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楚河漢界論
蕭衍接見了夏江還有夏冬這倆叔侄。
“夏江啊,你是不是把一些最近發生的事情告訴給了夏冬呢?”
夏江道
“不,陛下,其實是最近發生的許多事情都由夏冬來接手了。”
蕭衍“朕想和夏冬單獨走走,你就先退下吧。”
夏江“是……”
夏冬跟在蕭衍背後,夏冬低著頭,不說話,蕭衍告訴夏冬
“朕聽以前你的上司們說,你老是有耳朵聽東西聽不清楚的毛病,這是怎麽回事?”
夏冬告訴蕭衍
“回陛下的話,我聽不該聽的東西聽多了,看不該看的東西看多了,所以眼睛也就瞎了,耳朵也就聾了,有時候有些話我總是會確認第二遍。”
蕭衍道
“你說的似乎很對啊,有時候朕說話,你也要確認過兩遍。就算是朕發脾氣,你也不會覺得畏懼,這大概是你做事情的一種方法吧,你有苦衷嗎?”
夏冬告訴蕭衍
“我以前曾經在昭明殿下身邊做事,昭明殿下告訴我,不論在哪,都不要把下屬或者是任何人當成棋子來用。”
蕭衍回頭,笑道
“奧?景禹有這麽說過?你說說,再繼續說下去?”
夏冬告訴蕭衍
“對,昭明殿下確實這麽說過。他說:所有人,你都應該視為跟你下棋的對手,而不是棋盤上的棋子,如果隨隨便便把一個人作為一顆棋子,那麽,你就會跌入陷阱,你眼裏的那顆棋子也隨時隨地會把你壓在陷阱之中,哪怕是他渺小羸弱,甚至是無法對你造成傷害。”
蕭衍問
“那,朕在和你下棋,你打算怎麽下贏朕呢?”
夏冬道
“不,陛下,作為臣子,微臣不打算下贏您。天下所有的君臣,都有一道鴻溝,這便是楚河漢界。能臣自為帥,四方皆猛將,猛將乃霸王,名帥良弓藏。倘若微臣想要當一位處心積慮為了國家辦事的人,就不應該時時刻刻越過楚河,消滅所有的棋子,那這樣,再強的能臣,那也是狂妄之徒,盡示鳥盡弓藏之意罷了。”
蕭衍大笑起來
“夏冬,你真狂妄!昭明都不敢這麽和朕說話,你就一個懸鏡司的簽帥,你敢這麽和朕說話?那朕問你?朕的棋子是什麽?”
夏冬說
“陛下的棋子,就是這個天下,倘若微臣要是越過了楚河,消滅了陛下的棋子,就是在侵吞陛下的天下。”
蕭衍問
“那你這麽說,不就矛盾了嗎?這就說明,朕的棋子,還是人啊。”
夏冬道
“陛下不能這麽認為,您的棋子是天下,兵是軍隊,相是能臣,仕是死士,車馬為鐵騎,都應為陛下所用,而逆臣的棋子,不是人,而是延伸到各處的貪婪野心,能臣雖為帥,猛將雖霸王,但佞臣也霸王,君王亦為帥,倘若霸王越過了漢界,要消滅君王的棋子,那麽霸王最終或許也要麵臨著四麵楚歌的命運了。”
蕭衍道
“對,楚河漢界,倘若霸王越過了漢界,那漢王自然容不得霸王作亂,若能臣為韓信,越過了楚河,消滅了霸王的棋子,他最終也會不容於天下,不容於漢王,朕不是霸王,但是朕絕對不容許有人把霸王的所有棋子都吃掉。對,你說得對!”
蕭衍走到小山上,懷念起了蕭統,他歎息道
“朕真是懷念景禹啊,他要是活著,他一定知道誰是韓信,誰是霸王的,朕要韓信去克霸王,也要讓霸王去製衡韓信!”
“夏冬,你知道現在我大梁,誰是韓信,誰是霸王嗎?”
夏冬告訴蕭衍
“陛下,那,微臣直言了,當今我大梁,不知韓信在何處,卻見四方有霸王!倘若出了個韓信,那韓信可鬥不過這麽多的霸王,最後,韓信也會變成霸王。”
蕭衍笑道
“那既然如此,現在誰是最大的霸王啊!?”
夏冬直言“邵陵郡王綸,他是最大的霸王!”
蕭衍問夏冬“你說說,為何他是最大的霸王?”
夏冬說“他想越過楚河,消滅吃盡陛下的天下,陛下的天下中,有個太子府,陛下太子府便是漢界,便是能臣,便是韓信,陛下沒有對韓信作出處決,那邵陵郡王有什麽資格對太子府的未來說三道四呢?”
蕭衍點點頭,他問夏冬
“那,你是懸鏡司的簽帥,怎麽處置亂臣賊子,你也應該很明白了,如今,你想朕怎麽處置邵陵郡王啊?”
夏冬告訴蕭衍
“臨賀郡王壞事做絕,陛下也沒有殺他,所以,陛下不要傷害邵陵郡王便是,邵陵郡王若自知悔改,他定然會改,倘若陛下殺了邵陵郡王,那當初,昭明太子在陛下麵前為陛下求的情,也就成了空話。”
蕭衍想起來當初蕭統給蕭綸求情的事情,這一說,蕭衍心中五味雜陳,在蕭衍看來,他生下來的這麽多孩子裏,最優秀的孩子就隻有蕭統,最疼的孩子也隻有蕭統,不論如何,蕭衍對蕭統仍然心中存有著巨大而又不可割裂的情感,愧疚湧上了蕭衍的心頭,他打算放過蕭綸,可是蕭綸已經害死了很多人了。
“但是,邵陵郡王,他害死了很多人了,朕要是這麽縱容他,千秋萬代之後,史書該如何評價朕的功過是非?倘若朕殺了邵陵郡王,那朕,又怎麽對得起九泉之下的昭明太子呢?”
夏冬告訴蕭衍
“陛下,此事,恕臣直言,還是得找個背黑鍋的人好啊!”
何敞之帶著懸鏡司的典簽在建康的大街小巷找了個底朝天,還是找不到何智通,何敞之哭著說
“叔父,您去哪了?叔父!”
懸鏡司的典簽找不到何智通,便斷定何智通是死了,肯定是他殺,他們在建康的街頭巷尾尋找證據,找著找著,他們來到了一處小巷中,見小巷的地上色調奇怪,看似乎有血跡,一邊的推車上,輪子沾了點血。
懸鏡司的典簽跪了下來,開始仔細搜查證據,沿著血跡往手推車上的輪子一看,輪子上歪曲寫著“邵陵”二字,這是重要的證據,典簽驚呼
“找到了!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