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抗戰之獨立團> 第四十七章 不惜一切代價

第四十七章 不惜一切代價

  我們先從大青山地區日軍最高司令官小野少佐說起。


  這是個“勵誌”的故事。


  小野出身在日本的九州島。這個島曆史上就是日本貧窮的地方,環境頑劣,民風彪悍好鬥。連飯都吃不飽還動不動喜歡打架鬥毆,就是這個地方的寫照。


  而小野的家當時窮到什麽地步了呢?我們常說窮到兩人合穿一條褲子。而小野家裏有兄弟五個,家裏極其貧困,家裏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兄弟五人共穿一條褲子。


  老大要出去穿上,回來後脫下給老二穿,老二再給老三,老三給老四。小野是最小的老五,等幾個哥哥穿完褲子到他這兒時,小野早就尿在破床上了。


  為此小時候的小野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以後每天穿兩條褲子,一條腿穿一條,窮怕了啊。


  要想出人頭地不是那麽簡單的,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小野為此絞盡腦汁,窮思苦想。別說,小野這窮極思變的想法還真想到了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後世窮人想一步登天最有效的辦法——抱大腿。


  於是小野最後終於做了一個決定,他娶了當地鎮長的女兒。


  鎮長的女兒患有小兒麻痹症,不能正常行走,鎮長為此傷透了腦筋。卻不想四肢健全的小野願意娶他們家的殘疾女兒。當然大喜過望,為此小野倒插門住進了鎮長的家裏,做了一個上門女婿。


  也就是中國人稱之為“贅婿”的幹活。哇,“贅婿”肯定要火啊!可惜後來有頭無尾,似乎,,,,,,。


  做了“贅婿”的小野也提了一個條件,就是保送他上軍校。因為小野知道,隻有進了軍校,踏入軍界,在當時有侵略野心的日本國才能夠依靠戰爭和打仗出人頭地。


  有人說,如今的高考製度真正危害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大部分人不以為然,這個就不多說。看吧!

  同高考相似,日本軍官的培養教育體係基本上是全封閉型的,而且更加唯分數論,在校分數甚至可以隨你一生一世。另外一個就是如同中國古代的察舉孝廉,這是日本士族門閥的一種特殊的政治待遇和權力。


  有一定地位的當地士族和門閥可以舉薦和報送某人進軍校讀書。一個有誌從軍的日本人,從小就必須寄宿。上軍事小學“陸軍幼年學校”,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門心思就是死讀書。


  讀完書後再勵誌,一個比一個口氣大,都嚷嚷著要把中國這些“東亞病夫”怎麽樣怎麽樣。


  然後再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其實這隻能說是日本軍校中的高中,離大學還差得很遠。日本軍校生的終極目標是陸軍大學。


  這個陸軍大學的門檻離地三尺三,如果不是士官學校的優等生,你連報考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考上了。當然要求的分數也是異乎尋常的高。士官學校畢業後要從軍,其中成績優秀的,經基層鍛煉後,可由所在部隊推薦報考陸軍大學。


  小野奮發圖強,進過不懈的努力之後終於如願以償的考上了日本軍人的最高學府東京陸軍大學。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小野咬牙堅持,每天幾乎24小時都在拚命學習,就為了考一個好分數,一定要進前六名。


  為什麽呢?因為在日本陸軍大學,考試成績優異的前六名是無上的榮譽。在陸大,把畢業成績進入前六名的稱為“軍刀組”,不僅會得到天皇親賜的軍刀,還可以出國留學。到後期,日本陸軍高層幾乎被“軍刀組”給完全壟斷了。


  日本民族素有“菊與刀”之稱,刀無疑是武士最重要的身份標識。盡管後來的《狩刀令》剝奪了普通人佩刀的權利,但軍人的佩刀則一直被保留下來。


  再加上有了一個“禦賜”的名頭,在當時的狂熱軍國主義氣氛下,這把軍刀的分量與榮譽就顯得非常之重,很自然的成為當時的陸大學生忘情追逐的聖杯。


  比如,第一屆軍刀組中的第一名,叫做東條英教。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挺耳熟?沒錯,他就是後來的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的老爹。


  還有一些軍刀組成員,雖然不太出名,但也是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侵華戰爭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名字,幾乎伴隨了日本對華侵略的各個時期,都不是什麽好鳥。


  再回到小野這裏。妄想出人頭地的小野在陸大懸梁刺股,一心死讀書,就是想考進前六名的軍刀組,獲得天皇禦賜寶刀,結果呢,小野最後考了第七名,與軍刀組失之交臂。


  小野那個鬱悶啊!自己出賣身體,犧牲色相,娶了鎮長家的殘疾女兒,就是為了以後進入軍校做大官出人頭地,現在隻得了第七名,第七名啊。以前所有的付出和心血都白流了,小野那個氣啊,氣啊,氣啊。


  雖然陸大畢業的學生基本上也可以進入軍隊的高層,但是和軍刀組比起來,還是遠遠不如。因為軍刀組的成員們擁有某些特權。


  通常這些優秀畢業生都會有一個較為順利的前程。除此之外,他們往往還享有一項特權:可以優先公派出國留學,還能選擇去向國。


  由於軍刀組的成員大都是由陸軍幼年學校畢業後升入陸軍大學的,而陸軍幼年學校隻開設德語、漢語、俄語三種外語課程(學員任選其一)。


  也就是說這些學員都不懂英語,所以據說大多數留學的軍刀組成員都選擇了奔赴德國留學。這一點對日本軍隊的體製建設影響很大,日軍在很多地方幾乎是照搬德軍現成的規矩。


  另外,軍刀組成員在提前晉升軍銜、分配到中央軍事機關供職等方麵均享有一定的優勢。實際上,軍刀組更多的是被視為一種最高榮譽。


  如今小野落選軍刀組,自己快速晉升的捷徑沒有了,自己在日本軍界又沒有靠山和人脈資源,想早點晉升做大官後,甩掉家裏那個殘疾老婆的願望也破滅了,小野氣急敗壞,敗壞氣急。


  這時一個機遇來到了麵前。


  一天小野在陸大校外的偕行社(當時日本陸軍的軍官集會場所)裏麵一個人喝著悶酒。偶遇到一場軍官會議,隻見這群軍官們衣著光鮮,吃香的喝辣的。


  桌上的清酒隨便喝,旁邊的女侍應可以隨便撩。那個威風啊,那個體麵啊!


  而小野雖然是陸大的畢業生,但是由於沒有背景和關係,還沒分配到軍隊。加上自己兄弟五個都要靠自己救濟,一點點微薄的薪水和津貼那裏夠啊。家裏那個鎮長的女兒也是母老虎,對其呼來喝去。


  小野心裏十分鬱悶,對未來前景的失望和軍隊前途的失落。所以一個人落魄的借酒消愁。


  這時,中間大桌子的那座聚會的軍官們突然大聲爭吵了起來。


  原來是兩個軍官不知為什麽爭執吵了起來。其中一個中年軍官拿出一大疊票子,炫耀似的仍在桌上。對麵和他爭吵的也是一個中年軍官,明顯身上沒有帶這麽多錢。


  一下子被對方的氣勢鎮住了。


  但是這名中年軍官神情淡定,整個人身上有著高出其他人的獨特氣質。小野這些年來為了出人頭地,在軍校,大學裏麵刻意搜集上層高官等權貴的信息,揣摩人心,當然對這個中年軍官有一定的了解。


  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貴族氣質以及高貴優雅的舉止來看,此人絕對不是一般的人。從其他人的稱呼“藤原君”來看,小野大膽的猜出此人應該是日本的四大貴族中“藤原”家族裏的人。


  現在藤原似乎遇到了一點小麻煩。以他的家族勢力和在軍中的地位,應該很快有人出麵幫他擺平。


  為什麽這群軍官聚會,明明應該知道藤原的身份。為什麽還是有人敢向藤原挑戰挑釁呢?


  這是因為日本是個奇怪的國家。自明治維新後,天皇重掌權力,天皇權力被推崇到最崇高無比的位置。或許是軍閥控製日本的曆史傳統太久,日本尤其日本軍人素有“以下克上”的傳統,而且一旦成功還以此為榮。


  這種做法私底下極大刺激了日軍中的少壯派軍官,繼續助長了“以下克上”的心理和文化,在下層軍士看來,以下克上是英雄。


  所以這名低級軍官才敢向這名高級軍官並且還是貴族的藤原挑戰。


  小野決定賭一把。他放下酒杯,來到那個大桌子跟前,從胸前摘下一塊懷表,重重的放在那名軍官的對麵桌子上邊。


  看見桌上的懷表,“銀時計!”這群軍官頓時發出一陣驚呼!作為軍界的高層代表,他們當然知道和認識這種懷表的來曆。這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優秀生才有資格獲得的,並且是由天皇禦賜的“恩賜品”。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恩賜品”是銀懷表。日本陸軍大學的“恩賜品”是軍刀,獲得禦賜軍刀的在軍界是無上尊榮,並尊稱為“軍刀組”,以後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士官學校的“恩賜品”是銀懷表雖然比不上陸大的“恩賜品”軍刀,但也畢竟是天皇所賜,尊崇無比。所以當小野拿出這塊銀懷表時,也是震驚了全場。


  小野憑借這塊禦賜的銀懷表為藤原解了圍,當然也得到了藤原的感激,此後兩人成為朋友。


  作為日軍老牌貴族的藤原家族,在政界和軍界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和相當的背景。


  小野抱住這條更大的大腿以後,為此休掉了家鄉鎮長的女兒,娶了藤原的女兒為妻,立即從野雞攀上枝頭變成了鳳凰。


  原本要被分到地方常備師團的小野,直接進入參謀本部任職。參謀雖然名義上是部隊主官的幕僚,但同時也是監軍,所以部隊主官是管不了參謀的,能管參謀的隻有上一級單位的參謀。


  此後官運亨通。短短數年就升到少佐,已經是中級軍官了。


  後來在中國戰場又下派到地方部隊出任地區駐軍的指揮官。其實也就是鍍金混資曆,因為日軍的升遷不僅要靠戰功,還要靠資曆。


  所以小野這個日軍陸大的高材生才會來到平安縣城這個小地方,出任大隊長兼任憲兵司令。


  可以說小野能夠有今天的地位,完全不是靠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得來的,而是靠著娘家人也就是藤原家族的大力關照。而現在藤原家族的美惠子來看望自己,竟然被遇襲失蹤。要是老丈人知道了哦,還不將自己的皮扒了啊。


  藤原在軍界權柄滔天,要是他的女兒真的出了事情,小野別說被撤職查辦,甚至還要遣送回國,最後被剝奪軍籍遣送老家。那小野還不要了命啊!


  當初為了抱大腿,將老家鎮長的女兒娶了,上了軍校。後來為了抱更大的大腿,將鎮長的女兒休掉,娶了藤原家族的女兒。如今人失蹤失聯了,再被遣送會老家。這樣一無所有的回到老家,老家的鎮長還把自己整的不要不要的啊!

  一想到這可怕的後果,小野就頭上冷汗直冒。所以小野為此調動所有日偽軍而大動幹戈?

  一定要把美惠子和貞子找到,哪怕不惜一切代價,不惜一切後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