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之初,性本善
“你好,我叫汪寒。是共產黨獨立大隊的。我想在村裏建一個學堂,讓無所事事的孩子們能夠讀書識字,以後有所作為。
聽說你以前是大學生,所以想請你幫忙教授他們。”
汪寒輕聲的說道,並將自己的來意說明。
“不好意思,我們家裏情況有些特殊。父親以前拒絕了日本人的邀請,還受到了身體上的折磨。現在我隻想在家好好照顧父親,其他的事情恐難辦到。”
蘇紫淡然的回答道。
“聽說你以前也是參加過愛國遊行運動的進步學生。
現在國難當頭,我們每個人都要放下自己的私心,為國家和民族做些什麽。難道你就這樣消磨時光,將美好的青春浪費啊?”
汪寒還是苦口婆心的勸說道。
“西陵下宿命的佇望,且醉作一硯梅香淡墨,一半凝魄,一半氳散。
畫船聽雨,深巷杏花,那種遙遠的記憶,三分入畫,隻一回首,便成煙雲過眼,隨流年輾轉而去,卻無能為力。存於心,鐫於憶。
過去已經過去,回憶隻能追憶。
汪先生還是請回吧。”
蘇紫溫文爾雅的柔聲說道。
“哎,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多做打擾啦。
不過剛才我在院外聽到一首江南小調,非常的好聽。歌聲如你的人一樣,溫婉如玉,再下不才,不敢在蘇先生這裏賣弄學識,也不敢在夜鶯黃鸝鳥的歌聲前獻醜。
但是我也有一首江南的民歌,想唱一下,請你這個江南傳統的文人世家指導品鑒一下可否?”
汪寒見蘇紫聰慧睿智,加上父親的變故,一時不好說動,隻好用另外一個辦法來迂回。
蘇紫喜歡唱歌,喜歡江南小調。那麽後世而來的汪寒也算知道一些這方麵的歌曲,所以提出以歌會友,來拉近彼此的距離。
“哦,想不到汪寒先生一個共產黨人,應該隻會排兵布陣打戰,竟然也知道江南民歌小調?小女不才,也想請教聽聞一下。”
女孩一聽汪寒不再糾纏請老師的目的,而是說自己會唱江南民歌,不由有些詫異同時也有些好奇。
一個大男人,會唱江南民歌?那就聽聽試試唄。
“好。那我就獻醜啦。”
汪寒勻勻嗓子,開始了表演。
這是一首揚州民歌,《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這首《茉莉花》民歌,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而且汪寒柔中帶剛的唱法更加突出了這首民歌的特點。
果然這首《茉莉花》一下子打動了蘇紫,聽到這首曲調悠揚從未聽過的江南小調,蘇紫一雙美麗的大眼睛撲閃撲閃的,突然之間有了一種神聖的光芒。
甚至連原本閉著眼睛的蘇清揚聽到這首歌曲之後,兩行清淚滑眶而出。
這首歌曲讓他想起來了以前的妻子,想起了和愛人在一起的時光。
蘇清揚嘴裏呢喃著說道;“去吧,孩子。我的明天已經過去,你的明天才剛剛開始。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看見好久都不曾經說話和情緒壓抑的父親,竟然流下了熱淚。蘇紫一下子撲在蘇清揚的身上,放聲的哭泣。
為了父親的病情,主要是父親的情緒,蘇紫照顧了好久。如今父親終於又開口說話了,父親終於想開了。這怎不令人熱淚盈眶呢!
汪寒就這樣站在兩人身邊,不動如山。不說話,也不去打擾。
他知道這個女孩心裏的苦楚,也知道蘇清揚有著中國文人的氣節。
現在讓他們釋然,放鬆放開心結。
不知過了多久,汪寒耳邊傳來了蘇紫如黃鸝一般清澈的聲音。“好吧,我答應你。我該怎麽做?”
汪寒心裏大喜,但還是故作淡然的說道;“知識就是力量,孩子們就是我們的未來,就是國家的希望。
我們不能讓小鬼子在我們的國家橫行霸道,暴虐,殺戮。我們要反抗,要鬥爭,要戰鬥,要用我們的生命和熱血來保衛我們的家園。並將小鬼子們趕出中國!
平時教授孩子們讀書識字。以後有可能的話,你有一身好醫術,希望你加入我們。”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我先教授孩子們吧。”
蘇紫說道。
“行。一言為定!”
第二天,汪寒親自來迎接蘇紫。此時蘇紫戴上了一個口罩,將臉上的傷疤擋住。然後隨汪寒一起來到了村裏的祠堂。
這個祠堂昨天汪寒叫人來打掃清理過。並製作了幾張桌椅板凳,還有一個木板做成的黑板用來寫字。以及一些簡單的工具等。
而在老村長的通知下,村裏各家各戶的孩子們也興高采烈的來到了祠堂裏麵,嘰嘰喳喳的坐在小板凳上,迎接這他們的老師。
對於農村的孩童們來說,讀書識字他們並不知道就是讀書學習文化,但是孩童們對任何的新鮮事物都是好奇和喜歡。
可能他們以為讀書學習是件很好玩的事,但是上了兩天以後就知道讀書其實很受束縛,遠沒有在野地裏玩耍自由自在。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了。從此高老莊的祠堂裏,就想起來了孩童們稚嫩的讀書朗讀聲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