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嫌隙
「何解?這天下是誰的,皇上任命內閣首輔還需要你我同意嗎?不要忘了皇上說的話,他給我們的,我們才能拿,他不給我們的,我們不能去搶。」
羅權吹鬍子瞪眼,這羅宏是他兒子,這羅信也是他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是即便帝國變革至今,這嫡子庶子的觀念依舊沒有改觀多少,他們是從蕭文軒時代過來的人物,就更不可能輕易放下影響他們一生的觀念了。
現在帝國推行的思想還是那些剛剛進入初學的孩童接受的比較快。
羅宏搖搖晃晃站起來,眼眶微紅,「爹,從長安到青州,孩兒一路跟著打魏王,又打燕王,接著又打趙王,即便沒有功勞,這苦勞總歸是有的,那朱三四有什麼功勞,就去打了個雅克薩而已,你說孩子能不憋屈嗎?今年孩兒也四十有餘了,如今不能升任軍區司令官,仕途也就到此為止了。」
羅權張了張嘴想說什麼,最終他嘆了口氣,他說道:「這都是為父的錯,當年是該讓你前來青州,如此一來,這軍區司令便是你的,身為羅家長子,為父的確欠你的太多。「
羅宏怔了一下,醉意醒了大半,低著頭沉吟半晌,他深深嘆了口氣,」父親,難道此事就此作罷嗎?若是如此,那以龐玉坤為首的朝臣豈不是越來越不把我們放在眼中。「
羅權眉頭皺了皺,他警惕道:「那你想怎麼辦?「
「前些日子斐潼曾與孩兒在一起飲酒,其間他提起自己的長子尚未婚配,言下之意有與我們羅家通婚之意,孩兒心想小女素素今年也有十六,正是婚配之時,若是成了,也是美事一件。「羅宏朗聲說道。
「斐潼?你說的是斐閣的內侄斐潼?「
「正是,如果羅家和斐家聯姻,以兩家之力,皇上將不得不重視我們,父親,這也是為了我們羅家子子孫孫著想,,以前我們同皇上打江山,同心協力是不錯,但是如今江山穩固,也該為自己想想了,即便皇上念舊,但這龐玉坤等人不見得會容得下我們。」
羅宏繼續說道,羅權年事已高,這羅家族長的位子馬上就是他的,現在他已經在用羅家族人的想法思考。
羅權有些猶豫,他很清楚蕭銘不是蕭文軒,甚至不是歷史上任何君王那樣容易揣摩的。
他也無法肯定這樣做會引起什麼反響,但是古往今來,門當戶對總歸沒錯,他羅家子嗣總不能去取一個尋常百姓之女為妻,這同斐家聯姻貌似又沒什麼不妥。
見羅權有些猶豫,羅宏直接說道:「父親還在猶豫什麼,這龐首輔可比父親精明多了,據說他就有意讓自己的兒子迎娶牛犇將軍的孫女。」
聞言,羅權閉上了眼睛,現在發生的一切都讓牛犇說中了,正因為如此二人才會再此關頭選擇退隱,不再過問朝堂上的事情。
其實他十分清楚,這朝廷上的矛盾早晚得爆發出來,而且越是江山穩固爆發的就越快,尤其是蠻族大敗之後,根深蒂固的北方的威脅沒有了。
但同時,眾人團結一致打江山的意志也沒有了,剩下的只是這十年飛速發展過程中被掩蓋的矛盾。
現在每個重要的官員現在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或是中立,或是選擇抱團取火,或是大道獨行。
「這羅家族長的位置是你的,該如何抉擇自己去選,但是有一條,朝堂是個利益場,為了利益你爭我搶情有可原,皇上也樂於見到大臣們鬥來鬥去,這樣他的皇位才會越發穩固,但是有一條,觸及皇權的事情你一定不能做。」羅權厲聲說道。
「父親,孩兒可沒這個膽子,這軍區司令做不成,孩兒想給女兒謀個好去處難道還不成?」
羅宏從口袋裡掏出一包煙,點了一根就開始吞雲吐霧。
羅權見狀眉頭皺的越發緊了,權利足以改變一個人,現在這句話深刻反映在羅宏的身上。
他明白自己的長子是個喜歡鑽牛角尖的人,而且尤其對權利極為執著,這些年他南征北戰,為的就是趕上自己的弟弟,但是最終他的努力化成泡影,或許這才是他失落的根本原因。
而從這點上他似乎又明白了為什麼皇上選擇羅信而不是羅宏作為軍區司令官。
皇上身邊的密衛遍布大江南北,對重要的將領不可能沒有點了解,或許羅宏對權利的執著讓蕭銘選擇了羅信。
想到這裡,他又看了眼羅宏,說道:」記住,你身上肩負的是羅家上千口人的命,不要因為自己的得失害了別人。「
說罷,他轉身離去,現在是屬於年輕人的天下,而他這種老人也該讓位置了,畢竟他不能陪這些年輕人一直走下去。
御書房。
蕭銘正在讀著一封封電報,自從有線電報出現之後,他特意在御書房側的偏殿中留了電報室。
如此一來,密衛的情報便能夠隨時傳遞到他這裡。
這段時間,有線電報鋪設的速度很快,如今青州東到登州,南到幽州,西到冀州,南到徐州一線都已經鋪設完畢了,估計年底江北大部分城池都能通上電報。
對於這種便利的情報傳遞系統他當然是第一時間交給密衛的。
「皇上,還有這個,現在六個軍區司令都在魯飛府邸中。」錢大富將一個翻譯過來的電報送給蕭銘。
「這幾個傢伙也不知道低調點,估計馬上就要有人上摺子彈劾他們了。」蕭銘無奈地說道。
錢大富附和道;」沒錯,六個軍區司令官在一起,別人還以為要造反呢?「
「這倒是不會,朱三四是恰巧路過。」蕭銘拿起另外一封電報,上面寫的很清楚。
接著他又拿起一封電報,「這上面說朱三四和羅信有言語上的衝突,看來朕選朱三四是對了。」
」那不是還有五個人嗎?「錢大富問道。
蕭銘笑了起來,「這就對了,他們聚在一起才不正常,不聚在一起才說明他們之間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