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詔書
鄴城皇宮頒布了一道詔書,幾乎把所有人都震動了。
“聽說了嗎?漢王劉琮是叛逆!”
“你小聲點,這種事怎麽能胡說呢?”
“我哪敢胡說呀,這是皇帝陛下親自頒布的的詔書!”
“我也聽說了,說漢王修建皇宮,圖謀不軌,有篡逆的野心!”
“簡直是胡說八道,洛陽都變成一片廢墟了,若不是漢王修複,哪兒還有帝都的影子呀?”
“就是,我看這一定是曹操的詭計,想要抹黑漢王!”
“隻有漢王對百姓是最好的!”
“那個皇帝有什麽能耐呀,從洛陽逃到長安,從長安逃到許昌,又從許昌逃到鄴城!”
“現在朝堂根本不是他說了算!”
“剛剛冊封了漢王,現在又說漢王叛逆,哪有這樣的朝廷,朝令夕改!”
……
大漢各州,無論是世家子弟、官員,還是百姓,都在私底下議論紛紛。
曹操想要占據大義的名分,這一次也許起到了一些作用,一些世家大族和文士,的確有些響應。但是同時,也讓鄴城朝廷的威望降到了最低,皇室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人們在期待著洛陽城中漢王的應對時,卻驚奇的發現,漢王劉琮仿佛沒有聽到這件事似的,根本就不予理會。
漢王麾下的各兵團,依舊抓緊時間在訓練,工部忙著打造兵器,戶部組織百姓利用閑餘時間開墾荒地,各大商家也都忙著做自己的買賣,沒有閑時間去管這些。
錢莊成立之後,商人們可以輕裝上陣了,凡是到漢王所管轄的地區去購買任何東西,他們隻需拿上銀票就行,因為錢莊是歸漢王府親自統管的,這些銀票絕對能兌換出錢來,誰還需要裝著一袋一袋的錢財前往呀?而且他們都盼望著,漢王能夠盡早的統一天下,將錢莊開到大漢十三州,到那時經商就更便利了。
劉備,諸葛亮等率大軍剛到南中的時候,南王孟獲已經占領了永昌郡,永昌太守王伉戰死,其餘各縣都歸降。
劉備麾下有一萬兵馬,孟獲並未將他放在眼裏,結果被諸葛亮施展妙計,一戰而擒。
孟獲不服,諸葛亮又建議劉備將其放回,讓孟獲重新整頓兵馬,再來決戰。
年輕氣盛的孟獲糾結了南中各路洞主,共率大軍三萬餘人,攻打永昌。
雙方對峙了一月有餘,蠻兵各部落起了紛爭,被劉備的大軍殺得大敗,逃入了南方山林之中,再也無力反叛。
劉備整頓了降兵兩萬餘人,收繳了無數糧草,便駐紮在永昌郡。
“孔明,我們如今有大軍三萬,且都是悍勇之士,可否出兵建寧?”太守府中,劉備的心情不錯,語氣顯得很輕鬆。
“主公,時機未到!”諸葛亮搖著羽扇,麵帶笑容。
“為何時機未到?”
“現在出師無名啊!。”諸葛亮搖了搖頭,“建寧太守雍闓,乃是蜀中大族出身,此人對蜀王劉璋頗為不滿,而且暗中與牂牁太守朱褒勾結,早晚必反,到那時我們便以平叛為由,一舉拿下建寧和牂牁。擁有了三郡之地,蜀王劉璋就是想要趕我們走,他也做不到了。待到蜀中有變,便可迅速兵臨成都。”
“蜀中有變?”劉備皺起了眉頭,“孔明的意思是……”
“蜀王劉璋收留了馬超,便是取亂之由!”諸葛亮又搖了搖羽扇,“馬超若是甘願歸降,早已投奔了劉琮,又怎會舍近求遠?很顯然,他是野心之輩,目標便是益州!”
“原來如此!那我們現在該當如何?”
“秣馬厲兵,積草屯糧!隻要有了兵馬和糧草,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好,就依孔明!”劉備笑得很開心。
“稟報大人,孫乾求見!”這時一名兵士進來稟報。
“公祐來了,讓他進來!”
“諾!”
“主公……主公……”孫乾風風火火地跑進來,“陛下有詔書傳出!”
“陛下的詔書,在哪裏?”劉備急問。
“咱們這裏太偏僻了,在大漢各州早已已傳遍,屬下根據傳聞,書寫了一下,大體內容就這些!”孫乾拿出一張紙,上麵是他根據百姓及商客所言整理出來的詔書的內容,遞給了劉備。
劉備接過來,仔細地看了一遍,臉色馬上陰沉下來!
“真是豈有此理!”劉備猛然一拍桌案,“劉琮,你竟敢如此,我定不饒!”
“主公……”諸葛亮問,“這詔書……”
“孔明,你看吧!”
諸葛亮仔細看了一遍。
“將洛陽北宮直接建成漢王府,又號稱洛陽為大漢,這謀逆之心,昭然若揭啊!”
“我乃漢室宗親,陛下曾尊我為皇叔,可如今卻遠在南中,無法為陛下出力,討伐逆賊,這……這讓我如何是好呀?”說著,劉備的眼淚流了出來。
“主公勿憂,陛下既已下了詔令,那麽最晚明年開春,便會有大軍討逆,到那時我們再與劉璋商議,共同組成聯軍,出兵北伐!”
“我雖有北伐之心,可是蜀王會同意嗎?”
“主公放心,到那時大勢所趨,蜀王一定會同意的!”
成都,蜀王府。
議事大廳之中中文武吵鬧不休,蜀王劉璋心煩意亂。
這劉琮一會兒被陛下冊封為漢王,稱為大漢的功臣,皇族的驕傲,轉眼之間又說是謀逆,讓劉璋不知該如何評價。
而麾下的那些文武,有人主張響應陛下的詔令,準備出兵。而有人主張,先不予理睬,靜觀其變。還有人主張,與劉琮結盟,共同對抗北方的曹操。
“稟報王爺,曹操的使臣司馬懿求見!”正在這時,一名兵士進來稟報。
“司馬懿,曹操的使臣?”劉璋皺起了眉頭,“他是何時來的?”
“屬下不知,可能是昨日到達,住在城中驛館!”
“讓他進來!”
“諾!”
兵士出去之後,很快,帶著司馬懿進來。
司馬懿其實到了成都已經幾天了,他不但沒有見蜀王,而且也沒有去會見任何朝臣,隻是在等待機會。
皇帝的詔書早已傳到了成都,當司馬懿得知劉璋將眾文武召集起來之後,他馬上猜到了要議何事,於是便來見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