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抗戰之獨立團> 第二百四十五章一二八淞滬抗戰的尾聲

第二百四十五章一二八淞滬抗戰的尾聲

  這一仗打得那是過癮啊。


  不僅汪寒親自駕駛這坦克就像開著碰碰車一樣,肆無忌憚的衝撞和碾壓著小鬼子。


  梁思忠也在裝甲指揮車上,像打獵一般不停的射殺這外麵的小鬼子。


  其他的戰士也早就憋壞了。


  白天被日軍圍著打。


  現在晚上終於可以出一口惡氣了。


  兩輛輕型坦克加上一輛裝甲車,然後是怒火中燒的稅警總團的精銳戰士。


  仗著鋼鐵之軀和強大的火力和機動性,打得日軍鬼哭狼嚎。


  最後戰場上幾乎沒有結果站著和活著的日軍士兵了。


  小鬼子們逃的逃,跑的跑,其餘的不是被殺死就是被撞死碾死壓死拍死。


  梁思忠按動裝甲車喇叭,示意收兵回城。


  汪寒聽見後將坦克轉彎調頭,傲嬌的朝著城門口馳去。


  隨後在城牆上稅警總團一營戰士們的歡呼聲中,這隊坦克裝甲車隊威風凜凜的開回了茜涇營。


  稅警總團在日軍登陸後的必經之路茜涇營的頑強防守,為中國軍隊爭取了時間和難得的調整防線部署的機會。


  與此同時,國軍革命軍第五軍總指揮張治中將軍,派出原來在蘊澡浜北岸陣地的八十七師宋希濂旅部兩個團調往田灣為預備隊,緊急增援瀏河戰鬥。


  宋希濂接命令後,即依五二一團、五二二團及各營的順序,於午前9時由顧家宅汽車站向瀏河輸送,但隻得汽車11輛,每次隻能輸送一個營的兵力。


  宋希濂身先士卒,率先頭部隊五二一團第一營於正午12時到達瀏河。


  此時,日軍約一萬人,在攻占浮橋後急速向茜涇要隘推進,

  宋希濂下令第一營仍在原陣地拚死抵抗,阻敵東進。


  命令已到部隊迅速沿瀏河南岸積極布防,期望等五二二團全部到達後,再在深夜進行大反攻,以收複茜涇、浮橋等陣地。


  將士們不畏強敵,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為求民族生存而戰”。


  用鮮血和生命打破了日軍包抄我國軍隊後路、合攏圍殲我國軍隊的企圖。


  為中國軍隊跳出日軍包圍圈、加強力量、持久抗戰贏得了時間。


  日軍司令官見再戰已無決勝把握,被迫於3月3日發布停戰聲明,提出議和。


  3月3日下午,蔣光鼐總指揮電令張治中第五軍各部隊依次撤退並構築第一、第二、第三之三線陣地。


  令八十八師撤至常熟城集結待命,八十七師宋希濂旅撤至白茆新市之線、孫元良旅撤至石牌之線,軍部進駐東唐市,獨立旅第二團及軍校教導總隊集結於東唐市附近待命。


  隨著一二八淞滬戰事的漸趨平息,5月7日,蔣介石電令第五軍複員。


  八十八師開駐武漢,八十七師暫駐常熟附近原陣地集結整理。


  18日再電令第五軍八十七師及軍校教導總隊調京(寧)訓練。


  3月3日,主要戰事結束。在英、美、法、意等國調停下,中日經多輪談判,5月5日雙方簽訂《淞滬停戰協定》。


  協定規定,日軍全線後撤至戰爭前的日本租界內,而中國一方則把軍隊撤出上海市,上海市內的治安由警察和憲兵維持。


  5月23日,中方按照協議收回上海日本占領地區,雙方恢複到“一二八”之前的態勢。


  5月5日,中日雙方代表簽訂《上海停戰協定》。協定全文如下:

  第一條 中國及日本當局,既經下令停戰,茲雙方協定,自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確定停戰。


  雙方軍隊盡其力之所及,在上海周圍停止一切及各種敵對行為。


  關於停戰情形,遇有疑問發生時,由與會友邦代表查明之。


  第二條:中國軍隊,在本協定所涉及區域之常態恢複、未經決定辦法以前,留駐其現在地位。


  此項地位,在本協定附件第一號內列明之。


  第三條:日本軍隊撤退至公共租界,即虹口方麵之越界築路,一如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事變之前。


  但鑒於須待容納之日本軍隊人數,有若幹部隊,可暫時駐紮於上述區域毗連地方。


  此項地方,在本協定附件第二號內列明之。


  第四條:為證明雙方之撤退起見,設立共同委員會,列入與會友邦代表委員會。


  該委員會並協助布置撤退之日本軍隊與接管之中國警察間移交事宜,以便日本軍隊撤退時,中國警察立即接管。


  該委員會之組織,及其辦事程序,在本協定附件第三號內訂明之。


  第五條:本協定自簽字之日起,發生效力。


  本協定用中、日、英三國文字繕成,如意義上發生疑義時,應以英文本為準。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訂於上海。


  外交次長郭泰祺


  陸軍中將戴戟

  陸軍中將黃強

  陸軍中將植田謙吉

  特命全權公使重光葵


  海軍少將島田繁太郎


  陸軍少將田代皖一郎


  見證人:依據國際聯合會大會,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三月四日決議案協助談判之友邦代表:

  駐華英國公使蘭浦森


  駐華美國公使詹森

  駐華法國公使韋禮德


  駐華意國代辦使事伯爵齊亞諾


  從停戰協定條文本身看,並沒有什麽,但協定之外有三個“諒解備忘錄”是屈辱性的。


  其內容為:中國政府同意取締全國的抗日運動。


  第十九路軍換防,調離上海。


  在浦東和蘇州河南部,以及龍華對岸之若幹地區不駐紮中國軍隊。


  這三條為全國各界特別是上海民眾所切齒痛恨。


  結果,推而廣之,國人多指責《淞滬停戰協定》為喪權辱國的條約。


  傳統史書談及此事,也通常這樣認為,並由此得出結論:“一二八”淞滬抗戰失敗了。


  曆史教科書給我們留下的基本印象是:“一二八”抗戰爆發後,十九路軍奮起抗爭,除第5軍後來在張治中率領下參戰外,沒有其他部隊前來支援。


  由於蔣介石采取妥協投降政策,拒不再向守軍發出一槍一彈,致使守軍孤軍奮戰,最終在日軍大量增兵且麵臨被包抄的危險時,被迫撤至二線。


  5月5日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簽訂,“一二八”抗戰遂以失敗告終。


  但耐人尋味的是,日本國內的一些史書卻認為失敗的一方是日本。


  如日本曆史學研究會編的《太平洋戰爭史》認為:“在淞滬戰役中日本所以失敗,是因為中國人民的抵抗,特別是站在最前線的十九路軍的英勇善戰。”


  關於此戰的成敗,無疑應曆史地看待。


  此戰是貧弱的中國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奮起抗擊的一戰,粉碎了日軍侵占中國上海的企圖。


  推遲了日本軍國主義全麵侵華戰爭的爆發,至少為中國贏得了5年時間。


  在這段寶貴的時間中,中國加強國防建設,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為迎接全麵抗戰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一二八”淞滬抗戰中,作為弱國的中國,居然通過血戰重創了優勢的日軍,迫使日軍不得不簽訂停戰協定。


  並將部隊撤出上海,這為中國最終取得抗戰勝利奠定了成功和自信。


  1932年5月28日,蘇州城內,黑雲低垂,雨細風寒。


  社會各界在城中的王廢基公共體育場舉行隆重的一二八抗日陣亡將士追悼大會。


  全市下半旗誌哀,停止一切娛樂活動。蘇州城籠罩在悲壯肅穆的氣氛之中。


  過後,張治中將軍帶著無限傷感的心情,回到了南京。


  隨後辭去軍職,重回中央軍校擔任教育中職務。


  而稅警總團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表現出來的實力得到了一致讚譽。


  總團長王賡因為汪寒的到來,也避免了曆史上的所謂“泄密事件”。


  繼續出任稅警總團的總團長。


  而汪寒的指揮能力和軍事能力,也得到了包括稅警總團團長王賡和官兵們的認可。


  戰後汪寒被正式任命為稅警總團團長特別助理,並兼任學兵訓練團團長。


  總團助理這個職務不出意外,雖然隻有中校軍銜,但是權力極大。


  可以傳達總團長王賡的指令,並對下麵各個分團有監督監察之責任。


  不過這個學兵團的團長卻是個燙手的山藥,一直沒有人願意接任。


  王賡曾經想讓有著“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畢業後,現在擔任第四分團團長的,以嚴格訓練出名的孫立人來擔任。


  可是被孫立人婉言謝絕。


  然後王賡又想讓稅警總團的特別參議莫雄,這位老資格的國民黨軍人資曆極高。


  參加過著名的黃花崗起義、護國討袁、討伐陳炯明和北伐戰爭。


  從士兵到將軍,曆任連、營、團、旅、保安司令、師長等職。在中國國民黨中有“莫大哥”之稱。


  可是這位老大哥也是謝絕了王賡的任命。


  不就是一個學兵團的團長嗎?


  怎麽連以訓練嚴格聞名的中西方結合的大師級的教官孫立人,和國軍中的元老人物莫雄將軍都不願意接手呢?


  看來稅警總團的這個學兵團很不簡單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