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名利雙收
「少主的意思是,要儘快的擴大作坊的規模?」
豫旦很敏銳的察覺到了劉禪言語中的決心,他本以為如今南邊戰事將起,此事會暫且擱置。不過還好,他早已經將竹紙的所有流程以及機括的改良重構都給摸透了,只要有人有物,絕對可以短時間內形成如今數十倍的匠造規模。
劉禪點點頭,不同於修建堤壩一事,竹紙的生產可以定性為輕工業,而且細細想來,竹紙在這個時代絕對是戰略性武器。
「豫先生,依你之見,竹紙之事該如何行知?」劉禪並沒有回答對方的疑惑,而是反問了一句。
豫旦頓時心中一稟,他知道這是劉禪對他的考驗,以後者表現出來的學識以及深思熟慮,豈會到現在還沒有打算?
「現在竹簡的使用規模還是佔據了十之八九的天下,而竹紙的面世,以低廉的價格,以及完全凌駕於竹簡的實用性,暗中推波助瀾之下只消幾年便可將竹簡淘汰。」他果斷的將自己這些時日的想法和盤托出:「但如此一來,這竹紙的匠造方法便不能有絲毫流出。」
豫旦說完話便低下頭,他知道自己只有提意見的權利,具體該如何施行還是需要劉禪來決定。
而豫旦的意思,劉禪哪會不明白。
這分明是想要搞壟斷啊!要知道,壟斷永遠是最暴利的商業行為,沒有人競爭,還不是想要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雖然明白這絕對是一條充實國庫的絕佳道路,但劉禪還是搖了搖頭,這讓豫旦心下一愣。
看著一臉蒙圈,劉禪輕輕一笑說道:「先生之言的確在理,但如此行事,卻是忽略了竹紙一物所蘊含的真正重要的價值。」
雖然對方說的話並沒有和他心意,但劉禪卻沒有因此而對豫旦有所失望,畢竟論起商業來說,一個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如何與後世經歷過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現代人媲美?
「紙張,乃承載思想之載體。」劉禪的第一句就讓豫旦若有所思但依舊未想明白,「以如今竹紙之巧,已可裝訂書籍,君之前之言,定然也是想通透了這一層。」
劉禪安撫了一下對方,免得打擊了其一直以來的積極性,然後接著說道:「而反觀行商賺取錢財一事,何物不可為之?以府中水泥,牙刷,甚至已經修建的水車一物,不都可侵佔天下?可承載思想,容納人之智慧一能,非紙張所不能矣。」
確,確實如此啊!
陡然明白過來的豫旦頓時一驚,看向劉禪的眼神不由愈發的敬佩了。
劉禪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或者說對於這等眼神他早就已經習慣了。
「既然如此,為何不以竹紙之巧廣濟天下,藉此以揚我川蜀之賢德,致使天下有識之士皆慕名而來。屆時再以修訂古籍之名廣邀天下名士,如此一來,天下之士,十有九成進入吾之囊中!」
「不僅如此。」劉禪眼神一凝,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之勢盡出,「其實名利名利,名可收,利也不一定會失!」
他這一番話,然本就已經被其展現的浩蕩大勢所傾倒的豫旦又是一呆,這個積澱了幾十年的中年人,卻陡然發現他的那些經驗,在面前這個年紀只有自己三分之一的川蜀少主之前,和那井底之蛙並沒有什麼區別。
在其愣神之際,劉禪接著說道:「所造之竹紙先以定量施與天下,不納錢財,一則彰顯吾川蜀之德,二來以此表露竹紙之能。其後控制工坊所出之量,除蜀地所需之外其餘各地限量供給,初嘗竹紙之良者定當念念不忘,心中對竹紙之求甚矣,屆時再標以價格賣之。」
「如此反覆行之,價格不斷貶低,同時將之精化,如同吾之蜀錦,此時就算製作之方漏出,天下也以吾地之竹紙為最。」
如果說前面劉禪說的求名一理豫旦還能完全理解,那麼之後其所說的求利之法,豫旦只似懂非懂,但卻是覺得此法鋒銳無匹乃商賈大成之道,厲害之至!
劉禪說的這個方法當然厲害,放在後世,便是商業上無往而不利的飢餓營銷一法。首先免費供應,大家一看免費的哦,頓時爭相恐后的用起來,而一用起來頓時覺得這東西很不錯,比那什麼竹簡麻紙厲害多了,定當將其作為第一使用,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個坑一旦跳下去就爬不起來了。
可竹紙此物卻是消耗品,並不能反覆使用,第一批發放出去之後,用習慣了的人們陡然發現沒得用了,定然四下尋覓,心中焦急,此時標價販賣就不會引起天下士子反感。
此法就像後世某個糧食牌手機一般,一開始以極低的價格侵佔市場,之後等品牌打響再限制銷售,等到潛力耗盡再降價大量出貨……劉禪將之稍稍改變,使之更接地氣,有樣學樣而已。
如此一來,名也賺到了,人才也收了,錢更是源源不絕,說是一石三鳥也不為過。
而最後再將其品牌化的行為,就算技術流出了,以其最後降到極低的價格所帶來的微薄利潤,也沒有人爭得過他們所造之竹紙的市場!
可這個品牌該叫什麼呢?
陷入自己世界的劉禪全然沒有注意到,此時面前的豫旦幾乎已經成了一個石人,臉上所充斥的已經不僅僅是敬佩這麼簡單了,如果細看之下,便會發現其中已經充盈著些許的畏懼。這份畏懼並不像之前是因為身份上的差別,而是那種凡人對待神明一般的敬畏。
「鬼神莫測。」
豫旦心中陡然冒出一個詞來。
而此時,絞盡腦汁的劉禪,終於為自己心中對於竹紙,以及其後續的一系列想到了一個滿意的名字。
「嗯,就將蜀光文具了!」恬不知恥的將後世某個文具品牌的名字稍稍修改便拿來使用的劉禪,對自己的這靈機一動得意不已。
「蜀光?蜀通曙,東方之漸露,少主果然文華過人矣!」對於豫旦由衷的讚歎,劉禪有些不好意思的一笑。
當然,如此神情,在已經徹底臣服的豫旦眼裡,依舊是那麼的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