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朝堂之上
大明天啟七年八月十五日,即為古中秋節,團圓之日。筆?趣?閣wWw。biquge。info
今年卻也是一個哀傷之日,國哀,舉國大喪。
離天啟皇帝朱由校去世已經三天有餘,先帝靈柩依然擺在皇帝寢宮乾清宮,作為入陵寢前的憑弔守靈場地之用。
在天啟帝死後的第二天,錦衣衛協助魏忠賢麾下的太監們,開始在京城中傳達皇帝龍御歸天的哀迅。
同時發布訃告,向天下通知皇帝死迅,好叫天下子民為皇帝服喪。
在這期間京城要派快馬攜帶訃告,在最短的時間裡將這一消息,送往大明各級州府與皇室宗親諸王。
在京城的官員們則在內閣帶領下身著白麻喪服,以臣子之禮前往思善門為先帝憑弔哭靈三天。
在明朝治喪禮儀中,三品以上的命婦,是需要身著大袖圓領長衫,頭戴麻布,也就是民間俗稱的披麻戴孝。
隨同丈夫一同去往善思門哭靈三天。
在大明朝皇帝死後的禮儀不是很複雜,也分一些親疏有別之類,處於國喪中心地帶的京城。
正統哭喪只需要三天時間,三天後就只要身著二十七天素裝,以示對先帝的哀思即可。
這只是對朝中官員的規定。
而京城百姓則不需要穿喪服,只需要身穿二十七天素服便行了。
京城以外的地界,百姓穿素服的時間又會縮短,一共需要十三天時間。
地方官員,宗室諸王與京城官員規定差不多。
可見大明朝對於一些禮儀要求不會太過苛責,其程度與歷屆朝代相比,簡單到了極致。
做到了不給國家百姓增加一絲負擔,是值得中國所有王朝學習的好榜樣,尤其是李牧所在的本位面。
有些地方上的婚喪嫁娶,與大明朝皇帝相比,簡直是過尤爾不及。
三天過後,如同平常百姓家一樣,天啟皇帝朱由校正式的喪禮算是過去了,剩下的只需要在乾清宮停放四天湊夠七天之數。
也就是民間所說的頭七。
頭七過後,禮部先帝治喪官員就可以按照規矩,將朱由校的靈柩抬出乾清宮,下葬到事先準備好的陵寢中去。
不過那要等到頭七以後,目前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宣讀先帝遺詔確認新皇。
用大臣上奏的話來說,國不可一日無君。
三天正式喪禮過後,滿朝文武在內閣大臣的帶領下,身穿素服列班於太和殿,等候先帝遺詔。
確定新皇人選。
這一天也是李牧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大明權利的中心,親眼見證他主導的歷史大劇開幕。
不過李牧沒有列班在滿朝文武之中,而是作為皇帝親軍統領,以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身配寶刀站於龍椅右手位。
魏忠賢則站於龍椅的左手邊。
除此之外,在龍椅右邊不遠的地方,還放著一座不大的鳳椅,乃是專門為張嫣準備的。
李牧所站的位置恰好處在兩座椅子之間,會如此安排,也是怕第一次上朝的張嫣心理有所緊張。
以龍椅為中心從丹璧的每一層台階上,站有兩名身穿素色飛魚服的錦衣衛鷹衛,呈扇形一直延伸到太和殿外。
直至奉天門,也為太和門。
由於龍椅上沒有皇帝,列班在位的滿朝文武們,也只能向坐在鳳椅上的皇後進行一番參拜。
以示對皇權的敬畏。
在內閣首輔黃立極的帶領下,開始了朝會的參拜:「臣等參見皇後娘娘!」
由於新皇還沒有正式確認,張嫣還不能稱之為太后。
看到滿朝文武的齊聲參拜,坐在鳳椅上的美人皇后明顯一呆,美目求助的看向站在一邊的李牧。
感覺到美人皇后的緊張,李牧微微一笑,點了點頭以示鼓勵,這個時候他不能代替做什麼,只能靠美人皇后自身的鎮定了。
被李牧微笑的鼓勵,張嫣彷彿有了底氣般,對滿朝文武平靜的說道:「眾卿家免禮。」
「謝皇後娘娘。」
謝恩后,魏忠賢的爪牙黃立極便從列班中站了出來,恭稟道:「皇後娘娘,先帝已去,國不可一日無君,勞煩皇後娘娘請出先帝遺詔,以正視聽昭告天下。」
「勞煩皇後娘娘請出先帝遺詔。」
內閣大臣黃立極恭稟完以後,滿朝文武如同風吹蔥倒一般,跪在了朝堂之上,乞求皇后拿出先帝遺詔。
站在台階上的李牧以俯視的角度,看著下面跪倒一片的滿朝文武,雖說裡面有一些朝臣不明情況。
在這種大環境下,也只能跟著隨大流,畢竟是請先帝遺詔。
感覺火候差不多了,李牧示意了魏忠賢一眼,讓其準備好一會兒宣讀的聖旨,轉頭對美人皇後點了點頭。
得到李牧示意的張嫣深吸了口氣,便對跪倒在地的滿朝文武們開口道:「既然諸位大臣如此,本宮也不再推脫了,魏公公宣讀先帝遺詔吧。」
「諾!」魏忠賢適時的應聲,拿出準備好的遺詔。
站在丹璧中間展開傳位詔書,對著滿朝文武說道:「先帝遺詔,諸位大臣聽旨。」
「臣等恭迎先帝遺詔。」
「奉天承運皇帝詔日:朕於……憐朕之張后..奪情與信王幼子為太子,.……繼位大統。」
李牧聽著魏忠賢站在丹璧上抑揚頓挫的念著遺詔,雖說是他讓其準備的這封遺詔,卻也聽得頭昏腦漲的。
不過大概意思李牧聽明白了,開頭就是朱由校幾歲繼承的大明皇位,怎麼怎麼著,然後感覺什麼什麼的快不行了。
想到後宮中皇后一人活在世上孤苦伶仃,沒有一個子嗣在身邊,又想到他沒有繼承人,真是悲哀,愧對列祖列宗。
所以就想向兄弟信王奪情之類的。
將信王的長幼子朱慈烺過繼給朱由校,作為皇位繼承人,想來弟弟信王不會介意的。
這個孩子過繼給朕,信王以後還可以生很多孩子出來,總之就是信王還有機會,他沒機會了。
不過又想到太子繼位年歲上幼,不懂朝政,特意准許皇后張氏從旁處理朝政,直到新皇懂事為止。
再將皇權交還給新皇。
結果來朱由校思來想去,彷彿看到了歷史那麼多後宮亂政的例子,如同歷歷在目。
張皇后啊,不要怪朕多疑。
所以朕決定在新皇上幼期間,設立四位輔佐新皇的大臣,替年幼的新皇輔佐朝政,他們是內閣黃立極四位大臣。
只是朕又怕大臣們欺凌幼主,這孤兒寡母的不能服眾。
特此讓朕的兩位好內臣從旁監國,一位自然是朕的好廠臣魏忠賢,這七年以來替朕管理朝政很是用心。
由他來從旁監國朕很放心。
另一位是朕偶的良才,名為李牧,現為朕之親軍錦衣衛指揮使一職,由他與魏忠賢在一旁共同監國。
朕就放心了。
想了想,這樣安排最讓朕滿意,朕龍御歸天以後,諸位大臣們一定要互相有愛,輔佐新皇。
朕就無憾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