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那封信
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會有兩個人,他們的命理是連在一起。
這兩個人,同生,會相愛,會同死。
當仲闕說,南瑟和拜文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假如其中一個離開了,另一個便活不長了。
伊素終於明白,仲闕為什麽去找南瑟了。
伊素問:“那麽現在,這一切已經改變了嗎?”
仲闕點頭。
是的,他已經去把這一切改變了。為此,他耗費了很多的心力。
兩人的談話說到這裏。伊素的目光,看著正在吃披薩的拜文。
伊素說:“那麽,我們永遠都不能讓他知道這件事情。否則,他會怪你的。”
仲闕有些錘頭喪氣的回答:“可是這件事情我本來就做錯了,即使他怪我,那也無可厚非。”
伊素問:“你的意思是,也要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嗎?”
“等到他任務結束那一天,我會告訴他的。也許無法得到他的原諒,還至少,他有權利知道這一切。”
伊素看著仲闕,沒有說話。
反而是仲闕對她說:“你不覺得嗎?你和南瑟有相似的地方。”
伊素不解。
仲闕便說:“當時程力風去了美國,你和他的樣子就很像,覺得整個世界都沒有意義了,覺得活著,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啊。南瑟當時的狀態,就是這個樣子的。”
伊素聽到仲闕的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的確,覺得這個世界沒有多大的意義了,就是他當時的狀態,一點兒都不堅強。
伊素說:“並南瑟不是這個樣子的呀,她看上去那麽堅強,那麽灑脫。”
仲闕笑了笑。說:“這是我最愛的人,怎麽可能什麽事情都沒有,怎麽可能那麽灑脫。因為我做了一些事情,所以他才變成那樣子的。”
伊素問:“那麽,你對他做了什麽?”
“我讓他忘記了很多記憶,很多他們恩愛的記憶。也就是說,此刻南瑟之所以那麽灑脫,是因為他並沒有以前那麽愛拜文了。如果愛,肯定會難受。”仲闕回答。
雖然,伊素並不造成仲闕的做法,但眼下,也隻有這種做法,才能成全他們。
如果真愛的話,就會帶著想擁有的欲望,麵對所有的一切。就會難受,那種疼痛會刻骨銘心,是沒辦法忘記的。
而這一切,早已造成了錯誤,沒有辦法彌補。
伊素隻希望,等到拜文一百個任務結束以後,他們可以繼續在一起,那時候,所有的一切,就都沒有遺憾了。
伊素突然想起,拜文還給南瑟寫了一封信。提出,他是不好奇的,他覺得那封信中無非都是寫了一些安慰的話語。
但後來,聽仲闕講了這一切之後,他產生了好奇心。在他腦海中,他一直想,他會說些什麽呢?
那天晚上,伊素躺在床上,輾轉難眠。
於是,他便想起床去倒杯水。
卻看到了陽台上有人,伊素走過去,是拜文。
“你也睡不著嗎?”伊素問。
拜文這才看到伊素,他轉過頭來問:“嗯,睡不著,所以起床了。”
伊素走過去,趕緊趁這機會好,問他說:“我很想知道,你看到南瑟,是一種什麽樣的心情?如果你需要人安慰的話,可以幫你。如果僅僅是想傾訴的話,我也願意聽。”
拜文回答:“我也以為,我會非常難過,或者情緒很激烈。但是我並沒有,我覺得,其實沒有我,他依然可以過得很好。總之,就是心裏比較複雜,你的愛一個人就是,隻要他過得好,那麽就好了。”
拜文的意思是,他也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麽難過。
伊素問:“那麽,你在信中給他說了些什麽。”
拜文便把信念了出來:
當歲月遠去,當人們老了。唯一還留在心田的,是過去的美好。
人生總是要充滿遺憾,隻有充滿遺憾,才刻骨銘心。總會在未來的某年某月,再和你相遇,那個雨季,我帶著傘,你卻沒有。
一切安好。
就是這麽簡短的一段話,卻飽含深情。
一個人愛另一個人,那麽他的心,那麽他全身的器官,都隨之而動。愛是最落寞的,也是最光明的,他什麽都擁有,卻也什麽都失去了。
伊素和拜文,就這樣子的坐在陽台上。
他們看著窗前的月光,享受著這一刻的靜謐。同時,也在大腦裏,回憶自己的愛情,那點點滴滴的幸福記憶,就是生命的意義。
第二天早起,四個命運改寫者,便各自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他們離開家,必須去完成各自的任務。這也算是一種工作吧,雖然這份工作是這麽有意義,像天使一樣。
可人生就是這樣!
拜文的第一個任務,是去幫一個孤兒,找到他的父母。
這個孤兒,在三歲的時候,突然出現在了孤兒院的門口。
孤兒院收留了他,並且,因為他找到了一個還不錯的家庭收養。
可是越長大,這個孤兒越好奇,自己來自哪裏?父母為什麽拋棄自己?
但是這樣的困惑,拜文替他尋找父母,填補過去的遺憾。
拜文是一個做事情很有效率的人,沒耗費多久。他就找到了。
那個孤兒的父母,已經離開了人世。
而在這背後,也有一個令人感到傷感的故事。
當年,那個孤兒的父母,之所以將她遺棄,並不是拋棄她。而是他們自己,已經無路可走。
孤兒的父母,原本是一家企業的老板,但最後,企業經營失敗,他們欠下巨款。有很多人,都想要報複他,比如,曾經失業的工人,比如曾經的對手。
總之,他們過得很不好。
他們想到了死亡,希望通過死亡可以解決一切。我是他們的孩子,隻有三歲。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他沒有罪,他應該享受好的一切。
所以,他們最後把孩子帶到孤兒院的門口。
隨後自己,選擇在一處地方自殺,然後焚燒。
最後這件事情還上了新聞,當時以為,他們一家三口都葬身火海了。沒有人知道,那個三歲的小孩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