球都是向右打者外角逃開的路線。


  右投手面對左打者的時候,雖然變化球直攻內角對打者也是很有壓迫力的一件事。


  可是也有更容易投出觸身球之類這樣的隱患存在。


  而如果把變化球配在外角。因為距離打者距離太遠,且左打者又比較容易識破右投手的出手點。


  變化球的欺騙性會大打折扣。


  如果是左投手面對左打者的話,這種情況就能改善不少。


  只要把場上局面進行水平鏡像,把引導右投手對付右打者的配球理論直接套用即可。


  更何況無論是左打還是右打,在高校階段的比賽中見識左投手的機會還是會少於右投。


  在這種情況下,球威更遜一籌的正岡濟沒準真的比剛剛先發的矢部明男更適合對付這位打者。


  雖然不是重點培養目標,不過正岡在此前的一段時間內也一同進行了滑球方面的特訓。


  因為大多數時候李元讓要配合矢部和德田進行投球練習,正岡的球他接的不多。


  而現在要開始配球,必須儘快了解自己的這位搭檔。哪怕他只投一個人次而已。


  打擊開始前的投球測試,李元讓分別讓正岡投了直球和兩種變化球。


  十月中旬,東京的天氣還算是暖和。雖然沒有先發投手那種全套熱身的待遇,不過正岡的投球還是很快進入了狀態。


  場邊看台上負責資料搜集的經理人鈴木手中的測試器所顯示的直球球速是一百二十四公里。


  單從數字來說真的不算快。


  但在高校球界來說,算是湊合能用的速度。


  李元讓先配了一顆外角直球。姑且算是測試,同時也是對對手的一種試探。


  廣橋隨手一揮,棒球飛向一壘側休息區上方。


  臨時代替正岡守備一壘的矢部明男追著球的落點,差不多一直追到對方的替補席上。


  不過棒球最終上了看台,沒有被防守球員接到。


  能把外角球拉到一壘一側。可見廣橋是一位典型的拉打型球員。


  左打拉打會把球打向一壘側,如果產生了滾地球就等於自取滅亡,內野滾地球只有打向三壘側才有活路。


  所以為了縮短跑壘距離製造內野安打的左打者,會著重練習推打技術。


  而廣橋確實是天生左利,所以才用這種更有力道的方式去對付來球。


  拉打型的左打者容易打出緊貼著一壘側邊線的強勁飛球。


  李元讓看了一眼球場的本壘打標杆。


  江戶川區球場兩翼只有九十米,如果被對手打出這種貼著邊線飛行的飛球實在危險。


  為了壓制對方的長打,李元讓決定消極一點配球,第二球還是外角低。不過這次是滑球。


  投手正岡的滑球經過了一周的特訓。實質上是有所改善的。


  但這種改善旁人大概根本看不出個所以然。


  雖然變化幅度還是和過去差不多,球速也沒什麼進步。也不會讓人有抵抗地心引力的錯覺。


  但其實在本壘前拐彎的時機更晚了。


  對廣橋的這第二球投的也如預期一樣有著漂亮的軌跡。在接近本壘前才有明顯變化。


  但打者不為所動。


  投手丘上的正岡為了自己的表現搖了搖頭。


  就算這球投的再好,大大偏離了好球區,打者依舊不會被迷惑。


  今年秋大會的比賽中李元讓才真正體會了夏天時福島一平那種控球力的可貴之處。


  而現在他不得不使用更多的球數來解決打者。


  連續配了兩顆外角球之後,第三球再投外角已經變得非常冒險。


  李元讓看了看自己右手邊的這位打者。


  廣橋在打擊區內已經站的足夠接近本壘板。


  腳尖幾乎壓在線上。


  連續對同一位打者投出同樣角度的球算是配球大忌。不過為了壓制中心打線的長打力,接連很多顆外角低球的情況恐怕每位強打者都面對過。


  廣橋大概不認為李元讓會用一百二十多公里的直球去和他在內角硬拼,已經做好了再打外角球的準備。


  既然如此李元讓打算將計就計。


  投手丘上,正岡點了點頭,投出了接下來的第三球。


  這是一顆直球。球速當然也只是正岡一貫的水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