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騎良兵破萬軍
太陽的陽光在沙漠上如同波光粼粼的湖麵,耀眼的讓人睜不開眼,但這絲毫減弱不了雙方的昂揚鬥誌。這是勝利和聲譽之戰,沒有人會輕視。
隻是在有些吃虧的宛國將士們心理,恐怕更為沉重一些。這些戰爭其實就像一塊毫無瑕疵的布,你要找到最關鍵的一根,然後抽離便能有倒下的勢力,
不過一陣急促的鼓點,正是將士們昂揚鬥誌的時刻。“汝等退下,我來!”
一聲厲喝自沙漠的深處而來。眾人回頭間,一人一馬從血流成河的沙漠中馳騁而來。
這樣的英姿讓所有人不禁要屏住呼吸,不禁猜測來者究竟是誰!
隻見馬蹄踏處,劍光回轉,倏忽間,他已經殺出一條血路。劍上血還在嘀嗒,他的馬已過百餘尺。如此風範讓人才一見便已經震撼。許多風國的將士想要上前,卻最終連咫尺都靠近不了。
來人的劍法既快又準,往往是劍光一道便伴隨著血氣氤氳而起,浴血而戰的他,鎧甲上早已染卻了一身紅色,如同破空而出的戰神,又似驕傲而冷血的嗜殺者。整個來的路,居然全部染作血紅。
這樣突如其來的變化,振奮了無數在場的宛國將士,即使他們無法在沙漠之中如魚得水地應戰,但此時此刻,他們必勝的決心正在萌發。這個讓局勢勢如破竹的人居然是他們宛國的!
雙方兵器交錯聲愈發明顯,而勝利的勢頭已經開始向宛國倒戈。雖然主帥佑琛還在後方,可陣前已出現了這樣一個驍勇善戰的人,怎麽不令人心驚膽戰。馬前卒尚且如此,何況是其他的精兵悍將。
風國的將士們見此情形雖沒有自亂陣腳,也是破敵不如方才迅猛,雙方的戰線愈加被拉長。
遠處的風國的大將流光正穩坐軍營,看著陣中發生的一切。而這樣過五關斬六將的悍將不可能不被他所注意道。武功套路太快,看不清楚。思索再三,流光朝陣中人喊道:“來者何人,與我單獨會會何如?”
一麵說著一麵流光已提刀點地朝陣中央廝殺最激烈的地方而來。他的目光如炬,狠狠地盯著其中,要壓倒那破陣中人。
陣中人聽到身後響動,殺了最後一個靠近他的人,然後順勢將帶血的劍朝地上一揮,揚起半丈的黃沙,讓身側的人退後,順便還做了個讓流光放馬過來的手勢。這時候,陣中的沙場上隻剩下了他一個身影。
流光見他如此,並不多言語,便也讓身側的人與宛國其他將士一樣一起朝相反的方向退後。
這時候,身邊的人還想說什麽。
流光卻略微別過頭道:“在這個世上,還沒有人能單獨打敗暮某。說罷,流光稍微一使力,在黃沙上留下一個淺淺的腳印,便直接掠到了來人麵前。他緩緩拔出刀,那刀光映照在他的臉上,是怎樣一個寒氣逼人。
行至此時,兩個人已經拋開一切,互相對峙。
所謂流光為何會如此不顧危險,不顧禮法直接要求與這宛國來人一戰,其實也十分明顯。
就是在來人廝殺的方才,他已經在後方觀察了此人的破陣之法、套路,對他的速度,力道,反應和招數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才敢應戰。另外,他還是出於一種英雄惺惺相惜的想法。碰到對手不易,更何況是在這樣兵荒馬亂的歲月。
想必這來人也是知曉的,他也同時落了馬,行到正中位置,擺好了陣勢,準備與流光一戰。“出招吧!”他打量了一番流光,居然大言不慚地朝流光發出挑戰。
流光的刀果然如意料之中一樣,在破空雲霄之中一個回旋,直砍那來者的麵門。刀宜用力相向,便可威力無窮。這是流光招數的法門所在。
刀鋒紛至遝來之際,隻見宛國的來人,並不急於出招,而是來了一個順水推舟的招式,以劍為媒輔以自己本身深厚的內力,將刀鋒上所攜帶的力量原路回轉。這樣的招式,活脫脫就是一個以柔克剛的招數,與剛剛他在陣中快如閃電的樣子非常不同。
流光也沒注意到他的突然改變,來不及收勢。就在驚險萬分的時刻,流光卻整個人自黃沙之中騰空而且,而手掌發力,將刀的力道和整一柄刀半沒入黃沙之中。
如此行雲流水的動作,流光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刀有一半沒入黃沙的那刹那,周圍的黃沙立即因為受了力而如同驚起的鷗鷺一般,漫天騰起。
如此壯麗景象,竟是這兩人造就,的確讓在場的人感慨萬千。
等到黃沙紛紛揚揚落地之時,眾人不由得更是一聲驚呼。兩人不知何時早已不見了蹤影。
眾人麵麵相覷,不敢靠近,卻不知誰喊了一聲,快看!大家這才發現,兩個人早已纏鬥至半空。
劍雨疊影,刀光皎皎,每一片鎧甲的撞擊聲在這片空曠的地上被不斷放大。
隻見流光又禦起刀,避過來人的劍芒,身形稍稍一側朝來人的腰部砍去。
這樣的招式讓在場的人不禁為那銀衣鎧甲的人不禁捏一把汗,劍已在手,收勢來不及,而腰的話素來脆弱,身上鎧甲又重,幾乎沒有機會能靈活的閃避!
但來人顯然並沒有放在心上,刀鋒逼近的刹那,忽然如鯉魚打滾一般,旋轉著擦著刀鋒而過,而此時的劍已經完成收勢,又如芝麻開花一般朝著流光的脖子而去,若是劍至而流光而未及躲開,那劍便會刨花流光的皮肉。
將士們還未來得及緩口氣,便又將嗓子吊到了節骨眼上。
說時已遲,隻見流光同樣一個低頭,看著那柄劍低低地貼著流光的鼻梁而過,劍風帶亂了流光身上的鎧甲,發出增增的響聲。
“閣下何人?”流光對於來人的精湛劍法和如出鬼魅的招法以及詭譎多變的拆招十分感慨,卻也猜不出具體的來路。
來人完成一套收勢之後,淡淡道:“宛國,龍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