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大將之死
汪寒一行人完成了這次炸沉美軍“卡德”號航母的行動後,在西貢市遊擊隊的配合下,順利的離開了西貢市,返回山區的駐地。
汪寒一行人一回到駐地,就發現情況不大對勁。
按說他們一行人在完成這次炸沉美軍航母的行動後,消息早已經傳回了駐地。
現在回來大家應該熱烈迎接他們並且為他們高興才是。
可是他們六人回到駐地時,迎接他們的政委黃誌萬卻是滿臉悲憤,而且駐地所有的官兵們個個眼眶通紅,似乎發生了重要的令人悲傷的事情。
汪寒趕緊問道;“發生什麽事了?怎麽大家都一個個這麽的難過啊?”
黃誌萬哽咽的回道;“我們南方局的書記,南方解放陣線總指揮,我們越共黨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阮誌清大將,他,他,犧牲了。”
瞬間汪寒幾乎站立不穩。
難怪駐地部隊官兵們都非常痛苦和難過的表情,原來北越南方局的帶頭人阮誌清大將既然犧牲了!
汪寒隨後問之詳情。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阮誌清是繼武元甲之後,北越軍隊的第二位大將,是傳說中北越軍隊的軍神。
在奠邊府戰役之後,阮誌清在北越黨政軍位置再次上升,在北越軍隊的副書記任上,負責北越軍頭們的調換,以及北越軍隊的換裝、整編。深受胡誌明和黎筍信任。
在1956年12月,日內瓦會議結束不久,在黎筍敦促下,北越武裝在撤離柬埔寨之前,由阮誌清主持召開了關於南方共運戰略的金邊會議。
這是北越以南方幹部為主體的高級秘密會議。黎筍和阮誌清在會議中提出向南方推行武裝鬥爭行動的戰略。
這一戰略在阮誌清主導下不斷修改、完善、明確為有限度的加強在南方的軍事活動。
隨後,這一方案被胡誌明在內的北越高層批準,也得到中、蘇默認。
北越軍隊第一大佬武元甲成為北越正規軍的統帥。
而北越軍隊二號人物阮誌清則升任南方局老大,主掌南方解放陣線和南方抗美戰爭前線總指揮部帥旗。
是時,胡誌明掛在牆上當精神領袖,武元甲在黎筍麾下指揮北越正規軍,阮誌清坐鎮南方作為最高決策人,其位置炙手可熱可想而知。
主掌南方軍事後,阮誌清即提出解放南越必須依靠長期對敵消耗的持久戰。
在軍事顧問們的輔導下,他仔細研究過紅軍和八路軍的遊擊戰略、戰術,對農村包圍城市尤其推崇。
阮誌清認為,越南和中國在人文和地理上相通的地方很多,中國經驗越南必須借鑒。
1961年,阮誌清再度率領4萬餘正規軍經胡誌明小道,迂回抵達南方。
隨即,這支正規軍迅速以連、排分拆,在南越境內廣袤農村處處立足,大打遊擊戰。
1965年美軍地麵部隊介入越戰,這時,阮誌清主掌的南方局負責戰區調整包括為北起林同省、寧順省、平順省的第6軍區,南到最南端的金甌省。
武元甲、文進勇負責的,不過是在寧順省以北到十七度線地區打邊鼓。
可能是戰略分歧的原因,但也不排除武元甲、文進勇對阮誌清位高權重的眼紅,以及阮誌清水漲船高再不把武元甲、文進勇等人放在眼裏。
此時,北越的南方革命越發獨樹一幟。
是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產一部著名的戰爭電影《地道戰》。
和看完《白毛女》就要在部隊推廣憶苦鬥爭會一樣,這部標注為軍事資料片的電影送往越南南方不久,阮誌清便找到利用地道戰打擊侵略者的鬥爭靈感。
阮誌清的靈感得到了北越及其他大佬們的認可。
於是,鋤頭、钁頭等等工具由胡誌明小道運到西貢往西北約40公裏,距古芝約30公裏,被美軍稱為越共總部的,阮誌清南方局總部所在的山丘密林。
在1965年到1967年間,數萬軍民按照設計圖,在這一區域挖出了長約250公裏,部分地段為三層構造的隧道。
整個隧道係統由南方局總部,衍射西貢,抵達柬埔寨邊界,銜接胡誌明小道。
隧道係統內部通道網絡縱橫,通道狹小不過一人進出,最寬超過6米。
設有指揮室、參謀室、醫療室、彈藥庫、火力點。甚至,還設置有會議、休閑、發電、廚房、給排水等等設施。
為保萬全,隧道係統每個出口均有精心偽裝,有些地道內甚至養了蛇蟲來防備美軍突入。
至於每個分區之間隔斷,還設置了專門製造的放漏氣、漏水的特種防禦門。
《地道戰》大家都是看過的。萬一鬼子一個老奸巨猾,用瓦斯、毒氣或者用水來破壞,可不能掉以輕心。
終於大功告成時,按照電影《地道戰》的邏輯,此番阮誌清的地下長城,已然固若金湯了。
1967年1月,鬼子真的來了。
南越解放陣線的根據地日益擴大和遊擊隊活動的日益頻繁,引起了美軍的恐慌。
美軍駐越司令、四星上將威廉?威斯特摩蘭曾評價道:「在越共高級將領中,阮誌清是唯一具有第一手知識的人,隻有他懂得,麵對美國火力進行常規戰爭是多麽大的不幸。」
為了拔掉阮誌清這顆眼中釘,1967年3月,美軍向位於西貢以北40公裏地區的越共「鐵三角」根據地發動了「雪鬆倒下」作戰行動。
該地區正是北越南方局的駐地,由阮誌清親自坐鎮指揮。
是時,美軍陸軍第25師發起代號為雪鬆倒下的行動。
美軍轟炸機和艦載機日夜不停轟炸,數以萬噸計航彈傾斜而來,阮誌清南方局總部所在的山丘密林幾無寸草。
隨即,美軍在占據古芝地麵陣地後,開始對阮誌清的隧道係統開始進行規模化破壞。
最先,美軍異想天開想用大型水泵和企圖攔阻西貢河倒灌隧道。
徒勞無功之後,又想起編組身手敏捷的官兵潛入隧道作戰。
可想,這樣的戰果其實比當年的小鬼子高明不了多少。
此外,美軍派出軍犬發現出口,再用重型推土機、挖掘機推垮和挖開隧道。然後由士兵往隧道投擲瓦斯、毒氣。
因為美軍毫無懸念的巨大戰力優勢,北越武裝被壓製後無法進出、機動。
就此,阮誌清想當然的利用地道展開遊擊戰,自然難以開展。
古芝地道戰和反地道戰,便在沉悶、緊張的氣氛中進行。
美軍以爆破、轟炸、碾壓、投毒、焚燒等反製手段逐步推進。
數天之後,美軍又想出了新辦法。
美軍派出軍犬尋找隧道通氣口,並用厚重沙袋壓住,運來高壓乙炔氣罐連接管子往地道口灌壓。
當乙炔氣體往地下灌注完畢,美軍以投擲手榴彈,或向地道內發射M72單兵火箭彈,引燃乙炔氣體。
瞬間,洞內溫度超過2760攝氏度。
這是一種有效的地道戰反製戰術。
如此高溫,洞內的藏兵或者死於高溫,或者為空氣燃燒耗盡窒息,幾無生還。
這也是一種極端殘忍的戰術。
如此潑湯澆蟻,很多躲藏在隧道的婦孺和非武裝人員也是玉石俱焚。
攻擊之後,美軍再入隧道時經常發現燒成碳黑遺骸,景象淒慘。
雪鬆倒下行動之後,古芝附近,被美軍稱為越共總部的阮誌清南方局總部所在地一片焦土。
阮誌清大將本人也再無音訊。
此後,北越發出哀訊,聲稱阮誌清大將死於心髒病突發。
阮誌清死去,河內高層為之痛心、震驚,北京方麵也是惋惜不已,致電吊唁。
據說,國內各大報刊頭版為此刊發唁電,阮誌清為享受此規格越南第一人。此後,胡誌明去世,吊唁規格也不過如此。
不久北越在河內為阮誌清大將舉行了國葬。
此後,黎筍力主調整北越向南方推行武裝鬥爭行動的戰略,由依托南方局為主,以遊擊戰為主,轉換到以北越正規軍為主。
以借胡誌明小道集結、積蓄軍力、物資,向南越發起大兵團作戰的思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