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國殺> 序章 賽跑的終點

序章 賽跑的終點

  B世紀軍備競賽,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場全球軍備競賽,一場完全改變世界力量對比的國與國賽跑。


  百科全書是這樣解釋軍備競賽的——軍備競賽是指和平時期敵對國家或潛在敵對國家互為假想敵、在軍事裝備方面展開的質量和數量上的競賽。各國之間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競相擴充軍備,增強軍事實力。軍備競賽是一種預防式的軍事對抗,他可以通過平衡雙方軍事力量的方式抑制阻止戰爭。軍備競賽是不流血的戰爭,只賠錢不賠命。


  B世紀後半葉,一場聲勢浩大的軍備競賽在整個世界光輝上演。經歷了工業革命的文明國家紛紛將最新科技成果應用于軍工產業。各國的軍事工業高速發展,軍隊裝備也日新月異。那個時代,世界上各個主要國家秣馬厲兵,不斷地升級自己的武器裝備,等著在將來可能的戰爭中大顯身手。


  薩克森溫莎帝國長期以來都穩坐海上霸主的位置,她的海軍技術從來都是遙遙領先他國世界首屈一指。為了能繼續捍衛自己的海上霸主位置,B世紀軍備競賽中該國重點加強海軍,不斷開發裝備新的巨型戰艦。歷史上著名的無畏級戰艦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在該國,也引發了後來諸多國家無畏級戰艦的產生和大量裝備。多個國家在此期間改革了軍隊,並製造了大量的無畏級戰艦和數量驚人的其他戰艦。在那個鋼鐵還是高科技產品的年代,那樣一艘動輒萬噸以上的戰艦絕對是造價不菲,超級有錢的土豪國家才能有像樣的艦隊。那時任何一家的海軍都是「黃金軍購」換來的昂貴艦隊。可以說海軍,從誕生就是極為昂貴的軍種,裝備奇貴。即使是到了鋼鐵白菜價工業化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軍艦也絕對是不便宜的。


  薩克森溫莎帝國發起的這場軍備競賽是一場以海軍裝備為主要賽區的國際賽跑,註定是一場昂貴的比賽。即使對土豪來說,這比賽也是代價不菲,可參賽又是必須的,別人有的你也必須得有,否則你就只能是別人案板上的肉。


  到了這個世紀的晚期,有的國家開始撐不住了,確切的說很多國家都撐不住了,國家資源長期過量的投向軍工必然使得其他行業成為薄弱環節。學界政界商界都出現了反對的聲音。反對者言之鑿鑿,振振有辭。他們聲稱這種漫無目的和看不到終點的裝備升級該結束了。每個國家必須對自身和對手的基本情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贏得軍備競賽。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激烈軍備競賽必須選擇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沒有必要的激烈軍備競賽一來會延緩自身經濟的發展,二來也會一定程度上引發不必要的敵意。


  他們提出各國一起來削減軍備。軍備競賽的反方面也就是裁減軍備實際上也是一種可執行的策略。在大國較量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軍事實力和軍事力量給別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軍事力量並不是純軍事實力,其大部分需要經過動員才能轉化為軍事實力。因此,軍事潛力是一種潛在的資源。潛在資源的發揮時間就是其他國家採取非針對性態度的一個誘導因素。當然,裁減軍備的行動必須是在有利於自身國家整體戰略的前提之下進行的。需要保留的力量要足以對潛在敵人形成足夠威懾又能夠通過時間作用轉移潛在敵人的矛頭,以換取自身的更大生存空間。


  原先的部分軍備競賽支持者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軍備競賽需要大把花錢,財政這麼緊張,軍費增加必定擠占其它需要。這不是拉動經濟,這是在自己卡自己脖子。


  剩下的鐵杆軍備支持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們聲稱:說政府缺錢的人其實是死抱著平衡財政思想不放,新的思想是不平衡財政,政府可以用公債和發行貨幣等方法進行赤字財政運作。那麼會不會通漲呢?回答是,在中國這種情況下不會。講點宏觀經濟學基本原理:政府擴大開支會造成有效總需求增加,如果該國存在閑置生產能力,不會通漲而只會增加生產。如果該國已經不存在閑置生產能力,政府擴大開支才有可能會造成通漲。依據這個理論,當時的多數國家都是具有很大的潛力的,只要採取正確的介入方式,完全可以做到大炮和黃油兼而有之。增加軍備開支意味著軍工企業和科研單位的人收入增加,購買力增加。軍備競賽不但是國防工業部門的喜訊,而且是民用經濟部門的福音。它至少可以減少失業,穩定社會。


  兩種看法個有千秋,誰對誰錯只能讓歷史評判。然而,那時的國際環境一再支持了這些鐵杆軍備狂的觀點。


  在當時世界主要國家的領導人看來:全世界參賽的國際大環境下,軍備競賽的反方面也就是裁減軍備實際上也是一種難度極大的綏靖策略。在大國較量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國與國之間無法信任,裁減軍備的行動也就變得不可能了。裁軍必須是在有利於自身國家整體戰略的前提之下才可能進行的。況且經濟發展須要軍備競賽,軍備競賽就是振奮國家精神,改進內部弊端,凝聚國民力量,調動全國各行各業積極性的大旗。軍備競賽只能繼續。


  「把軍費增加三倍,經濟就會提速十倍。」


  讓軍備競賽大張旗鼓的進行吧!

  但這似乎已經是最後的瘋狂。


  撐不住的各國開始一再叫苦不迭,卻又無法退出。就連這一軍備競賽的發起國,薩克森溫莎帝國也是如此。隨著該國工業霸主地位的喪失,此時的超級大國就如同正午的太陽,在達到了頂點的同時也走向了下行的軌道,並逐漸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在國內,該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與之相對應的國際實力大大下降。B世紀70到C世紀00年的三十年間,薩克森溫莎帝國只有3%的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在世界十大強國中幾乎墊底。雖然明顯高於因缺乏殖民地經濟停滯的威廉王國(該國這一數據是1.6%),但與聖羅曼-聖蘇妮亞聯合帝國的4.9%和亞美大陸聯邦的6.3%比較,則要明顯遠遠落後。這一數據具體到每一年,人們驚奇的發現,薩克森溫莎帝國自B世紀90年起,經濟增長率一直在1%以下,經濟停滯甚至衰退了十年。


  在這最後瘋狂的時刻,這一競賽的發起國已經陷入嚴重嚴重經濟危機長達十餘年之久。該國的政治家幾乎用了所有方式嘗試去拯救,但都失敗了。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其某本著作的最後一頁寫道——如果你試了所有的方法,還是不能走出經濟危機的泥潭,那還有一個辦法,去發動一場戰爭。


  C世紀元年,步履蹣跚的薩克森溫莎帝國毅然決然的祭起了戰旗!開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