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評論區的事情做一些解釋。
唐太宗李世民,太宗這兩個字,是李世民死後才會有個廟號。筆×趣×閣www。biquge。info我不知道稱活著的皇帝位太宗皇帝陛下,是不是有些太先知先覺了。謚號應該是: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這兩個都是死以後才會有的。唯一一個活著的尊號為「」天可汗「」好吧,這個貌似還沒有呢。因為時間不對。
也許是我不了解歷史的原因,所以我就不知道怎樣稱呼活著的皇帝。
除了當今陛下,今聖上。其他的能告訴我他的是誰,當然了是我的處理方法有問題,我應該問今年是大唐何年,那樣的話我就會知道誰是皇帝了。
但是從主角接下來要說的話來理解,又不可能知道,因為主角說的是海外遺民,所以這沒有理由知道,好吧是我啰嗦了。
關於黃金的問題,我在這裡說一下。
反正都是單張,就一起說一下吧。
我不知道一立方米的空間能裝多好黃金,但是我知道黃金比水重,一立方米的水應該是一頓,但是一立方米的黃金應該不是一頓重。
就算是,我從大唐帶回來的黃金,也只有一萬三千兩重,加上箱子也不會有多重,黃金也就只有一千三百斤,不敢怎麼想我也覺得這一立方米能夠裝得下這些黃金的。
也許是我錯了,那麼請大家在評論區告訴我,我會去看的,抱歉。
之所以在這裡發解釋,是因為,我在評論區回復了,你們都不看,沒辦法。
這是我找的一些資料不知道對不對。
在古代本朝的皇帝的名字別人是不能說也不能寫的,要給皇帝避諱。萬一不小心跟剛剛即位的皇帝重名的,回去統統要改名,只要江山不倒,這個皇帝死後也要給他避諱。例如在隋朝楊廣剛剛即位,全國凡是名字帶「廣」的,回去統統要把這個「廣」去掉,除了楊廣誰也不能叫「廣」,就連以前的一些帶「廣」字的辭彙都要統統改掉,以前說「寬廣」現在要避諱不能用「廣」,改成「寬闊」或者乾脆就是「寬」。等到隋朝滅亡之後,大家才能舒一口氣,然後毫無顧忌的說楊廣當年呀!
可是本朝的人總要提到本朝的皇帝呀,該怎麼辦呢?於是乎,有了可以讓大家隨便叫的一系列名號。
廟號
廟號是皇帝死了之後,在太廟裡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例如唐太宗、宋仁宗,一般開國皇帝都是「太祖」「高祖」,例如唐高、宋太祖。某些電視劇甚至某些書中常常有在某皇帝活著的時候叫他的廟號「唐玄宗」「宋高宗」的情景,真的很無語,難道都是穿越過去的人?
謚號
謚號,這個不是皇帝專有的,公卿大臣後宮嬪妃都可以有的,但是都是要在這個人死後才有的。皇帝「駕崩」后,後面的繼任或是革命篡權的皇帝和朝廷根據他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帶有褒貶評議的稱號。例如隋煬帝的謚號「煬」是隋煬帝死後唐高祖李淵給的,「煬」不是個好詞,帶有貶義,「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這皇帝沒得救了,又好色又不遵守禮法又脫離廣大幹部群眾,混賬皇帝一個。例如漢武帝,漢武帝的「武」代表他在拓疆擴土「武功」上做的不錯,提出表揚。
末代皇帝溥儀是最好的一個例子,1967年死的時候普通百姓一個,沒人在意,又恰逢「破四舊,立四新」的革命新時代,自然沒人給他弄什麼勞什子「廟號」「謚號」。所以,溥儀只有3歲登基時的年號「宣統」和後來在偽滿洲國登基的年號「康德」,而沒有官方認證的廟號和謚號(民間自發給溥儀上的不算數)。
年號
年號比較好解釋,每個皇帝登基后都會選擇一個新的年號用來紀年。例如雍正、乾隆都是年號,不是人名!明、清大部分皇帝一輩子只用一個年號,所以人們通常用皇帝的年號代指那個皇帝。所以人們可以在愛新覺羅·弘曆同志活著的時候就說乾隆爺怎麼怎麼滴了。不過這種年號代稱法不太適合像武則天這種有文字癖沒事幹動不動一高興或是一不高興就換一個年號的皇帝,一年還沒過完年號就換了好幾個,除非專業人士一般人記不住。
尊號
尊號也是皇帝活著的時候就有了的,但不是僅皇帝有皇后皇太后也可以有,其實尊號一開始就是「皇帝」「皇后」「皇太后」,但是後來皇帝太多了,都叫「皇帝」「皇后」「皇太后」太沒創意也不好區分了,後來就要在「皇帝」「皇后」前面加形容詞了。比如慈禧的尊號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聖母皇太后」。普通老百姓沒幾個能記住的,都是廣大官員認為緊緊用「皇上」稱呼他們心中無比敬仰的皇帝,不足以表達心中的激動之情。於是再三強烈要求給皇帝加尊號,皇帝不忍傷害群眾的感情只好「勉為其難」的接受了。例如唐玄宗李隆基同志的尊號一開始是「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後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要求不斷地追加形容詞,天寶元年(742年)加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再加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天寶七年(748年)加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天寶八年(749)再加為「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天寶十二年(753年)復加為「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由最初四字加至十四字。說白了尊號就是官員拍皇帝馬屁、滿足皇帝虛榮心的文字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