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問罪
見幾個兒子爭先恐後的關心照顧他,心裏非常熨帖,病也好的很快。
接著就要處理積留的事,召集廷臣,審問誰為首倡立胤禩者,群臣惶恐。
其中最尷尬的就是八爺一黨,誰知道康熙隻是試探,並沒有重立太子的心思,這下秋後算賬,有人要倒黴了。
沒有人敢回答,於是問張廷玉,對曰:“聞之馬齊”,次日,列馬齊罪狀,宥死拘禁。
朝堂之事,瞬息萬變,帝王之威,震懾眾臣。
胤礽雖然入朝,卻沒有多加牽扯,猶如一個閑散的皇子,跟四爺湊成一對,多了幾分看戲的心態。
這段時間毓慶宮低調行事,閉門謝客,胤礽也散去門客,不再聯係以前的支持者,拉幫結派。
從八爺胤禩的事件中,足以看出康熙的態度,更何況胤礽也思考過皇阿瑪還能在位十幾年的情況,左右都不是短時間能定下來的事,太子又如何,還不是能頃刻間被廢。
有了這樣的心態,行事作風愈發沉穩,不攬權不逾矩。
對比之下,上躥下跳的幾個兒子就顯得不堪大用了,康熙對胤礽的感官越好,從之前的愧疚更多變成了對他本身的看重。
這一轉變看似很容易,確是胤礽數十年都沒想通的地方。
三月,康熙複立胤礽為太子,昭告宗廟,頒詔天下。
再次穿上一身太子服飾,胤礽的心態截然不同,他自小學習的就是為君之道,禦下之術,然而能用到的機會很少,不及眾位兄弟朝各方麵發展,取得成就。
然而從今日開始,他不會再將自己擺在儲君的位置上,想完成自己的夙願,成為一個做實事的人,有所成就。
就像是太子妃經常說的一句話:“原諒過去的所有,接納平庸的自己,有多大能力,幹多大的事,無高下之分。”
自此以後滿朝大臣都發現了太子的轉變,本身太子能被廢第一次,位置就不如從前穩當,還有眾兄弟虎視眈眈,這個時候應該極力穩固地位,籠絡官員,發展黨羽,然而他一改往日之風,認真辦事,出乎人意料之外。
不爭不搶,即使一直擁護他的大臣為其說話,也毫不領情,得罪了不少人。
康熙本以為重立太子,能夠製衡日壯大的八爺一黨,結果太子不按計劃走,日漸式微思考一番後,打算將將四爺和十四爺這對兄弟扶植起來,朝堂之上決不可一家獨大。
大皇子胤褆的生母惠妃本以為全力支持胤禩得到太子之位,能夠救出兒子,可沒成想康熙隻是耍了眾人一遭。
於是腦子一轉,上書康熙說道:“胤褆不孝,請國法處置。”
心一軟,就移禁胤禔於公所,遣官率兵監守。
這樣的做法,時間上選的很重要,惠妃賭成功了,引起了康熙對長子的憐惜,雖然沒有將人放出,卻給與了之前的待遇,還送了很多秀女給他解悶。
除了不能出來,比從前的日子還舒坦,難怪期間生了很多孩子。
這一點上,就不得不說有額娘的隱形好處了,沒人提醒,康熙哪裏想得到這一出,展現慈父的一麵。
胤礽知道後,悶悶不樂了好幾天,越是在乎越是阻攔不住心裏的對比,都是兒子,同樣被幽禁,待遇上截然不同,要不是太子妃提前有所準備,日子過得得多淒苦,想想就很不開心。
“你呀,道理都說了很多,怎麽還是鑽牛角尖,差不多得了。”開始還能理解,可時間太長就顯得矯情了。
本來不想說,可經常看著也會心疼。
“你就不能哄哄我嗎?”這語氣有點戳到他的心了,委屈巴巴的求寵,看的寧昭心都軟了。
腹稿都不用打,誇讚的話迎麵而來,最後直接滾到了床上,獻身安慰他了。
自從在鹹安宮幽禁期間,不僅跟寧昭的關係一日千裏,更是看清了後院女人的真麵目,包括了那幾個孩子,大難臨頭各自飛,妻妾的根本差別就在這兒。
本就不是很喜歡,也沒付出太多的心力,除了那一份責任,不想在與之周旋,各自安好。
那些人看太子如今堅定,也不是沒有來寧昭這裏鬧過,但從她們前期在鹹安宮的種種行為,以及解禁迫不及待的逃離,將自私自利表現的淋漓盡致,還有什麽臉麵可言,隻能被懟的啞口無言,灰頭土臉的回去。
至於孩子,該有的份例她半點都不會苛刻,至於再多的就沒有了。
然而寧昭的種種舉動,也將她其暴露,但現在的她已經絲毫不畏懼,這一次被廢帶來的好處不少,太子的轉變,孩子的安全,毓慶宮能留下來的都是共患難的人,還什麽好怕的,她會站在最高處,讓那些人希望落空。
或許是過習慣了那樣的日子,景瀾院也預留了一塊菜地,一家人有空就過來瞅瞅,商量著來年吃過鍋子。
有寧昭從中調和,父子兩的關係有所好轉,能和氣的說上幾句話,已經是很難得了。
然而始終有件煩心事沒得到解決,當初在對待十八皇子的事情上,胤礽確實做得不對,導致同母的十五皇子胤禑和十六皇子胤祿,至今耿耿於懷,她和寧玥這對親姐妹左右為難。
解禁後寧昭就曾帶著禮物親自上門致歉,卻無功而返,期間很試過很多的辦法,然而人死了心裏的結便不好解開。
每每到這裏,寧昭戳胤礽的腦子,好說歹說終於同意上門,由寧玥做東,將三兄弟聚集在一起,希望能解開誤會,冰釋前嫌。
女人們自然離開了,寧昭確認送進去的是烈酒,勾唇深意一笑。
另一邊由於太子有意退避,胤禛被強行推了上來,無法韜光養晦,躲在太子的身後了。
然而他本身又具有極強的辦事能力,務實精神,又有康熙的推動,風頭一時間蓋過了八爺胤禩,於是他們提前好幾年對上,戰鬥力幾乎持平。
其中有胤禛周旋的功勞,康熙滿意了自然不吝嗇給點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