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負風流
徐江南背著齊紅塵,不知道走了多久,從渺無人煙走到能在地面看見一抹綠色,又走了數日之後,這才到了同劉馨他們分別的水源位置,將齊紅塵小心翼翼放在一旁,自己則洗了把臉,再抬頭的時候,面前多了一個人,用斗笠遮著面容,徐江南卻是知道他是何人,因為腰間的兩個鈴鐺實在惹目。
徐江南呵了一聲,甩了甩手上水漬,又往身上抹了抹之後說道:「你來是想殺人?還是?」
寧西居瞥了一眼齊紅塵,然後說道:「我想殺人,你這會還有說話的功夫?」
徐江南站起身,巡視了一眼周邊,緊接著說道:「還有事?這該帶的話,我可是完完整整帶到了,我雖說是個貪生怕死之輩,可也知道士可殺不可辱的道理,死到臨頭也會想著豪氣一把。」
寧西居輕輕笑了笑,順手一撥斗笠,青黃斗笠便掛在脖子上,接著一副陰陽瞳子看著徐江南,認真說道:「你是個貪生之輩,卻不是個怕死之徒,不然這話,你也帶不到這裡。」
徐江南呼了口氣,很是大膽和失禮的用手點了點寧西居,斟酌了半晌之後,一本正經說道:「除卻我看不慣你江城屠城一事,我也不得不說,你很有眼光!」
寧西居走到一方空闊地帶坐下,望了望無垠平地,然後回過頭,看了一眼嘻哈打諢的徐江南說道:「我想起了那個人早年在誰那裡聽過。」
徐江南收斂起之前無賴面色,正經說道:「誰?」
寧西居露出白齒一笑,「徐暄!」
——
長安濱水之上,士子小姐踏春而行,袍裾五彩如虹,小姐之流皆是畫黛眉,貼花鈿,纖白明媚,畫舫更是應接不暇,緩緩而行,濱水流波粼粼,波浪淺緩傳到岸邊,河水清澈至極,水草躺在河底順波搖曳,陽光春景,著實是個睡覺的好時候。
河面之上,一艘二層畫舫緩緩而行,二層不算高,也就做不到引人注目,長安寸土寸金,撞個人可能都是豪紳員外,二層樓高的畫舫真的不算什麼。
畫舫是不算什麼,可裡面的人卻出名的很,老人便是前刺史李懷,陳錚入涼州,辦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當年做的買賣,用安越王的死換李閑秋一諾,而今就是他償還的時候,第二便是江城一事,總該有個背鍋人,這個人便是李懷,而繼任的算是眾望所歸,姓曹,只不過李閑秋一事太過風浪太大,這個西夏涼州刺史一事反倒有些可有可無,而老人身旁的男子便是已經入了長安的秦晨,而二人對面一個大清早只顧飲酒的邋遢士子則是由蜀入長安的李顯彰。
李顯彰一身酒氣,坐在窗口邊上,眼神耷拉,手上拎著一個與畫舫格格不入的黃泥酒壺,酒液順著酒壺趟進了濱水,嘩嘩的聲音一響,李顯彰便又醒了過來,眼神心疼的望著酒壺,繼而哀嘆一聲轉過身子,靠著窗戶坐下。
秦晨對此雖然沒有什麼表示,卻略微皺了下眉頭,顯然在他這裡,李顯彰的作態不討喜。
李懷對此倒是沒有太多厭惡,有本事的人特立獨行點不奇怪。
李顯彰醉眼迷濛的看了一眼秦晨,緊接著笑道:「刺史大人好計謀。」
李懷聞言一笑,拿過李顯彰的黃泥酒壺,給自己添了杯酒,聞了聞之後,這才清淡說道:「李先生此言何解?」
李顯彰擺了擺手笑道:「先生不敢當,敢稱先生的,都死了啊!難不成刺史大人是瞧李某不順眼,咒李某人死不成?」
李懷自然知道李顯彰說的是誰,端酒而飲,沒有同他在這個問題上爭辯,也就換了個稱呼說道:「那閣下過來,所謂何事?」
李顯彰輕輕一笑,撇過頭說道:「找李大人這個貴人。」
李懷哈哈大笑,捋了捋青布衣袖,然後說道:「那閣下怕是找錯人了,老夫只是一個無官書生,可擔不起貴人一事,不過老夫卻可以給你找個天大的貴人。」
李顯彰搖了搖頭,神秘笑道:「陳錚北上取人頭,又在長安密詔李大人,期間恐怕說得恐怕不止任職一事吧。」
李懷吸了一口氣,不露聲色說道:「依照閣下所說,那還有何事?」
李顯彰撫掌大笑,微閉了下眼睛就像醉意來了一般,散漫說道:「貴人,做徐小子的貴人。」
李懷愣了一下,眼角看了一眼這個邋遢的書生,閉目說道:「言重了,老夫不過一罪臣,如今得聖上乞憐,苟活性命而已。」
李顯彰並沒有因為這份話語就放棄,天下老狐狸哪個又是好對付的?「老大人想瞞過別人可以,就不要在李某人面前裝佯了吧。」
李懷沉默著如同老僧坐定。
李顯彰拿過桌上的酒壺,豪飲之後看了一眼秦晨,笑而不語。
秦晨正要開口,便聽到李懷不容置疑的聲音,聲線枯木,又像是服軟。「晨兒,這裡有我就好,你去忙吧。」
秦晨點了點頭,朝著老人微微一躬,然後出了門,又是小心翼翼關上門,腳步聲遠了之後,李顯彰這才起身,端詳了下四周以後,拿起一枚吊在窗戶邊上的玉佩,用手摸了摸,哈了口氣后說道:「老大人讓女婿入長安,僅僅是因為刺史府上的那塊牌匾換了?還是……」李顯彰又將玉佩放到陽光下,清澈明亮,嬉笑說道:「還是怕老大人自己將秦府一同帶入土。」
李懷睜開眼,「先生坐下吧,有話好好說。」
李顯彰輕輕一笑,下了劑猛葯。「李大人入長安,不分青紅皂白的當了次『五日京兆』,辦了沈家,無非就是想殺雞儆猴,殺雞儆猴向來是一時之效,可非百年之功。
當年之事,當年之局,李大人心裡怕是清楚亮堂的很吧。」
李懷倒了杯酒,輕輕一笑。
李顯彰也知道事關重大,這些個老狐狸幾近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不死心,索性也就不省口水了,「徐小子衛城一事應該有李某人幾分功勞。
徐暄當年之死,是不是局沒人知道,可二十年了,也該見見天日了,或者說,該收官了。李閑秋養了徐家子二十年,而今死了,原因究竟為何,誰也不知道,李某人也不敢妄自猜測,你在長安邊上見了他一面,這事呢,除我之外,陳錚肯定知道,
天大恩情,碰了徐家子的,沒一個能活的,尤其是到了大人這樣的官職官位,而且呢,就算此中有局,陳錚想用徐家子賺北齊,李大人還是得死,不然這李閑秋都死了,憑什麼一個刺史能活下去?這戲得演全套不是?」李顯彰拍了拍手上塵土,嘆了口氣接著說道:「可為什麼這陳錚都離了京了,李大人還活著?嘖嘖嘖,不就是因為還有要事要辦?」
李懷點了點頭,喝了杯酒潤喉,嗓音卻依舊乾澀說道:「先生不妨再猜測一下。」
李顯彰笑了笑,坐在李懷對面,落地生音。「等一個李某之前提到過的人。」
李懷愣了一下,渾濁眸子精光一閃,輕聲問道:「先生就不怕死?」
如今已然孤身一人的李顯彰不禁笑出聲來,「大人不會殺我。」
李懷瞥了眼船外春光,像是自言自語的說道:「是啊,像你們這種人,沒有個萬全之策也不會出手。只不過老夫很是好奇,你這般做的原因是什麼?」
李顯彰不假思索說道:「若我是好奇當年之事,大人會說?」
李懷搖了搖頭,將酒飲盡,「但你不是。」
李顯彰笑問說道:「可這是個好理由,不是嗎?」
李懷點了點頭,「先生既然知道老夫的憂慮,不妨說一下如何破了這長安之局?」
李顯彰笑道:「李某人之前不就已經說了?」
李懷疑惑皺眉。
李顯彰揚起眉頭一笑,然後指了指自己,重複說道:「當李某人的貴人。徐暄身死能讓北齊二十年不敢妄進,李某人倒是不值錢,可李顯彰這三個字應該還能值點錢,不說能讓北齊不敢寸進,至少震住長安這些鬼魅魍魎三五年的不成問題吧。三五年過後,秦晨在長安站不穩跟腳,就算李某人有心,怕是刺史大人的千金,還是得死。」
李懷笑了笑,「那先生要什麼?」
李顯彰起了身子,伸了個懶腰之後,走到門口,「沒想好,想好了再說?」
李懷在背後笑道:「送李大人。」隨後擺了擺手,原本站在門口的艄公瞧見李懷的動作,點了點頭。
李顯彰沒有回頭,卻是哈哈大笑。
李顯彰出了門,正巧船身一陣晃蕩,像是靠岸的前兆,緊接著便聽到搭板子下船的聲響。
李懷負手站在窗外,看著那位已經下船的邋遢士子,輕嘆了數聲,天下評雖說有謀徐暄的嫌疑,可其上的名字,似乎沒有哪個算是省油的燈,以前他也只是聽過李顯彰的名號,算是個狂士,而今一看,名不虛傳,只不過讓他猶為驚嘆的便是那份眼力,輕描淡寫幾句話,雖然沒有說明此間事理,但李懷也相信,若是能到最後,面前這個喝酒卻不醉酒的邋遢人,定然是最能破局的那個人,至於江秋寒,還有謝長亭之流,可能也是,可架不住一個當局者迷。
陳錚入長安當夜,跟他說了很多,可沒提徐暄,要論當年,身後還帶了一個青衣書生,僅用方巾束頭,卻是風流,走的時候,陳錚朝他也是一拜,李懷惶恐到眼眶微潤。
要論當年之事,李懷是真的不明底細,最多也是有此猜測,說給徐江南聽的那番話語,只是根據明面的干係就事論事而已。不過那一夜之後,他這才明曉了大概,也是知道了這些人的計謀之深,二十年,只為謀北齊二人。
他這才知道,落子二十年,不是沒有可能,至少他望塵莫及,尤其那個背匣的年輕人,一人之力,扶大廈之將傾。
隱隱之間,李懷這個花甲老人突然生了後悔意思,後悔當初從縱橫之術投到儒家治國之策,若是沒有這番門楣更改,如今是不是也有機會在這棋盤上落上一子,那才是不負風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