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新晉貴族
兩日之後,在早朝上,李世民當眾宣布了薑雲誌與襄城公主李嫻的婚事。
一時之間,文武百官一片嘩然,但薑雲誌能看得出來,這裏麵最起碼有九成的人都是裝的。
也就是說這事兒他們就算是不知道,但也猜到了。
不過雖然表現的很那啥,但也沒有人站出來反對或者有不同意見之類的,畢竟隻要公主不外嫁給番邦他國,那就是皇室自己的事情。
自此,薑雲誌和襄城公主的事情就算是落實了,而且到目前位置薑雲誌都不知道他這個未婚妻長什麽樣子。
隨著婚事的定下,李世民又宣布了第二件事情:給薑雲誌升官,提爵。
和確定婚事不同,這件事遭到了朝臣的反對,而且還不是一個兩個的。
原因在於李世民給薑雲誌提升的跨度太大了。
在官職方麵沒有什麽太多反對的聲音,因為李世民給出的官職還算是合理。
首先是薑雲誌不再是將作監少監了,而是變成了軍器監監正。
一直以來薑雲誌都是靠著火藥在大唐大放異彩,這就給人們留下了相關的印象,憑著薑雲誌製作的那三樣武器,給個軍器監監正的職位不算是出格。
而且,軍器監監正是屬於官大權小還沒什麽油水的職位,不過有一點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的軍器監隻是負責統計、保管和維護各種武器鎧甲,但現在因為薑雲誌的加入特別增設了一個火器署,負責火器的製造和維護。
在所有人看來這都是正常的,也沒有人反對。
第一個封賞順利通過,第二個則是引起了一些聲音,因為除了軍器監監正外,李世民還給了薑雲誌一個諫議大夫的官職。
諫議大夫,正四品上,專掌議論。
這是屬於文官範疇的,和將作監少監這個有資格上朝的不一樣,諫議大夫是能夠直接參議朝政的。
以前若是不被點出來的話薑雲誌是不能隨便發表言論的,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所以這個官職的封賞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薑雲誌留意了一下,發現大多都是滎陽鄭氏的人。
並不意外,但真正意外的是這項封賞最後竟然通過了,而通過的原因更讓人意外。
虞世南出麵,力挺薑雲誌成為諫議大夫,而後孔穎達、蓋文達和蓋文懿也出聲讚同。
虞世南倒好理解,那就是個一心做學問的人,但孔穎達三人就不太一樣了。
按理說,薑雲誌是得罪過他們的,但他們卻在這事上不遺餘力的支持薑雲誌,這很容易讓人多想。
不過這朝堂上可不是給薑雲誌思考的地方,隨著第二項封賞的通過,真正的重頭戲來了。
升爵。
薑雲誌原本是個開國縣男,是唐朝爵位中最低等級的爵位,這次李世民直接給他升了兩級,到了開國縣伯。
大唐以武立國,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想要獲取或者提升爵位靠的都是戰功,文官也有不少,但那都是魏徵、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樣的大牛。
薑雲誌在文治方麵沒有什麽建樹,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涉及到,在戰功方麵更是隻有渭水河畔那一次,但那次已經給過封賞了。
這個跳級的封賞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對,其中不僅僅是滎陽鄭氏,還有其他世族以及一些看似是沒有靠山的小族官員的反對。
支持的也不是沒有,柴紹、程咬金、虞世南以及尉遲恭等。
“為什麽不能!”老程最是激動,不僅僅是因為他現在和薑雲誌是合作夥伴,更是認同薑雲誌。
“你們根本就不懂新武器給我們大唐的軍隊帶來了什麽,有了新武器再配合上長弓和短弩,在麵對突厥這樣的騎兵時我們最起碼能在尚未接觸的前提下造成三倍於以前的殺傷,甚至是更多!”
“毫不誇張的說,有了這些新武器,我們大唐的將士在以後打仗的時候最少可以減少三成的傷亡!”
“陛下還是保守了,在俺老程看來別說是個伯爵了,就算是侯爵甚至是縣公都沒問題!”
老程的嗓門兒極大,他一開口基本上能蓋過大半的聲音,這就讓其他人不得不停下來。
繼續吵吵也沒有用,反正聲音也蓋不過他。
“陛下,臣也附議。”程咬金之後尉遲恭也站了出來。
“若要是說起這新武器,可能除了薑監正之外就屬臣最清楚了,畢竟臣也算是親自看清楚了那武器的威力。”
“當日臣渡過渭水追擊突厥聯軍的時候基本上沒怎麽動手,俘獲的都是一些傷兵,那些傷兵身上的傷口很小,但據他們說根本就動不了。”
“若是與之相比,弓箭所造成的傷害根本不算什麽,而且此物對戰馬的威懾力極高,基本隻要用過那麽敵軍的騎兵最少可以廢掉一半!”
“諸卿可都聽清楚了?”有了實際的證據支持,李世民也是威嚴的開了口。
“由薑雲誌著手製造的武器都並非常規武器,對我大唐軍隊的提升極大,若是諸位還有異議,那麽朕在此就立下一個新規矩。”
“日後,隻要是有人能做出與之威力、效果相近的武器都可得此賞賜!”
李世民的話可以說是一錘定音,直接讓所有人都沒了聲音。
嘴炮很簡單,誰都可以,但真要是讓他們去做的話可不是動動嘴唇就能達到的事情了。
在這個冷兵器時代的武器都是些什麽?除了最耳熟能詳的刀劍、弓箭和長矛之外就隻剩馬槊和三弓床弩之類的了。
馬槊的製作周期相當長,是以年為單位的,而三弓床弩是屬於破點的武器,雖然殺傷的距離遠但範圍很小。
再看看炮彈和一窩蜂火箭。
炮彈是範圍殺傷的武器,爆炸時射出的鐵釘鐵片起到主要的殺傷作用,甚至能夠穿透比較次的盔甲,爆炸的聲音也可對戰馬產生影響。
至於一窩蜂火箭,能夠裝填一百至一百五十支弓箭的它幾乎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加特林了,隻不過子彈數更少,裝填時間也更長。
製造這樣的武器?如果真要是這麽簡單的話就不會等到宋甚至是明朝才大規模的應用火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