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汽車黑科技> 第358章:給小白鼠們加buff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8章:給小白鼠們加buff

  安撫了潘強和孫國義二人,李凡愚便躲到了x超級生產線的車間里。


  當然了,來車間純粹是為了找個清凈的地方,可不是為了直接造車的。


  將車間的大門鎖好,他直接就進入了xapp空間之內。目的只有一個;找一個結構簡單,技術含量低一些,便於生產的經濟家用車型。


  然後…賣技術給國內的這些新興車企圈錢!


  其實目前家用經濟型車,是中華市場上需求最大的一個類。但是講真,以正信目前的實力,李凡愚都不敢貿然進入。


  這一塊市場,水簡直是太深了。需要的可不僅僅是技術,考驗更多的是一個企業的產能規模,成本控制能力。


  經濟,家用。


  既然是說了經濟,這一類車的售價就註定不會太高,也就是一般從六七萬到十二三萬這個區間。年收入能達到十萬的家庭,是這類車的主要受眾,同時也是汽車市場上基數最大的用戶。


  而家用,就表示這類車必須有能基本滿足家庭成員所需。多多少少,需要有一些能拿得出手的安全性和舒適型配置。更重要的是,車還得省心耐用。


  若是拿出來這兩個元素其中的一個,都是好搞定的。但是兩個元素同時存在,就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在較為經濟的售價並保證耐用性達到條件下,滿足家庭所需的一切配置。


  這,就大有學問了。


  想要在這個市場有所建樹,車企必須具備李凡愚擔心的那兩點——也就是產能規模和成本控制能力。


  所以我們看到;一貫以大規模生產壓低成本,以輕巧省油為主打,成本控制優秀且可選配置豐富的日系車,佔據了中華家庭經濟用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輕巧省油要是狠下心來不難做到,但是產能規模,配置和成本控制這三大塊,可都是正信的硬傷。


  或者說,是任何一個沒有經歷過時間沉澱,擁有極其完善的生產流程制度和龐大配套體系支撐的車企的通病。


  單說成本控制這一塊,它就不是一個車企想學就能馬上學到的東西——這裡邊兒包含的因素太多了。


  如果將日本的車脆不脆,坑不坑的問題先放在一邊。單說成本控制,怕是就連德美兩系加起來都難及其項背。


  原因?


  國情也好,開發概念也罷,都是各方因素夾在在一起才形成的。


  日本這個國家不大,但是人口眾多。直接點兒說,就是小日本彈丸之地,國土之內除了白銀資源還算說得過去之外,除了漁就是魚。


  這種國情就決定了他們的製造習慣。


  在很多的車型上,日系已經將「省」這個字用到了極致。


  舉兩個栗子;

  比如車身鋼板、如果說某款車要求城中量是一噸,鋼板的最低要求是2公分,那麼日系企業絕對不會把這塊鋼板做到1.9。但是,他們也絕對不會做到2.01——這是就是豐田模式。


  再比如車輛耗損這一塊、按照德美兩系的標準,就是盡量讓車輛的使用時間長一些。但是日系不會,按照他們的思維,一個家庭用車的平均更換年限比如是八年,那麼他們的所有零件都會按照八年的這個使用期來設計。保證前八年盡量不出問題,等到八年之後車開始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就該更換了。


  就是這種思維,決定了日系車強大的管控體系。而他們製造出來的車,也正好切合了家庭經濟車市場的用車需求。


  所以說,不管你承不承認認可不認可。在中華汽車市場用銷量證明了自己的日系車,已經給這一塊市場制定了標準。


  而正是這種標準,決定了規模太小或成本控制能力不強的企業,無法與之抗衡。


  所以在李凡愚看來,在沒有將內功修鍊到一定程度,光拿著技術去死磕,會在這個市場上撲的很慘很慘。


  要知道,家庭經濟型車的用戶,其實是不在乎什麼動力啊操控啊,技術啊什麼的。只要車省油,不壞,開著還算舒服,就已經能滿足了他們大部分的需求。


  雖然自己不準備做,但是現在在忽然掀起的造車熱大潮之中,卻並不妨礙李凡愚試試水。


  當然了,用正信的資源去試水可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正信的每一條生產線,現在都在分分鐘創造著利潤。


  而這些剛剛興起,手裡抓著大把熱錢想在汽車市場上分一杯羹的車企,在他看來就是一群最好的小白鼠。


  所以即使是除了滿足這些老爺們求裝備的需求之外,他也想支持一下。讓他們在家用經濟型車這塊市場上,好好的跟以日係為首的車企們剛一下。


  打定了這個主意,事情就好辦的多了。


  李凡愚在x空間的車型資料庫里翻翻撿撿,最裡邊兒還不停的念叨——反正別人也聽不見。


  「嗯……發動機這塊倒是可以,7檔雙離合成本太高結構太複雜,pass!」


  「嗯…底盤結構還挺簡單的,就是特么發動機用的是日系的啊…這尼瑪兌換出來也用不了,會被告侵犯專利滴…pass!」


  「嗯?發動機跟zgx888差不多,可自行生產。變速箱,低配五檔手動,簡單粗暴。高配六檔手自一體,也還可以。底盤平台倒是老了點兒…但咋說也跟tt一脈相承嘛。嗯……嗯!就決定是你了!」


  李凡愚看著面板上資料庫之中的車型,壞壞一笑。


  隨即他便使用了點數兌換技能,從銀行賬戶里提取了現金兌換了十萬個研發點。


  幾秒鐘之後,一款在車型資料庫中叫做「lavida」的車型,便被李凡愚提取了出來。


  lavida,在汽車歷史進程未改變前的那個時空,中文名字叫做——朗逸!

  沒錯,就是那個基於上個世紀大名鼎鼎的pq25平台研發,採用ea211,1.4t,1.6t和1.6l三款發動機,並配置了5mt和6at兩種變速箱的「神車」朗逸……


  這款車在歷史進程未改變之前的那個時空,可是也創造了銷量神話的。儘管平台技術老舊,技術水平上也不先進。但是卻仍然以「好開」「好用」「安全」「省油」「省心」,這五大被神車黨反覆吹捧的殺手鐧,在2015年創造了38萬的年銷量。


  而簡單粗暴的技術,用來給小白鼠們加buff,在李凡愚看來實在是再合適不過!

  ps:朗逸的變速箱是日本愛信生產的,但是專利在大眾手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