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國殺> 第九章 勇氣

第九章 勇氣

  (本章及下章將講述塔斯曼帝國滅亡過程中,帝國內戰的四場關鍵性戰役,原想以「四戰」為名,但「勇氣」「賞錢」兩題,一針見血,揭出本質。)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孫子兵法》第一篇《計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認真地觀察和對待。


  這裡所說的「兵」,指的是「戰爭」、「國防」和「軍隊」。兵凶戰危,戰爭是人類社會最殘酷的競爭。它是解決民族問題政治問題的最後手段,它用實力說話,它用流血的方式來最終強迫失敗者臣服,甚至死亡。戰爭的結局,直接決定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命運,並且是用「生」與「死」、「存」與「亡」這種最慘痛的代價和最極端的選擇來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當你在戰爭中失敗,必須接受「死」與「亡」的現實,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也沒有改正錯誤的機會。塔斯曼帝國滅亡多年後,經歷過當年「死」與「亡」的極少數倖存者,參加過這場民族獨立戰爭獲得民族獨立生存權益的勝利者,將依照時間順序與我們一起還原這場帝國內戰中那四場至關重要的戰役。


  第一場戰役——扎馬山谷戰役。(此地大致地理位置類似於歷史上迦太基戰略要地,扎馬)


  塔斯曼帝國的異教徒城市維拉,位於內海半島上,三面環海,海對面不遠就是敵對國家的軍事要塞和海軍基地。B世紀96年1月1日,這裡發生了一場偉大的「叛亂」,可謂是起義軍的誕生之戰。作為軍事工業重鎮城市維拉的英勇市民及附近六萬之眾的帝國外族邊防軍隊一起背棄了帝國。維拉守軍開帝國外族軍隊大規模反叛帝國之首,這可是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堪比黃花崗,南昌。自此,帝國軍的炮灰們終於有了勇氣,大批外族帝國軍勇敢地走向了起義……起義軍也隨著這些起義誕生,壯大,一步步成為能獨立與帝國軍抗衡的力量,被奴役眾民族自己的人民武裝。


  塔斯曼帝國西部地區的米爾族神聖自由軍就是一支人民武裝,一支正陷入與塔斯曼帝國軍苦戰的起義武裝。


  這支部隊的基幹力量來自於光榮起義的三個原塔斯曼帝國米爾族軍隊獨立騎兵師。這是帝國西部還沒來得及改步兵的騎兵部隊之一。米爾族是牧馬人,他們從不缺喂馬的草料。B96年的三月三十日,塔斯曼帝國西部軍區命令這三個獨立師做好開拔準備,赴東部平叛。具體的起義誘因,當時的真實情形誰也記不清了。這事的說法也很多:這三個獨立師沒拿到白銀髮的開拔軍餉,用廢紙紙幣發的;附近的米爾族人有人叛亂,對其滲透策反;三個師長從軍內其他渠道得知戰況不利,他們的部隊將作為炮灰;這一地區帝國本族部隊早都調走去東邊平叛了,可以………總之,他們果斷反了。


  四月二日,這些米爾族獨立師起義了。三個起義獨立師資格最老也是軍事能力最強的師長阿龍卡曼被推舉為起義軍領袖。當地為米爾族聚居區,起義隊伍幾天內就擴展至近七萬之眾,新加入小夥子們自帶刀槍,很多還帶了兩匹馬。為便於指揮,三個起義師長將部隊擴編為三個騎兵軍,軍轄三個師,師轄四個團,團轄八個騎兵連和機槍連、特務連共十個連,兵員1700人乘馬2000匹。


  這三個師只有少量的備用武器,這導致了起義軍中佔總數半數以上的新兵是沒有制式裝備的。好在這些來自草原牧民的士兵都帶著家裡用的土傢伙,打起來還不至於上演馬刀揮舞。起義軍每個士兵都有兩件以上武器,馬刀加長短土槍,馬刀加帝國軍制式槍支。本鄉本族自家人,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了。可同樣出身於草原騎兵的帝國本族軍也不是吃素的。


  從4月10日開始,起義軍見識了帝國本族軍的「不凡武功」。


  4月10日凌晨,多處起義軍營地遭到了突襲,眾多還在睡覺的起義軍在突如而至的厄運中結束了起義生涯。當天,毫無準備的起義軍隊伍被帝國本族軍隊精銳騎兵橫掃。當天,起義軍被成建制的消滅了三分之一。


  帝國本族軍的騎兵不是一個月前調走了嗎?明明親眼看見他們開拔經過這裡的。難道是帝國本族騎兵部隊半路又折了回來了?


  這一地區的帝國本族騎兵部隊是被調走了,也沒有回來。這些騎兵是來自西部軍區南側邊境的帝國邊防軍,一位少將軍長指揮的兩個騎兵師。他們本來也奉命開拔去東部平叛,途中接到上級命令「滅了後方的火再走。」在西部軍區確認叛亂情況屬實后,離叛軍最近的帝國本族軍隊就是這兩個師了,他們被付以重任。第一天確實打得很棒,邊防軍,果然出手不凡。


  ……


  一天就被殲滅了兩萬人。「這仗不好打啊!」其實與起義軍作戰的帝國軍也深有同感,四月十號這天他們也遭遇了不小的傷亡。米爾人也是彪悍的馬上民族,可不是那些農耕地區的兩腳羊。早上的突襲中,沒有拿到武器的米爾族士兵竟然用自己當絆馬索,給戰友創造殲敵條件。在敵軍突襲中,米爾族人沒有一個逃的,全部是戰鬥到底,戰鬥到死。到了下午,完全成了雙方的對攻,硬碰硬。帝國軍仗著師屬獨立騎兵營的重機槍才撐住局面,米爾人成建制的迎著密集子彈揮舞著馬刀衝擊,絲毫不退。「這是炮灰軍嗎??怎麼這麼能打??」


  為自己而戰,誰都這樣能打。此後幾天,雙方多次交手,互有勝負。


  4月17日,前帝國軍師長起義軍領袖阿龍卡曼從他仍在帝國軍中的朋友那裡得到一個很糟的消息——帝國西部軍區增派了援軍,三個騎兵師,五日內到。隨後將發起對他的殲滅性戰役。


  生死攸關的時刻,阿龍卡曼想起一個地方,決定冒險賭一把,利用目前僅有的兵力優勢立即對當面之敵發起決戰。馬上動手,一分鐘都不能耽擱。


  4月18日凌晨,阿龍卡曼組織的起義軍精銳騎兵部隊約1000餘人襲擊了帝國軍的補給屯放點。帝國軍絲毫不客氣的包圍了這些起義軍精銳,早有準備的阿龍卡曼不含糊,附近等待的第二梯隊2000人出擊,這支起義軍騎兵及時趕到,打破包圍救走了戰友,朝著戰區帝國軍屬於控制區的扎馬山谷方向撤離。帝國軍的指揮官很惱火,見敵軍逃跑的方向是友軍控制地區,兩個師的主力放心大膽的追了出去。


  當天上午10時,起義軍逃入扎馬山谷,帝國軍兵分兩路,堵住南北谷口,那個山谷兩邊山勢陡峻,只有南北兩個出口騎兵可以出入。這裡已臨近沙漠,軍事地圖顯示山谷中沒有水,敵軍好像也沒帶水。帝國軍決定,等上一個中午,下午甚至臨近黃昏再反起攻擊,要麼全殲敵軍,要麼繳獲敵軍戰馬。


  下午15時,帝國軍殺進山谷。可起義軍並沒有因為勞累乾渴而不堪一擊(當天凌晨馬隊運的水和乾糧就放那裡了),帝國軍似乎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不到16時,兩處谷口的帝國軍發現自己也被包圍了,被夾擊了。他們只好轉攻為守,兩面應敵,後悔沒帶炮過來,獨立騎兵營也只帶去了一個。主力所在山口的師屬獨立騎兵營架起重機槍,發揮自己的火力優勢打擊敵軍,起義軍不斷往上沖,人馬死屍遍地,其狀甚慘……主力部隊打得很歡,助攻部隊那邊卻因為沒有自動火力很快就沒了動靜。


  臨近下午16時50分,機槍沒子彈了,帝國軍騎兵衝出去跟人數絕對佔優的起義軍展開馬刀對砍……


  當晚,起義軍夜襲了帝國軍的營地,繳獲了大批重武器。


  至此,奉命來這裡鎮壓阿龍卡曼起義軍武裝的兩個塔斯阿曼帝國軍騎兵師被起義軍全數殲滅。


  阿龍卡曼贏了,名聲大震,周邊呼應者四起,不斷有人慕名而來加入這支起義軍。


  幾天後,4月22日,第二批鎮壓部隊如期趕到,這三個騎兵師中有一個是外族人騎兵師。受阿龍卡曼這次勝利鼓舞,這個外族人騎兵師戰場起義加入起義軍。其餘兩個帝國本族人騎兵師只能採取防守態勢,在交通線和核心城鎮築壘防禦,堅守不出。起義軍趁勢坐大,並於次月切斷了守軍的補給。


  4月24日,起義的南部邊防軍某外族騎兵獨立師加入阿龍卡曼起義軍隊伍。


  自4月下旬起,帝國軍主力忙於剿滅南部邊疆地區的叛亂,完全忽略了這支起義軍。這支起義軍趁機做大。


  5月10日,起義軍發展成為一支十萬人的武裝力量,擁有火炮近百門。


  5月13日,起義軍對該地區的帝國本族軍隊發起了殲滅戰。


  5月中旬,塔斯曼帝國國內已是烽火遍地,無暇顧及這支非重要地區的雜牌武裝,帝國參謀部把這支武裝排到了打擊序列的最後位置。


  6月中旬,帝國參謀部再次關注這支起義軍時,帝國高層驚奇的發現,這支軍隊的規模早已超乎他們想象。


  6月下旬,這支起義軍發展到作戰部隊三十萬人之眾,擁有4個大編製騎兵軍,一個獨立炮兵師,一個精銳獨立騎兵師的強大武裝力量,成為帝國西部地區的「主要叛軍」。


  此時的帝國軍忙於平定東部的叛亂,短期內無法抽調足夠的兵力,現有機動兵力幾乎不可能剿滅該部,只得抽調拼湊新編了30萬大軍,部署於起義地區東南側翼,以期能夠防範牽制該部。而臨危受命作為這30萬大軍指揮官,曾飽受皇族上級壓制的帝國陸軍中將,阿卡那托雷於B96年7月底自立為帝國皇帝,後來的歷史學術界稱此人為「7月皇帝」。這位阿卡那托雷自始至終沒有向任何方面投降,但他自立為皇帝、划疆土自治、設置疆土內官員、制定並推行自治法律等一系列高大上作為,給帝國造成的損害遠甚於任何投降或叛變將領。


  「自立為皇帝的都有了,這樣搞都可以。那麼我們私自通敵,我們向敵軍投降,我們戰地起義,我們率部叛變,怎麼就不可以,又有什麼不可以!!」


  扎馬山谷戰役就是起義軍獨立抗衡帝國軍並取得勝利的第一戰,意義不凡。儘管那是一次皮洛士式勝利。(西方諺語,意指代價高昂的勝利,得不償失的勝利,白話漢語或可譯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小說中的起義軍比這還要慘。)

  附:帝國軍騎兵師編製

  騎兵師轄三個騎兵團,一個炮兵營,一個師屬獨立騎兵營;每團4營,每營4連,每連2排,每排2班,每班士兵14名。全團共有戰鬥兵896名,另有勤雜兵596名,備補兵108名,戰馬1056匹。炮營裝備可拆可馱載的80毫米榴彈炮18門。獨立騎兵營轄一個騎兵連和三個重機槍連(全營18挺13毫米重機槍,馬匹馱載),全師官兵6400餘名,乘馬馱馬共計7000餘匹。騎兵師騎兵單兵輕武器方面極為精良,每人配備有三大件,短步槍1支,左輪手槍1支及彎刀1把。


  該型師屬於典型的衝擊型騎兵師,又叫兵力衝擊型騎兵師。在團一級及團以下自動火力配置上嚴重不足,因此無法在防守作戰中發揮同等級別步兵部隊的防禦作用。


  。。


  第二場戰役——迪爾會戰。


  B96年,塔斯曼帝國亡國之年。那一年的帝國歷史以叛亂作為開始。


  B96年1月1日,工業重鎮城市,異教徒城市維拉,一次極為經典的外援型叛亂。次月,帝國確信,維拉真的丟了。


  維拉丟了,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對帝國國防力量來說,維拉實在是太重要了。帝國陸軍所有的重型大口徑機槍和彈藥,所有的自產100毫米加農炮以及炮彈也都來自維拉。


  貌似從此就必須要花錢國外買槍炮嘍??那時還不至於到那步。


  塔斯曼帝國在內地迪爾還有另一處軍工生產基地,但迪爾的產量和重要程度都不及維拉。維拉生產100毫米野炮及少量炮彈,13毫米口徑重機槍及該機槍子彈和少量6毫米口徑步槍;迪爾生產80毫米火炮,配用的80毫米炮彈,各種彈種的100毫米炮彈,輕機槍,步槍及其配用的6毫米口徑子彈,彈藥生產能力基本都被配置在迪爾。


  維拉丟了,還有迪爾。短期內帝國陸軍部隊不會淪為無武裝的羔羊。


  時間轉眼到了4月份中旬,隨著叛亂愈演愈烈,原來在絕對安全地區的軍工重鎮迪爾距離平叛前線越來越近了。


  幾乎所有外族人都看出來了,帝國的平叛,越平越叛,叛軍逆賊越剿越多。很多還暫時在帝國統治區的外族人都有想法了。作為外族地區的維拉也不列外,這裡軍工廠的異教徒技術工人很多都是維拉調來的。他們通過種種渠道了解到塔斯曼帝國並不是自己吹噓的那麼強大,也很清楚這很可能是帝國最後的日子了。


  。。


  帝國軍很清楚僅存軍工基地迪爾城的重要性,同樣來自帝國軍系統的叛軍也很清楚這一點,尤其是那些得不到某大國武器供給的叛軍,更是對迪爾這個軍工基地垂涎三尺。


  4月中旬,扎馬山谷戰役,叛軍勝利。勝利的是一支沒有某大國作為靠山,沒有任何軍火接濟,完全靠自己的叛軍。各路叛軍為此軍心士氣大振。


  4月底,各種性質的叛軍都開始了主動進攻。連那些從沒當過正規軍,更沒有任何外國靠山,堪稱地攤最低檔次的部族武裝叛軍也敢於主動攻擊帝國軍了。八方有難四處起火,帝國軍必然是兵力捉襟見肘。


  為應對這一困局,帝國軍果斷放棄了沒有價值的地區,收攏集中兵力,轉入重點防禦,重點進攻相結合的重兵集團攻防模式。軍工重鎮迪爾就是重點防禦地區中的防禦重點。


  帝國軍這邊是集中兵力重點防禦重點進攻,起義軍或者說叛軍那邊不少隊伍卻都進入了狗膽包天模式。


  很多部族武裝面對優勢帝國軍也敢打,結果只能是在抱團的帝國軍石頭面前充當破碎的雞蛋,然後被帝國軍的反擊一掃而光,順利剿滅之。


  很多草根起義者領導的夢之隊起義軍,妄想憑藉那點實力改天換地弄個國,主動出擊暴露目標,或是集體做夢洗腦開會,多數結果都是被帝國軍瞬間剿滅。值得一提的是,有相當的這種草根夢之隊還是被前帝國軍剿滅的,理由是阻礙交通有損市容拒不服從管理等等。三無一胡的暴亂渣渣誰都看著惡應人,算是以前的戰友互助打掃衛生吧。


  啥子叫「三無一胡」??抗戰時期就有這個詞了,據說是薛岳長官造的。背後沒有靠山,隊伍沒有實力,領導沒有本事,還尼瑪裝比胡折騰。這路貨色絕對的有礙觀瞻,擱到新國家和舊帝國都是垃圾。活該被叛軍和帝國軍合夥剿滅。


  正規軍作戰就是有效率,幾天功夫戰場衛生搞掂了。


  與那些機槍都當成重武器的噁心下作民間渣渣武裝相比,帝國軍與前帝國軍之間正規軍對決才有技術含量。軍人之間的戰鬥清爽洒脫的開打了。


  應對帝國軍重兵掃蕩戰術,叛軍自然也是集結成重兵集團。重兵集團之間的碰撞,戰火空前的激烈。


  洒脫自在,絕不拖泥帶水扭扭捏捏,叛軍都知道絕無回頭路。你叛了,那你就叛到底,即使輸了戰鬥到死,昔日戰友也敬你是條好漢。降了只會死的沒有尊嚴。這就是蠻族帝國幾百年野蠻統治給文明人血管里注入的強悍與勇敢。


  那些連續幾代都是高級將領的現任將軍們揮灑著自己的軍事技能,在這遼闊大地上恣意創作自己的傳奇,也許他們將成為開國之君或千年名將。這是他們書寫和創造歷史的機會,必須好好把握。


  看看他們異國同行們的榮耀歷史吧:

  (這卷是野史,洒家隨便嘞,讀者們開開眼看點真實歷史吧,這事得接受,話難聽,可那是現實啊)


  袁世凱,大清一品大員,北洋提督,新軍統領。這位袁大總統可是真正的民國大總統,孫文只是個做戲政客而已。


  努爾哈赤,大明滅虜大將軍,千戶候,建州統制使。據說是明軍名將李成梁品行不端酒後不慎……


  朱皇帝88,朱元璋,多方考證此人出身元朝貴族,絕非要飯的,一說,犯了軍法得罪權貴的大元正規軍萬夫長,另一說法,回回探馬赤軍統領,更離奇的說法,大元重要將領改頭換面……總之,朱皇帝者,大元將領是也。


  趙宋皇帝第一人,手握60萬北周禁軍指揮權,呵呵。


  五代十國的皇帝都是節度使。


  大唐李世民是大隋楊廣的親戚,還沒出五福。(一起出道的那麼多反王,咋就只剩下大隋太原軍區李司令一家人了。)

  大隋楊廣他爹楊堅,熱播電視劇《蘭陵王》上的智慧將領,柱國將軍,宇文邕皇帝的哥們。


  (五胡亂朝酋長皇帝們可就略了)

  兩晉皇帝司馬氏,司馬懿督師的後代。司馬懿督師他爹他爺爺,位列大漢朝九卿。這曹司令跟司馬督師老早就認識了。這大漢朝還在的時候,因為曹司令不時的跟呂布董卓隔幾天來場酒,這司馬督師就鄙夷曹司令,嚴重的瞧不起。後來曹司令發達了,一場敗仗就可以損失人家劉表攢了一輩子的軍隊,一點也不心疼。敗退中,曹司令偶然遇到了當年當眾辱罵他的司馬督師,《新三國》這段劇情沒處理好,當時人家曹司令可真是大氣,對這位老相識可夠意思。


  兩晉開國者,司馬督師是大漢朝的大官員家族的後代,比亂政大宦官帶大的曹操他爹牛多了,論大漢朝中文官勢力可比袁紹家族強。


  三國的劉皇叔,曹司令員,孫司令員。要是沒了曹司令員,哪還有袁紹司令員,這位袁司令祖上三代都是司令員。


  大漢朝,劉邦鄉長,蕭何縣長,還有那些個落魄的楚國將軍。蕭何縣長為何一直禮讓劉邦鄉長,因為劉邦他爹原來可是能見到楚王的。


  最近《羋月傳》抹黑白起將軍,白起,又名公孫起,在位秦王的表兄弟,正牌子的王孫,首次出戰手裡就有一個師的隊伍。不信可百度。白起不是狼人。魏冉也絕非野種,那是魏國國王他兄弟。那年那月的魏王,很黃很暴力了,把「孫儷」他媽給,然後有了這個兄弟。楚王不在乎。「女人嘛,本王有的是。只是這事,這事是不是得,得收點錢涅。魏國那兄弟,你給我兩個城市,好不好。要不我也去你那裡友好友好?」


  本朝的粥總理從來都跟契卡的人很熟哦。這個黃埔軍校ZZ部是個什麼單位捏??

  (綜上所述,小草長成百米高美國紅杉,沒有任何可能,哪怕是比連中彩票100次還低的可能都沒有。因為本來就不是同一個物種。)

  想建立自己的王朝嗎?

  如果你這輩子這時候是李淵司令,楊堅軍長,前進個兩三步;如果你這時候是趙總司令,袁大統領,恭喜,那就是一小步嘛。在這些榜樣典型的激勵下,叛亂仍在繼續。


  幾十年後的新國家這些都會被演義成為一部部歷史戲劇。尤其是迪爾會戰戰役,極富戲劇色彩,一場貴族范的戰役。


  這種向前走幾步的想法迪爾帝國軍的一位守將也是有的。這是他暫時還沒有足夠的勇氣。這位守將是帝國本族人中的異族人,可能是因為他媽太漂亮,他的將軍老爸就他一個兒子。這位將軍的兒子這時候已經是少將了,比他爸退役時矮了一級軍銜。他的中將老爸去世的早,他又是雜種,爬到少將這個位子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可他還想邁一步,確切的說是向起義軍那裡邁。小時候的玩伴,那個總是跟他這個雜種一起被其他孩子欺負的異族人小孩就在城外。


  此時的那位異族人小孩,帝國軍軍區大院里長大的帝國軍前少將已經是叛軍的集團軍司令了,迪爾城外的敵軍有一半是這位兒時發小的部下。


  。。


  5月流火,血似花紅。帝國高層清楚,必須儘快掃平叛軍,拖得越久叛軍就越多。5月各個戰區的帝國軍與叛軍展開了命運的決戰,不惜一切代價的決戰。對雙方都是如此。


  帝國軍決定以迪爾為誘餌發起一次對叛軍的殲滅戰。計劃是這樣的:

  先佯裝敗退,部隊四散撤離,敞開防線露出口子,讓迪爾暴露在敵軍面前。敵軍必然會進兵迪爾。帝國軍精銳部隊堅守迪爾,敵軍必然會投入更多力量進攻迪爾。堅守直至敵軍聚集的足夠多,合攏防線缺口,部隊四面合擊迪爾城下之敵,殲滅之。這一戰役方案被命名為迪爾會戰。計劃投入63萬部隊,預外又安排了10萬人的預備隊。


  63萬非預備隊參戰部隊中,有兩個軍和多個獨立師共計11萬大軍守衛迪爾。混血哥的那個軍就在這10萬守軍之中。


  。。。


  5月10日,帝國軍開始執行迪爾會戰作戰方案。如帝國軍所願,敵軍上鉤了。


  5月15日,30萬叛軍齊聚迪爾城下。另有10萬叛軍部署在原來的缺口處。叛軍軍勢浩大,遠超帝國軍預想。這幾個月可沒少招兵,有聖羅曼帝國提供武器,叛軍不缺裝備,重火力也多了。帝國軍心理有些發毛了。決定再追加20萬預備隊。


  5月16日,帝國軍決定封閉突破口,發起圍殲戰役。當天,帝國軍突破口兩側各投入了1個騎兵軍對突破口叛軍防禦部隊展開攻擊。計劃5月17日黃昏前封閉突破口。20萬預備隊正在趕來。這是能調用的最後的預備隊了。


  5月17,18日突破口作戰極不順利,損失慘重。


  5月19日中午時分,帝國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擊潰了突破口之敵,幾乎封閉了突破口。敵軍裝備了大量簡易自動武器,兩個騎兵軍死傷殆盡,帝國軍又投入了多個獨立騎兵師和步兵師。但這已經沒有意義了。


  5月19日晨8時,迪爾守軍發來電報稱,我部宣布起義,我部自即日起脫離帝國軍戰鬥序列,加入起義軍。這意味著11萬迪爾守軍成了敵軍。有6000餘名官兵不願起義,被解除武裝關押,無人員傷亡。起義軍在合適時機會無條件釋放這些官兵。


  5月19日下午14時,配備重炮的敵軍再次向突破口發起攻擊,黃昏時分突破口主要交通線被打通。據說是來自聖羅曼帝國的叛軍軍事顧問指揮後備部隊發動了這場進攻。(戰後學者研究發現這些後備部隊總計才兩個新編步兵軍6萬人。)

  關鍵時刻,決戰時分,帝國軍前線司令部卻沒了去爭取勝利的勇氣。


  5月19日下午15時,迪爾會戰戰役前線司令部司令阿史那路羅思上將下令防線後部隊停止對迪爾展開合圍行動,前線各部準備全線撤退。


  不過當時這種情況下,帝國軍若能堅持將迪爾會戰進行下去,仍有可能殲滅叛軍,至少是給叛軍以慘重打擊。11萬「起義」新增叛軍未必會參加戰鬥。城下敵軍30萬,帝國軍當天黃昏可立即投入的攻擊部隊20萬人,當時帝國軍的戰鬥力強於充斥著新兵的叛軍部隊。次日可再投入20萬,5月24日前,20萬預備隊能趕到戰區。


  帝國軍有可能會贏,但那也只會是一場慘勝。帝國軍隊拼了血本贏了以後很怎麼樣,只會是更多的叛亂。帝國本族軍隊又少了,更加鎮不住外族軍隊了。


  「剩下的帝國本族軍隊很寶貴,不能在這場豪賭中湮滅掉。」前線司令部司令阿史那路羅思上將頭腦還算清醒。那時帝國的最佳國策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帝國本族部隊撤回本族地區,解散帝國或者搞聯邦。可那些封建帝王的頭腦里哪裡有聯邦這個概念。


  后歷史檔案解密,混血哥5月18日晚率部起義,另有一個獨立師也被異教徒策反,將防區交給叛軍,其餘守軍見勝利無望也加入了起義。未能如期封閉突破口和敵軍大軍圍城造成守軍對友軍的信任嚴重動搖;敵軍幾天來在城下展示數十門來自聖羅曼帝國155重型榴彈炮造成了守軍喪失了防守信心,守軍最終選擇了「起義」。


  我軍自4月份中旬起,將大批戰備庫存重炮交給仍未被我收編的叛軍。親我軍的塔斯曼帝國叛軍部隊每個軍都裝備了18門或36門口徑120mm以上的大口徑火炮。那時可能還未形成戰鬥力,但這可是絕對征服一切眼球的。


  這些大炮那粗大的炮管比任何忠義宣傳、傳統習慣更有說服力,也要比任何塔斯曼帝國陸軍的輕型野戰炮更有勝利的賣相,不用開口就能給叛軍官兵空前的勝利信心。那些虛的假的忽悠人的破爛招牌在這些大炮無聲的炮火中瞬間被炸得粉碎。對於謀生的平民,它們是極富號召力的招兵廣告。這個世界,你得有實力人家才會跟你混。


  B96年5月19日,塔斯曼帝國僅存的軍工基地迪爾丟了,這意味著國產野戰火炮供應斷絕,國產槍械供應斷絕。兩個月後,塔斯曼帝國陸軍殘存部隊開始逐步換裝來自國際市場的「萬國造裝備」。


  5月20日凌晨,帝國軍開始了空前的大撤退,整條戰線全線大撤退……有幾支部隊沒撤,5月19日晚上就主動去了戰線另一邊。叛軍很清楚帝國軍的撤退時間路線,但沒有採取任何軍事行動。


  5月20日下午,迪爾和周邊地區已經是戰線叛軍一側的後方地區。


  5月21日上午6時,迪爾城中不願參加起義的6000多帝國軍官兵被無條件釋放了,他們帶著發還的武器穿越戰線回到了帝國軍戰鬥序列里。


  不紳士的一幕上演了:


  5月22日,塔斯曼帝國軍事委員會執行皇帝的命令,逮捕了迪爾會戰戰役前線司令部司令阿史那路羅思上將。6月1日,這位上將被帝國最高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了槍決。他的罪名是「懼敵怯戰」「擅離職守」「臨陣脫逃」。可阿史那路羅思上將直到被逮捕的那一刻,仍然在前線指揮崗位上,那裡距離敵軍只有2公里,他甚至準備了自己親自與敵軍戰鬥的機槍。誰都明白,這是皇帝的意思,「殺一儆百」,高速「剩下的將軍們,你們必須死戰到底」。


  平心而論,這位阿史那路羅思上將是皇族成員中極為優秀的將領,但絕不是唯一的皇族將軍,合格的皇族將軍很多。但他死後,其餘的這些皇族將軍都逐步放棄了軍隊指揮權。客觀的講,這顆擊斃阿史那路基思上將的子彈為更多的帝國本族部隊反叛創造了條件,加快了帝國的終結。


  次年,阿史那路羅思上將在叛軍建立的亞森斯坦國國防軍軍官大學任教。死的是個替身,軍事法庭相關人員和上將的老部下聯手做戲,救下了上將並以一支部隊前線起義的方式把他送到了叛軍那裡。這些上將的老部下也在條件成熟后率部起義。


  後記:


  十年後,迪爾城守軍中帶頭起義的混血哥為參加總統競選放了大招——出書。這時的混血哥雜種少將應該被尊稱為——尼采沃思洛浦主席,亞森斯坦共和國自由黨主席,國家英雄,前國防部長……


  沃思洛浦主席在他的《血之榮譽建國戰爭回憶錄》一書中公開了那時那地迪爾城的情形。


  B96年5月13日,前塔斯曼帝國僅存的軍工重鎮迪爾城被圍了。圍城的是前帝國軍,其中的一位將領是沃思洛浦主席小時候的玩伴,同住一個軍隊家屬區,現任國家經濟部部長羅科尼奧森,這個羅科尼奧森也是頭銜一大堆,也是總統競選人。


  (這哥倆一個守城,一個攻城,那時候就唱對台了,呵呵)

  5月14日,兩個好朋友,再次面對面,羅科尼奧森在迪爾城下辦了個大炮展覽會,尼采沃思洛浦應邀遠距離參觀。


  當天,尼采沃思洛浦就睡不著了。看了他哥們主辦的大炮展,混血哥當然有想法了。原先以為人家是步槍加步兵,炮灰配逗比。現在看來自己才是炮灰,塔斯曼帝國就是一個逗比。


  「我為了不讓城裡的民眾遭受炮轟,我為了這座城市和她的文化不被戰火焚毀」…………總之煽情的一堆,總之「我沃思洛浦主席救了一個城的人和我所有的戰友」」這是我應該做的我本來可以做得更多。……「


  5月15號這哥倆就進行了秘密接觸。直到16號尼采沃思洛浦看了他媽一趟之後才堅決的下了決心。「為了人民,」當年的混血哥,現在的尼采沃思洛浦主席豁出去了。兵變。17日,部下商談一致同意起義。


  18日黃昏18時,塔斯曼帝國陸軍第31步兵軍宣布,「我部自即刻起,起義!」,「我部脫離塔斯曼帝國陸軍戰鬥序列,不再服從該軍事系統的指揮調遣。」,「自即刻起,我部為人民而戰!!」。


  5月26日,當年的沃思洛浦主席被任命為亞森斯坦共和國第4集團軍司令,部隊就是城裡所有的起義部隊,他也有自己的集團軍了,他可以為解放人民而戰了。


  此後,亞森斯坦共和國第4集團軍獨立完成了解放果洛城、薩爾城、魯尼谷地等重要地區的戰鬥……


  我亞森斯坦共和國第4集團軍在沃思洛浦主席領導下浴血奮戰,………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向人民致敬。


  ……


  激動吧,混血哥沃思洛浦主席貌似真的要當總統了。別急還得繼續拉票。要製造絕度壓倒優勢的得票率。


  書里還有大招,絕對的高檔次隱私——沃思洛浦主席已故母親竟然是,竟然是聖蘇妮亞人,是個迷航的聖蘇妮亞小漁民,打漁誤入帝國境內,她和父親都被帝國軍抓了。萬惡的塔斯曼帝國軍打死了沃思洛浦主席的姥爺,把沃思洛浦主席他媽上交給上級了。沃思洛浦主席,絕對的貧下中農出身,是給咱勞動人民說話的……


  還有,從法律上講,這個沃思洛浦主席可是聯合帝國的公民啊!!聯合帝國是咱亞森斯坦共和國的老大啊!!


  後來,混血哥沃思洛浦主席光榮的成為了亞森斯坦共和國第二人民選總統。


  這位沃思洛浦主席,走對了路,邁對了步,還有那麼點血統,怎能讓我聯合帝國不扶持……


  在沃思洛浦主席的第二個任期里,亞森斯坦共和國舉行了全民公投,96.4%的公民願意讓該國作為一個自由省併入聯合帝國。雖有,依照該國憲法,亞森斯坦共和國併入聯合帝國。


  自此,我國吃掉了前塔斯曼帝國80%的領土。想來味道也實在是好極了,只可惜嘴邊上再也沒有這麼肥的肉了。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當總統,你得有種,還得有為,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得有後台還得全心全意為了後台利益。後台利益高於一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