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抗日之戰神傳奇> 第二十九章破鋒八刀(3)

第二十九章破鋒八刀(3)

  二十九軍的「破鋒八刀」,在長城抗戰中曾大放異彩,其中最著名的一役由趙登禹創造。趙登禹派出麾下王文海團連夜增援喜峰口,王文海親自組織了五百人的大刀隊,乘夜摸入日軍陣地,用大刀對鬼子大肆砍殺,一下子就穩定住了戰局。而在之後的戰鬥中,二十九軍在與日軍進行白刃戰時,同樣依靠大刀戰術,創造了好幾起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部隊里,也湧現出了諸如王元龍這樣令鬼子聞風喪膽的抗日英雄。有證可考的是,王元龍單單在喜峰口那場突襲戰中,就手刃16名鬼子,堪稱鬼子殺手。


  肖戰歌重視「破鋒八刀」的練習,是加入三十八師新兵營后受到的啟發。三十八師新兵營的大刀技法教官名叫王蔭薌,系223團的團副。開始教授新兵們「破鋒八刀」前,王蔭薌說了如下一段話:「小崽子們,是不是覺得很好奇,覺得都已經火器時代了,為什麼還要練習大刀?原因很簡單,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打小日本!你們還沒機會上去戰場,也沒和小日本交過手,等你們上去戰場,和小日本打過仗,你們就會發現,戰役無論大小,日本子最終都會選擇用白刃戰來結束戰鬥……本來,駁殼槍是對付白刃戰最好的武器,但問題是,我們沒有能力給每一個人都額外配備一支駁殼槍。那怎麼辦呢?小日本有槍刺,我們就用大刀對付他……」


  小鬼子喜歡用白刃戰來結束戰鬥,這並不是王蔭薌信口雌黃。有史可考的是,在日軍1873年頒布的第一版《步兵操典》和在1932年頒布的新版《步兵操典》中,刺刀訓練都被列為重點,其中,在1932年頒布的《步兵操典》中,更用「充溢的攻擊精神可以凌駕與物質的威力之上」這樣的文字來定義白刃戰的重要性。


  小鬼子強調和重視白刃戰,有從精神層面來恐嚇和打擊敵人的意思。在中國戰場,在抗戰早期,小鬼子也確實達成了這個戰術目的。當時的中國軍隊,武器裝備本就弱於日軍。武器弱之,訓練強度、專業性、體魄又不如鬼子,也就難怪中國士兵剛開始兩三個打一個鬼子都拼殺不過了。當然了,過分強調白刃戰的作用,這其實是違背了現代戰爭發展規律的。所以,同樣的日軍,同樣的戰術,在諾門坎戰役和太平洋戰爭期間,當他們的對手換成蘇軍和美軍的時候,吃虧的,就變成了日本人一方。會發生這種逆轉,和蘇軍、美軍自動化武器的普及率極高有關。其中美國人為了對付日軍這種戰術,甚至喪心病狂的專門為每個士兵都配發一支手槍……


  肖戰歌前段時間忙著從日本人那裡偷武器、偷機器,這段時間則忙著盤尼西林的事情,抽時間寫出來的訓練大綱其實很簡單。他本來以為,因為代溝和眼界的原因,吳征也許會對一些後現代的特種兵的訓練方法產生質疑,沒想到的是,他質疑的居然是已經經過實戰驗證過的「破鋒八刀」。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特種兵,他能夠認可「破鋒八刀」這種專門打白刃戰的技法,自然經過了深思熟慮。完全不帶思考的,他回復吳征:「當然是為了和小鬼子打白刃戰了。」


  吳征笑了,嘲諷的笑:「你確認不是開玩笑?有槍不用,指望大刀片子?這不是舍本求末嗎?難道你覺得,古代的冷兵器能夠和現代的熱兵器相抗衡?」


  肖戰歌也笑了,得意的笑:「吳老大,你知道小鬼子拼刺刀之前會退出槍里的子彈(注1)嗎?」


  「別逃避話題——什麼?有這種事?!」


  「當然。我專門向張師長和李參謀長求證過,他們說,鬼子確實有這個規定。」


  吳征好奇起來:「小鬼子怎麼想的?他們的武器裝備水平要遠勝於****,放著這個優勢不用,非要打白刃戰?」


  「好像和三八大蓋的子彈穿透力極強有關——不管他們是出於何種目的,我覺得,這是我們老A特戰隊的機會。」


  「機會?」


  肖戰歌看著吳征,兩隻眼睛里閃爍著狡黠的光芒,鏗鏘有力的說:「當然是機會。小鬼子崇尚武士道精神,妄圖用武力恐嚇我們,那我們就教他們做人,讓他們好好見識一下中國武術的厲害!」


  吳征上下打量他兩眼,將煙斗戳到嘴巴里猛吸一口,徐徐吐出后,他說:「你瘋了吧?你舉著大刀片子向鬼子衝過去,他們遠遠的放一槍你就倒了——」


  「怎麼可能是這種玩法?我現在的想法還不是很成熟,具體怎麼做,還需要實戰的檢驗。」


  吳征搖頭:「總覺得不靠譜。」


  兩個人聊了一會,吳征問:「戰歌,你對以後是怎麼規劃的?我先聲明,****那邊,我們哥幾個是肯定不會加入的。」


  肖戰歌沉吟一番,覺得也該給老A特戰隊定性了,問:「那麼延安那邊呢?」


  「延安?你指共黨?」


  到了這一步,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了。肖戰歌答:「是。」


  吳征看向他,第一眼頗感意外,接下來就釋然了,說:「我說呢,原來你是紅軍那邊的人。紅軍的名聲可不好,共產共妻——呵呵。」沒說完,他笑了。


  肖戰歌摸摸鼻子,問:「你信這個?」


  「信與不信有關係嗎?當前國內,不是民黨就是共黨——」


  「別這麼沮喪,我答應你們,絕對給你們選擇的權利。如果你們觀察之後覺得不符合自己的理念,可以退出。」


  ……一個半小時后,肖戰歌騎著馬跟在馬孝堂他們的車隊後面踏上了返程,拐過一個山口,他回頭望去,看到黃澹供、吳征等人還站在山頭上,他勒停坐騎,回頭大聲喊:「下次回來,我會考核的,接不下我三招的,『竹筍炒肉』伺候!」


  山頭,張茂才問吳征:「吳老大,頭在喊什麼?」


  「他說下次回來會考核你們,不合格的,板子伺候!」


  「啊!」


  注1:日軍打白刃戰前先退子彈有兩個原因。一,受三八大蓋性能的限制。三八大蓋彈丸初速高,質量好,一打兩個眼,往往在第一個目標身上形成貫穿傷之後,能命中第二個目標。不僅如此,由於彈丸貫通后速度降低,二次擊中后,彈丸便會翻滾、變形,所以對第二個目標造成的創傷會變得更加嚴重。因為白刃戰中雙方人員往往互相重疊,使用三八式步槍,貫通后經常殺傷自己人,這就造成了下面的尷尬現象——即被貫通傷的對手未必當場失去戰鬥力,還能進行反擊,而被二次傷害的自己人,基本上會立刻喪失戰鬥力。抗戰初期,因為裝備和訓練的優勢,日軍在處於兵力劣勢的情況下,人員損失與中國軍隊相比,曾一度達到1:4甚至1:6的水平,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槍在肉搏戰中開槍射擊,因為誤傷造成己方大量減員,這顯然是賠本的事情。


  二,基於日軍對白刃戰的戰術認識。白刃戰中,日軍標準的刺殺準備姿勢,為一手握前護木,一手握槍托前段彎曲部,槍托稍下垂在支撐腿側面,半斜向面對對手、刺刀尖略與眉平。這樣,槍從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護住頸、胸、腹等要害,而刺刀一撥就可以突刺。問題是,如果你擺一下這個姿勢,就會發現,原來這樣一比劃,槍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對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鬥起來,射擊的機會很難比突刺的機會更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