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驅逐

  歷史上將諸多觸發重大政治事件的關鍵節點稱為導火線,是日的早朝性質近乎相同。無論王泊遠願意與否,他已經被頂上風口浪尖,極大概率成為皇帝親政前收攏皇權的首位開刀對象。基於此,但凡聰穎理智之人定然傾向於明哲保身,短時間內暫不摻和皇帝的各項詔令,只安安分分地做自己的本職工作。


  王泊遠官至吏部尚書,豈會是個傻子?但是,他無意作繭自縛,並不代表滿朝文武樂見其安然度過這陣,畢竟將他擠下去,尚書之位就空出來了。是日,便有人懷揣著這樣昭然若揭的目的,請見太後於未央宮。


  此人,即是刑部尚書張璟。六部中,吏部最尊,戶部最富,餘下者半斤八兩。


  張璟略帶憂慮之色地道:「近日,臣頻繁見其出入清河殿下府邸,思及數年前的事變,臣不免惶恐不安。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故而,前來上稟殿下。」


  張璟並不多言,僅這番話便足夠。唐瀠登基初年,尚未建元竟寧的那年秋季,鄭王齊王返京述職,趁機與襄陵大長公主聯手政變,此後,燕京諸位大長公主處境尷尬,即便江夏亦是百般示好於太后皇帝。清河的地位又更特殊些,她的夫婿高湜是禁軍之一親衛軍的統領,王泊遠與此二人過從甚密,難免不令人深思。


  張璟走後,太后將王泊遠召來。


  之前秦覓貪墨案,王泊遠折了數位門下官員進去,雖無確切證據,但種種跡象表明決計與張璟有關,單單一個張璟如何使壞都猶如跳樑小丑,若沒有太后或是皇帝之意,諸事斷不能成。近年太后欲還政與皇帝,已經甚少召見朝臣,況且又是眼下此等草木皆兵的光景,王泊遠惴惴不安地過來,心裡便湧上不詳的預感。


  太后見他雙唇凍得發紫,命宮娥奉上熱茶,令他喝下暖暖身,王泊遠接過便飲下,隨著腹中漸有暖意,那股預感便愈加強烈。


  兩人起初只是話話家常,王泊遠年逾五十,這個年紀的男子心中所欲一半是自己的仕途一半是子嗣的仕途,上次唐瀠將王泊遠的嫡長子升任至國子學,太后遂向王泊遠關心他在國子學是否適應之類。整個過程,太后神色平淡措辭親和,似乎今日將他召來再無它意。


  約莫半盞茶的功夫,王泊遠的警惕心已然全數放下,繃緊的面容漸漸染上笑意,與太后高談闊論娓娓而談。他本是科舉出身,策論寫得好,口才亦然,這類人修身養性的覺悟假若有所欠缺,便容易有個缺點,不知點到即止,好於人前炫耀所得。


  王泊遠驀地想起一事,他笑道:「昨日臣於清河殿下府邸品鑒詩文,是前朝後主題詞於碑林上的拓片,其詞……」說到此處,他忙噤聲,前陣給事中口不擇言被杖斃,事後他還痛罵其說話不經腦子,他眼下又與他何異?無需旁人攻訐,他自己先將話柄授出。


  出乎他意料,太后沒有勃然大怒,藉此質問他身為朝臣何故與清河過從甚密,她執起茶盞,淺淺啜了一口茶,淡笑道:「說起詩文,我昨夜還看了一篇。其言『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欲與卿家共品一二。」


  聞太后此言,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便一顆接一顆地冒出來,王泊遠一面擦汗,一面佯裝不知太后深意,支支吾吾地品析了此篇詩文。


  當他說完話,用來擦汗的衣袖已經被浸濕大半,更再不敢與太后對視,不由得痛恨起自己心思竟然不如一個女人來得縝密。太后近來獨居深宮,甚少直接參与朝政,使他幾乎將她看作一個尋常的弱質女流,其實她仍然是當年閬風苑之變一眾大臣悲戚痛哭時,冷靜地率先震懾內鬼細作的女人,處變不驚又行事果敢,是世間男子亦少有的強者風範。


  王泊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熬到最後,太后也沒有將他如何發落,然而他心中懸而未定的千鈞巨石未能因此安然墜落。他乘車駕回府,在正堂坐不到片刻,便有宦官來傳太后誥令,將他貶謫至荊州,舉家遷居。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想將宦海沉浮數十載的官員拉下官位,罪證俯拾皆是。誥令中遍數王泊遠結黨營私貪權受賄的罪狀,條條翔實無可辯駁,這些罪證絕非短時可備全,太后與皇帝想整治他亦絕非一日兩日,只怕皇帝彌補他那次都是欲擒故縱,讓他自以股肱之臣故而肆意居功自傲。


  王泊遠雙手接了誥令,木然地癱坐在地,雙目無神,他已經到了這個年紀,日後再想從低位攀升至高位,無異於登天之難。家眷在庭院中相擁而泣,荊州雖非窮山惡水,哪及得上燕京繁華熱鬧,他們是過慣了富足生活之人,陡然跌落至泥地,便手足無措滿心惶然。


  耳聞周遭哭聲怨言,妻子衝過來捶打他的胸口,怒問他何以得罪君上,她滾燙的眼淚重重地砸落在他的臉上,猶如重鎚將他徹底砸醒,直到此時,他才想起史書曾言「西漢諸將,以權貴不全,南陽故人,以悠閑自保」。


  自古以來,君主與功臣能共患難,卻難同富貴。他恃功矜能,早被太后皇帝視為眼中釘,無需犯下多大的罪名,只需他將自己置身於類似清河府邸的易惹嫌疑之地,便是最好的治罪時機。


  千金難買早知道,一切都為時已晚,悔不當初,自己如今竟淪為張璟上位的墊腳石!

  皇帝尚未親政,太后的誥令固然可以任免三品以上朝臣,但是需要經過兩位丞相的商榷才能頒發。事已至此,王泊遠貶謫之事已無回寰餘地,年關將至,誥令中恩允其在燕京逗留到次年府衙開印,算得上十分寬容禮遇。


  張璟一直在等候此事的後續,刑部尚書到吏部尚書雖是平級升任,但是其中能夠拓展的人脈空間與利益關係更深更廣。然而他苦苦煎熬了數日,沒等到屬於自己的一紙詔令,卻是聽聞了未央宮侍人徐九九親赴清河府邸頒賜珍寶。


  張璟恍然大悟,自己與王泊遠其實皆是太后擺在棋盤上的棋子,他在尋機取代王泊遠,太后亦在尋機打壓王泊遠。故而他使親信緊隨王泊遠,觀察其舉止動向,竟然正巧就在眼下的風口浪尖時給他撞上一例,清河大長公主只怕早得太后暗示,才設局誘導。


  本朝的春節休沐是除夕至元月初七,又上元節一日,合共九日。王泊遠遭貶時,已近除夕,新任吏部尚書尚未酌定,吏部各項事務由兩位吏部侍郎協同代理。遠赴烏韃的使者亦有書信傳至,烏韃可汗竟然說他將納貢忘得一乾二淨,是以沒有遣使朝貢,見了使者才想起來,他已在安排此事,約莫月余便能抵達燕京,望晉帝海涵。


  可謂人不要臉天下無敵,他哪是忘記,八成是被邊關嚴密的布防給震懾得打消了奇襲的意圖,看破不說破,權當漠北天寒地凍,將整個烏韃汗國的腦子都給凍傻了就是。


  唐瀠終歸是愛好和平的現代人,兩國交戰生靈塗炭非她所願,加之攘外必先安內,朝堂上的紛爭尚未了結,烏韃可汗知難而退於她而言是好事一樁。


  除夕前幾日,朝政處理得差不多了,想起冬狩時獵來的野味,唐瀠便吩咐尚膳監的庖廚將野味處理好,她則直往未央宮。


  天降雪,宮城銀裝素裹,大片大片的雪花飄然墜落,御街上的積雪被宮人清掃得乾淨,兩旁卻是堆得厚厚的皚皚白雪,仿若纖塵不染的漢玉。


  兩座宮殿離得不遠,唐瀠徒步過去,她穿了太后親制的月白披風,戴著毛絨絨的兜帽,又有池再撐傘擋雪,待她走到未央宮,只有衣肩落了些雪粒。她步入正殿前,先將披風上的雪粒輕柔地拍去,又往掌心裡呵了呵熱氣,搓得足夠暖和,才笑吟吟地走了進去。


  數年的勤練不輟,她騎術已算上乘,射箭的準頭與臂力較兒時亦進步很大,加之冬狩時王公宗親處處讓她,見她瞄準了什麼獵物,自己便識相地換個目標,是以冬狩之行她收穫頗豐。


  兩人坐下來不久,尚膳監便有庖廚拎著兩個大食盒過來。食盒裡面,是腌制好的野味,切成了薄片,還有佐料醬汁和風味小食。庖廚領著內侍,將用於炙烤的炭爐安置於偏殿,燒得火旺的紅羅炭夾了幾塊進去,又夾了幾塊沒燒過的架起了小火,不消時,炭爐的火勢便恰可用於炙烤野味。


  紅羅炭不熏人,不嗆人,若為避炙烤食物的油煙而遠坐啖之,未免無趣。


  唐瀠與太后圍爐而坐,炭爐兩旁是食案,上面置有新鮮美味的漿飲和口感清淡的熱茶。庖廚將所有事物安置好,便領命告退,再後來,幾個伺候膳食的內侍宮娥又被唐瀠屏退,此時此刻,殿內僅她們二人而已。


  唐瀠握著食箸將炭爐上烤好的鹿肉獻與太后,鹿肉細嫩味美,經過炙烤更將庖廚特製的醬料深深地滲入到內里,咬一口,濃醇的肉汁四溢,口齒留香,令人食指大動。


  唐瀠一面夾起鹿肉,一面笑道:「阿娘,這鹿肉於身體虛寒之人有益,您多吃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