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賈詡計出
許昌,丞相府議事大廳中。
曹操坐在正位上,手裏拿著一封信,而在旁邊的案桌上,還放著幾封。這些有鬼卒送來的情報,也有滿寵、陳琳和華歆三人寫的關於荊州的情況。
在他的下手,跪坐著幾位謀士,有荀攸、程昱、賈詡、陳群、滿寵等。曹操如今可真是人才濟濟啊!他的重要謀士,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因事未到的,比如荀彧、劉曄、陳登、董昭、毛階等等。就每一個人,若是放在其他諸侯那裏,都是頂尖的。
“這個劉琮,取字興漢,所圖不小啊!隻可惜當初於文則去的晚了,沒把他殺了,讓他成為漏網之魚!”曹操將最後一封信看完,放在了桌上。
“主公勿憂,劉琮雖強,可是生不逢時,若是能早幾年,趁著中原混戰,必能在南方成就一番霸業,成為主公的勁敵。可是如今他想用一州之地來抗衡主公,隻能是螳臂當車,螻蟻撼樹,不自量力!”程昱聽了曹操的話之後,微笑著說。
“是啊,主公赤壁雖敗,但我們根基未傷,幾年之後主公依舊可以統率十幾萬兵馬南下,到那時可一舉踏平南方,一統天下。”陳群也接著說。
“勝敗乃兵家常事,娃娃劉叢何足懼哉!”曹操也顯得很輕鬆,在任何時候,他都不會頹廢,他南征北戰,其中敗仗也打了不少,每一次失敗之後都能坦然麵對,包括這次赤壁之敗,“生子當如劉興漢啊,我從這小子的身上,看到了我曾經的影子。我當初之誌,乃是做一名征西將軍,率領大漢雄師,將所有的外族都驅逐出境,馬革裹屍,再所不惜,隻希望將來我的墓碑上,能刻著漢征西將軍曹公諱操之墓,此生足矣!”
“丞相之誌,令我等佩服!”
“是啊!丞相有此鴻鵠之誌,方才取得如今之霸業啊!”眾人都是一番讚賞。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當年漢武帝卻匈奴三百餘裏,留下此豪言壯語,讓我大漢四百年來,強盛不衰!公達,不要讓馬騰進京了,就讓他和韓遂繼續駐守西涼吧!”
“諾!”
不知不覺中,馬騰的命運,因為劉琮的到來而發生了改變。
“爭霸路上有劉興漢,不孤單啊!哈……”
“主公,江東孫權在九江一帶,已經集結了五萬兵馬,其目的在合肥呀!”郭嘉死後,鬼卒由荀攸接手,因此,各諸侯的動向,荀攸掌握得非常清楚。
“公達多慮了,合肥有文遠,曼成,文謙三人,七千兵馬,加上城池易守難攻,孫權的三萬兵馬,是攻不下的!”
“主公,我所擔心的是孫權如果再加兵,那主公就必須要親率大軍前往,到那時,劉琮恐怕會動。”荀攸繼續說。
“劉琮想要攻打南陽嗎?有曹仁將軍在,他恐怕隻能損兵折將。”陳群的語氣中充滿著不屑。
“文和,你怎麽看?”曹操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賈詡。
“主公,劉琮若動,絕不會是南陽!”隻要曹操不問,賈詡絕不會主動說,而曹操一旦問了,他肯定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一點讓曹操很生氣,但也很無奈,因為他知道賈詡這是明哲保身,所以私下裏便稱其為老狐狸。
“那它會是哪兒?”
“漢中、益州、或者魏興!”
曹操聽了賈詡的話,皺起了眉頭,然後打開一份地圖,仔細看了看,臉色微變。
“文和是說劉琮會兵出上庸?可是上庸……”
“主公,赤壁之戰以前,劉琮杳無音訊,而赤壁之戰之後,他突然冒了出來,這段時間他在何處呢?伯寧從襄陽而來,說萬裏香酒在襄陽也有釀造,加上那些鐵製農具,因此屬下完全可以斷定,上庸早已經是劉琮的。”
“主公,文和說得有理,我們不可不防啊!”滿寵在襄陽待了二十幾天,已經隱隱感覺到劉琮的強大了。
“劉琮小兒,竟然有這麽大的圖謀!”曹操看了看眾人,“諸位以為,我們該如何應對?”
“主公,如今青州已經平靜下來,可令藏霸率領五千兵馬駐紮在魏興,長安鍾繇屯積一萬兵馬在左馮翊、右扶風一帶。”荀攸向曹操建議。
“好,我立刻調回臧宣高!”曹操點了點頭。
“主公,還可通知益州劉璋和漢中張魯,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以免措手不及!”陳群說。
“長文言之有理,文和還有何見解啊?”
“主公,這一切可以都在暗中進行,讓劉琮放心大膽地兵出上庸!”
“哈……”曹操笑了起來,“文和之計真是不留後手呀!這一下可讓劉琮小兒損兵折將,大傷元氣!”
“主公,諸葛亮的建議,我們可以采納,江夏劉備正在劉琮的旁邊,我想此時他也在想著如何給劉琮找點麻煩,我們不妨幫他一把!”賈詡又接著補充道,“給劉琦也應該一個明確的身份!”
“好,我明天就去見陛下,討要一道詔書!”曹操一下子心情大好。
江夏,太守府中。
劉備的心情非常差,年前四路出兵,結果都是無功而返,而且關羽和張飛那兩路又損失了不少兵馬。赤壁大戰的勝利本來讓他雄心大振,當時他已經看到了大半個荊州到了他的手中,可是誰能想到,劉琮竟然橫空出世,搶走了本來應該屬於他的勝利果實。
現在雖然屯兵在江夏,可是這江夏名義上還是屬於劉琦的,盡管劉琦根本不理事,病癢癢的,但卻就是咽不下那口氣。有劉琦在,他就做不了江夏的太守。
“來人,請軍師前來書房!”
“諾!”
不一會兒,諸葛亮來到了劉備的書房。
“參見主公!”
“孔明免禮。”劉備故作輕鬆的笑著說。
“主公,剛才碰到劉封,神色慌張,不知……”
“孔明多慮了!”劉備打斷了諸葛亮的話,“子龍和叔至又收攏了一些兵馬,如今我們有三萬大軍,可一直蜷縮在江夏,難以施展,不知孔明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