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第379章
國務卿的話,讓在座的美國大佬都有些意外。剛才還在說英國人背地裏搞鬼呢,怎麽現在就突然不困難了呢。
國務卿看到大家都在等著自己,連忙開口道:“總統先生,各位先生。不論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他們現在不管對我們美國有什麽看法,都不得不對我們妥協。
不為別的,就因為他們現在如果離開了我們美國,他們的國家就很可能會亡國。以英國人為例,如果沒有我們美國對英國人的支援,以及對蘇聯人的支援。現在的歐洲恐怕早就是德國人的天下了,哪裏會有英國人說話的餘地。
至於說中國人嘛,如果離開了我們的援助,他們恐怕連武器都配備不全,怎麽可能贏得了戰爭。所以嗬,在剛才兩位議長的提議當中,最麻煩的,就是那個中國軍閥。
胡孚局長,我們到現在為止,對那個中國軍閥的了解,實在是太少。能不能讓你手下的人,多想想辦法。否則我們也沒法製定出合理的策略來,應對那個中國軍閥。”
胡孚局長撇了撇嘴,心裏吐槽道,過去有誰重視過那個中國軍閥了。現在需要了,才想起來讓我們收集人家的情報,真是一些官僚。
不過,在表麵上,他還是不敢這樣說。“呃,國務卿先生的提醒很重要。不過,中國有幾十個軍閥,國務卿先生覺得,我們是隻收集這一個軍閥的情報,還是要收集全部中國軍閥的情報。
另外,我要提醒你們,在中國,還有一個勢力,恐怕比這個中國軍閥對我們美國的威脅要大得多,那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
相關的問題,你們可以谘詢美國派駐延安的代表白瑞德上校,他會告訴你們,在中國的北方,正在發生什麽。”
作為一個老資格特工,胡孚對國務卿這樣倒向財團的政客,一向都是看不上的,這也是胡孚作為戰略情報局長,後來會被美國政府追究的原因之一。
隻不過,在現在這個時候,胡孚自己也不敢得罪美國的財團,隻敢對著國務卿,發一點牢騷而已。
要說對共產主義最仇恨的人,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財閥了。所以當兩個議長聽到胡孚的介紹後,就立馬警惕的問道:“白瑞德上校是個什麽人,為什麽他的報告,我們沒有看到。是誰派他去延安的,他去延安的目的是什麽。”
“呃,白瑞德上校,是隸屬於史迪威將軍指揮的,美國駐中國軍事代表團的一個軍官。他去延安,是由我們國務院提出建議,總統先生批準的。
白瑞德上校,和他領導的小組去延安的目的,就是要考察共產黨軍隊的戰鬥力,評估共產黨在對日作戰當中的作用。
因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抗擊日本的主力,一直都是重慶政府方麵,所以嗬,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關注,就少了一些,沒有太看重和他們有關的情報。
也就沒有把和他們有關的情報,散發給其他部門。這是我們工作的疏忽,等散會後,我會讓工作人員整理好他們的材料,交給各位。”
國務卿確實會做人,會說話。他的這些話,讓原本準備問罪的兩個議長,都不好繼續下去。而是把話題轉移到情報上來。
“國務卿先生,剛才胡孚局長擔憂,是真的嗎。你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關於中國共產黨的情況。”參議院議長對這個問題,比較關心。
“呃,最近因為我們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日本人和德國人的身上,對中國發生的事情,了解的不多。這樣吧,既然大家對中國共產黨感興趣,就打電話讓我們國務院,負責亞洲事務的副國務卿,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吧,怎麽樣。”
因為在今天以前,國務卿,或者說美國的大部分高層,都看不起中國。對中國發生的事情,他們並不關心。
如果不是因為美國人現在在日本人手裏吃了敗仗,想要利用中國人給他們當炮灰,恐怕他們現在也不會關心中國發生的事情。
沒多長時間,負責亞洲事務的副國務卿就來到會議室,開始給會議室裏的這些大佬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情況。
話說陳剛也想不明白,地下黨方麵為什麽要讓美國人去延安。為什麽要讓美國人了解那麽多延安的情況。當然,現在陳剛還不知道這些事情,因為三叔重來就沒有告訴過陳剛這些事情。
幾個小時的時間,副國務卿介紹完情況離開後,美國的這些大佬才從震驚當中回過神來。賣糕的,居然在不知不覺當中和,亞洲就出現一個初級的,全門類的工業基地。如果任由他們發展下去,那會不會是下一個日本。
更重要的是,這個工業基地的主人,還是共產黨人。對於美國的這些資本家財團來說,這些共產黨人,哪怕從來沒有和他們有什麽往來,都會被他們看成是資本主義的巨大威脅。
“總統先生,這些情況,你都了解嗎,政府有沒有采取什麽行動,來遏製共產黨的發展。對了,剛才的報告,並沒有對共產黨的軍隊戰鬥力做出評估的報告,為什麽,為什麽會有這樣的遺漏。”
兩個議長對政府默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表示不滿。他們都是美國財團的代表,或者說,他們都是資本家的代表。對共產主義的厭惡和恐懼,已經深入到他們的骨髓裏了。
“知道,我當然知道。但是,現在還不是遏製他們發展的時候。你們知道嗎,在中國有100多萬日軍,其中一大半,都在中國北方和共產黨作戰。
如果沒有共產黨的牽製,日軍至少能抽調幾十萬軍隊,投入太平洋戰場,那可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麵。
所以嗬,我們美國政府現在對共產黨的態度就是,不支持,不反對,一切等戰爭結束後再說。在日本還沒有失敗以前,我們不會對中國共產黨做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